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由 橘子天下聞 發表于 藝術2022-03-02
簡介隋朝建立之後,文帝在高熲等人的輔佐下,政局安定,經濟、文化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隋朝丞相高熲是怎麼死的呢?

尚書左僕射高熲

高熲(?~607),隋朝宰相。字玄昭,又名敏。自稱渤海縣(今河北景縣)人,可能與北齊皇族同宗,為漢化的鮮卑族。父親高賓時,背叛北齊,投歸北周,做了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僚佐,被賜姓為獨孤氏。

高熲在北周時,任丞相計司錄、司馬;隋文帝時,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隋煬帝時,任太常卿。高須輔佐隋文帝楊堅取得政權,統一華夏,是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但隋煬帝楊廣即位不久,他被以不敬不尊等藉口殺掉。高須具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為相二十年,多有建樹。隋朝得以繁榮發展,高穎功不可沒。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一、受知楊堅鎮壓叛亂

高穎還是兒童時,家中有一棵柳樹,高達百尺,亭亭如蓋。有一個長者見此,便說:“這家應當出貴人。”高從小聰明能幹,十七歲開始做官,參與了平定北齊的戰爭,立過戰功,受過爵賞。

總攬朝政,權傾內外。有個叫元諧的人對他說:“你沒有黨羽,就像水中的一堵牆,太危險了。你要多多地培養左膀右臂。”只不過為了表示忠心,特意加以提醒罷了。

在楊堅網羅的黨羽中,高熲是一個重要的成員。楊堅與高熲早就相熟,因為高熲是獨孤信的家客,當然,楊堅之所以看重高熲,不僅僅是因為他與自己私人關係密切,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他的才華、他的膽識,看中了他不但能文、而且能武。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高熲欣然接受楊堅的招納,並對楊堅說:“我很願意聽從你的指使,即便你的事業不能成功,我高熲全家被殺,也是心甘情願的。”官雖不大,卻很受重用。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呢?史書雖無明文記載,但原因不外兩條:一是已開始得勢,成功的希望很大;二是高熲任職在北周,亦即為北周宇文氏之世仇,因此他在北周不可能有重大發展。

楊堅做北周丞相時,遭到了北周一部分統治者的激烈反對。首先舉兵反叛的是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尉遲迥,影響特別大。楊堅命韋孝寬率軍前往平叛,韋孝寬到達河陽,不敢前進。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楊堅以諸將意見不一,命令崔仲方前去監軍,崔仲方臨行前往山東辭別父親。當時,高熲見到這種危急情勢,便自告奮勇,甘負重任。楊堅欣然同意。高熲當即銜命出發,來不及回家,最只派人去向他的母親告別,說:“忠孝不能兩全。”

高熲到達軍中,獎罰嚴明,對將官有升有黜,由此軍心大振,形勢迅速改觀,原來韋孝寬的軍隊停頓在沁水的西邊,在敵人面前表現出一種膽怯、觀望的架勢。高熲到達後,為了改變形勢,命令立即造橋渡河。他估計敵人將會從上游以火燒橋,便預先防備,使敵人的破壞未能得逞。

大軍渡過沁水後,高熲沿用古人破釜沉舟、背水列陣的故事,燒掉新造的橋,以示決一死戰。隨即深入敵境,與部將宇文忻、李詢等人商量,設策以破敵軍。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尉遲迥據守鄴城(今河北臨漳),軍威尚盛。那時,兩軍對陣打仗,旁邊往往有許多老百姓觀看。這次宇文忻徵得高熲的同意,先揮軍攻入旁觀人群,由此引起旁觀人群大亂,宇文忻乘機大呼:“敵人被打敗了!”

於是尉遲迥大軍受到四方逃散人群的衝擊,隊伍大亂,高熲、宇文忻等揮軍乘勢攻入鄴城,把尉遲迥打得大敗。高熲凱旋歸來,楊堅賜宴。他以功進位柱國,改封義寧縣公,升為相府司馬。此後,楊堅對他寵遇日隆。

二、辭相讓賢安定國政

北周大定元年(581),楊堅登上皇位,正式建立隋王朝。高熲任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當上了宰相。當時,隋文帝楊堅極為寵信高熲,經常呼他為獨孤而不呼其名。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高熲畏避權勢,上表請求將相位讓於蘇威。文帝欲成其美德,聽任他辭去僕射之職。過了幾天,文帝說:“蘇威不仕前朝,獨孤熲能夠推舉賢才,讓位給他。朕聞進賢之人要受上賞,怎能讓他辭官而去呢?”於是命高熲官復原職。不久,又拜高熲為左衛大將軍,仍那時,突厥經常侵擾、掠奪隋朝邊境,文帝下詔命高熲前往擔任宰相。

抗擊高熲率兵擊敗突厥,使其不敢頻繁入侵。高顧回朝,文帝賜給他一百多匹良馬,一千多頭牛羊。隋朝建國之初,高熲與蘇威協力同心,大小政事,文帝都是先同他們商量而後施行。故而數年之內,天下安定。

隋朝是直接繼承北周政權的,而北周的法律則繁雜而不得要楊素、裴政等人修訂法律。他們所修訂的法律,不僅為隋朝所施行,而且亦為後世所沿用。在文領。文帝下詔,要高、鄭譯、帝下詔檢查戶口以防止偷漏賦稅時,高熲又提出“輸籍法”,凡民間賦稅皆記其數於籍賬,使州縣長吏不得隨意增加減少。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蘇威的父親原在西魏任官,曾主持增加賦稅,但他認為增稅只是解一時之急,他臨死囑咐兒子,如以後當官,有可能的話要想法減輕稅額,故蘇威主張減稅;他的這一意見由於得到高熲的贊助而得以實現。蘇威關於改革地方建制的意見,與另一大臣李德林的意見發生了矛盾,也是由於高熲的支援,才得以付諸實踐。

高熲主持辦的事很多,只是由於他的文稿沒有儲存下來,故而史書多闕載。他辦事很認真、很勤懇,退朝以後,常常將一個小本子置於臥榻之側,想起了什麼,就記在上面,以便天明以後辦理。

高熲經常坐在朝堂北面的槐樹下處理政務。但那棵槐樹不依行列,看來很不整齊,負責官員要砍伐它。文帝特意命令不要砍伐,留之以示後人。

高熲為何如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楊堅甘冒風險?

隋朝建立之後,文帝在高熲等人的輔佐下,政局安定,經濟、文化得到了恢復與發展。擺在隋王朝面前的課題是,要使統治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只是注意管轄統治區域內的事是不夠的,還必須北服突厥,南平陳朝。在完成這兩項任務的過程中,高熲的功績尤其突出,特別是在平陳方面,他起到了重大作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