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由 文學座上賓 發表于 藝術2022-02-02
簡介約在春末到夔州時,詩人登上白帝城中最高的樓上眺望,見到壯麗的峽中景色,想起自己的身世,無限傷感,寫了下面這首拗體的七律:《白帝城最高樓》杜甫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飄緲之飛樓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的典故

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唐詩中的詩意長江‖三峽連天水。今天接著說唐詩中的詩意長江。

唐憲宗元和12年,詩人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這時他的一位友人應東川節度使的徵召,出任輔佐的官職,即將乘船上行過三峽,為此白居易寫了下面這首五言長律給友人送行。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送友人上峽赴東川辟命》

白居易

見說瞿塘峽,斜橫灩澦根。

難以尋島道,險過上龍門。

羊角風頭急,桃花水色渾。

山回若鰲轉,舟入似鯨吞。

岸合愁天斷,波跳恐地翻。

憐君經此去,為感主人恩。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譯文】

聽說在那瞿塘峽的門口,有著生根於江底的灩三預堆橫斜。在這裡行船,比尋找鳥飛的道路還要困難,其危險超過了黃河著名的險灘龍門。在瞿塘峽中,迴旋的羊角風勁吹;春季桃花開時,暴漲的洪水渾濁無比。迂迴的大山猶如海中的怪鰲(傳說中的大海龜)在轉身;駛入峽中的小舟好像被吞入了巨鰷的腹中。兩岸似乎要合在一起,使人害怕它將遮斷了青天;洶湧的波濤好像會使大地翻滾。你現在要經過如此險惡的旅途赴任,實在是為了感謝徵召你的大官的情意。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白帝城在夔州城東的白帝山上,西南方夏臨長江。西漢末年,王莽統治時期,公孫遜佔據此地,在今白帝山上築城,取名“子陽城”,子陽城中有一口白鶴井,常冒出一股白色霧氣,宛如一條白龍騰空,公孫遜認為是白龍出井,是預示自己要當皇帝的樣瑞。於是將子陽城改名“白帝城”,自己在此稱白帝,白帝山也因此而得名。

唐代宗大曆元年,詩人杜甫由雲安(今四川雲陽)去夔州(今四川奉節)。約在春末到夔州時,詩人登上白帝城中最高的樓上眺望,見到壯麗的峽中景色,想起自己的身世,無限傷感,寫了下面這首拗體的七律: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

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

飄緲

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

扶桑西枝對斷石,溺水東影隨長流。

枝藜嘆世者誰子

?泣血迸空回白頭。

【譯文】

白帝城依山而建,直到山尖,城內道路傾斜不平,連駐軍的旌旗也帶有愁色。我獨自一人站在這凌空入雲的高樓上,從樓上往下望夔門,只見江峽中開,雲霧瀰漫,無數怪石像龍虎在酣睡。那陽光照射下的江流中,急水迴旋,猶如大鱉在遊動。向東遠眺,月出之處的扶桑神樹正與瞿塘峽的石壁相對;向西遙望,崑崙山下的溺水似與長江流水相隨。那拄著柺杖嘆息世事的老人是誰呀?在高樓上悲傷哭泣,血淚灑在空中,低下了他那白髮蒼蒼的頭。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詩第五句“扶桑”是古代傳說中的東方神樹,長數千丈,每天太陽從這裡出來,後來一般稱日本為扶桑國。第六句“溺水”是傳說中崑崙山下的一條河,任何東西在它的水中都會下沉,連羽毛都浮不起來,故稱弱水。

唐肅宗至德二年。詩人李白因為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涉嫌叛逆獲罪。次年被判長期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在赴流放地途中到達白帝城,唐朝廷由於冊立太子,以及天大旱而宣佈大赦,李白也在赦免之內。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李白遇赦後,心情是比較愉快的。他於乾元二年三月從白帝城出發,乘船經三峽東下,大約就在此次旅途中,寫下了千古傳誦、被讚譽為神品的七絕《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一早告別高在雲端的白帝城,晚上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聽著兩岸不停的猿啼聲,輕快的船兒不知不覺已越過萬重山巒。

