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由 文化點心鋪 發表于 藝術2022-01-29
簡介整首詩意境唯美,如夢如幻,為讀者描繪出了幾幅不同的秋夜景色:夕陽西沉下的江面、晚霞倒映在江水中、夜半初升的彎月、岸邊草間的露珠

秋夜是誰的作品

(歡迎關注“

文化點心鋪

”: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當下社會,人們很喜歡給各類公眾人物

貼標籤

。而另一方面,公眾人物也喜歡利用這些標籤,給自己樹立不同人設,以達到宣傳自己和提高曝光率的作用。實際上,在古典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後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給前人貼上不同的標籤。這些標籤,也隨之流傳千年。

然而,

在這些標籤形成過程中,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種固定思維

。例如,提到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質樸平實、通俗易懂、注重寫實等字眼。可實際上,白居易多數詩作然以寫實風格著稱,但其中也有很多意境唯美,如詩如畫的作品。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就像

他的一首千古名作《暮江吟》

,就是很難得的一首純粹寫景小詩。

在詩中,白居易描寫了一個最美的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讓我們走近它: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這首寫景小詩頗為後人稱道,是唐詩中的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一首經典代表作。

整首詩意境唯美,如夢如幻,為讀者描繪出了幾幅不同的秋夜景色:夕陽西沉下的江面、晚霞倒映在江水中、夜半初升的彎月、岸邊草間的露珠……所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透露出了詩人輕鬆愉悅的心情。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我們知道,詩重意境。白居易這首寫景小詩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柔美、幽靜、安閒。你看,詩作開篇就說“

一道殘陽鋪水中

”,秋日的殘陽,與夏日的殘陽相比,沒了爆烈和炙熱,只有柔和與親切。一個“

”,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鋪床、鋪被。床鋪好了,被子鋪好了,人就該舒服地躺著休息了。

此時,溫柔的夕陽將自己的餘暉輕輕地鋪在江面上,彷彿是在召喚詩人:夜幕降臨了,要休息了。多麼溫柔,多麼親切的氛圍呀!另外,夕陽落山,遠遠望去似乎已經接近了地平線,就像是貼著江面照射過來,這個“鋪”字用得多麼形象啊。讀到這裡,真是不得不讚嘆白居易對文字的把控能力。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而緊接著,“

半江瑟瑟半江紅

”一句則是從視覺上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副絢麗多彩,波光粼粼的畫面。江面此時必定晴朗無風,微風吹來,細小的波紋微微盪漾,在陽光的照射下自然一半紅色,一半碧色。在這光與影的瞬息萬變之中,詩人透過自己敏銳的觀察力,為讀者留下了一幅唯美生動的畫面。同時,詩人內心的喜悅之情也躍然紙上。

雖然這是一首純粹寫景之作,然而只是一味地描摹景色,即使刻畫得再細緻生動,如果沒有感情的投入,終究會顯得有些淡而無味。所以,在詩作第三句“

可憐九月初三夜

”中,詩人只用了一個“可憐”就將前後詩句連貫了起來,是整首詩由單純寫景轉向了情景交融。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何謂“可憐”?即可愛、令人憐愛。它與“九月初三夜”一起,不僅很自然地把時間從日落過渡到了夜晚,而且在看似隨意的語調中,讓讀者明確地感受到了時間推移,吸引著讀者繼續欣賞後面的美景。在心情大好的詩人眼中,秋日的夕陽很美,夕陽下波光盪漾的江面也很美。而最美的卻是“

露似真珠月似弓

”。

詩人遠離朝政,心情輕鬆而愉悅。他佇立在江邊,久久不願離去。一轉眼,夕陽隱沒,月亮初升,一幅更美的畫面便呈現了出來:岸邊草叢間的露水像珍珠一樣,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而月亮了,雖不皎潔,卻如眉彎般溫柔可愛。詩人連用了兩個新穎而貼切的比喻,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迷人的秋江夜景圖。

白居易筆下最美的一個秋夜,成為唐詩中的千古經典,字字驚豔

不過,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這一句詩中所描寫的兩個場景,

“露似真珠”與“月似弓”,不可能同時出現。

應該是先有“月似弓”,而後才有“露似真珠”。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存在“時間差”。“月似弓”時,是日落後不久。此時,太陽剛剛落山,地面還殘留著少許熱量,露珠還未形成;而等到“露似