從白帝城到江陵古代傳說有1200裡,船順水而下,迅疾如風,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實際上白帝城距江陵只有300多公里,但是古代的木船走得慢,一天也是到不了的。詩人在這裡採用了古代誇張的傳說,表現了船行的輕快和自己的興奮心情。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據小說《三國演義》的記載,吳將陸遜在大敗蜀軍後,追趕劉備一直到白帝城附近的夔關,忽然看見江邊上一陣殺氣,以為有大軍埋伏。馬上命令士軍探聽,結果並無一人一騎。只見在江邊,有亂石八九十堆,殺氣從中而起。當地人告訴陸遜,此地名魚腹浦,亂石是諸葛亮當年入川時在沙灘上擺的

戰陣

,分成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陣,

叫作

八陣圖。陸遜認為這個石陣是嚇唬人的,於是大膽地騎馬入陣中觀看,結果遇到飛沙蔽天,刀劍般的怪石堵塞去路,江上浪湧聲如戰鼓急敲,陸遜差一點被困死在這不起眼的亂石堆中。詩人杜甫對這著名的八陣圖曾題詩詠歎。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譯文】

諸葛亮輔佐劉備,形成了蜀、魏、吳三國鼎立的局勢,功業蓋世,神奇的八卦陣圖更使他威名遠震。八陣圖的石堆,在幾百年的長江水衝擊下,

巍然不動

。最大的恨事是劉備發兵攻打吳國這一失策啊!

詩的最後一句包含意思更多,因為蜀漢剛一建立時,諸葛亮分析形勢後,就定下了東和孫吳,聯合對付魏國的方針,這是完全正確的。由於劉備急於報關羽被殺之仇,又想趁機吞併東吳,傾全國之力向東吳進攻,最後全軍覆沒。蜀漢因為因此國力大為削弱,雖有諸葛亮的籌劃,也難以恢復元氣,最後還是亡於魏,這真是當年攻打吳國導致的最大恨事。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從歷史事實看,八陣圖的故事應該是確無其事,因為當年吳國軍隊追趕劉備,只到貴州石門山就沒能再前進。貴州離八陣圖所在地夔州有100多公里,陸遜當然不可能在此被困。

經過1600多年的歲月,八陣圖的遺址幾乎被江水全部沖蝕破壞了。不過在每年洪水季節,遺址上可能生成新的沙石堆,這類堆積出現塊消失也快。

出瞿塘峽後長江進入一個寬大的河谷,寬處可達30公里。

在巫峽兩岸,有著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它們都由石灰岩構成,挺拔陡峭,高出江面達2000米。

巫山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秀麗,自從楚國文學家宋玉在他的著作《高唐賦》中寫了一段有關巫山神女的故事後,經過後人的喧染,逐步形成了動人的神話。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傳說神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兒瑤姬,她早晨散雲布霧,傍晚主持下雨。當時三峽所在地是沒有河谷的大山,河水流不出去而氾濫成災,同時巫山又有一群孽龍興妖作怪。瑤姬經過這裡時,仗劍斬殺了孽龍,並且幫助大禹啟通三峽,使長江水得以順利流出。最後她自己化為神女峰,為來往的船隻導航。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早發白帝城

【唐詩中的詩意長江】將分幾期傳送,分別介紹唐詩中,不同作者對天險長江的不同描繪,其中穿插故事和寫作背景。使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中,領略詩人形容長江的詩情畫意。

本文原創,百家號首發。原創作者創作不易,如需轉載,請註明“文學座上賓”及連結。文中涉及典故及觀點,乃學習古詩詞中所悟,不代表百家號觀點。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關注文學座上賓,帶你一起長知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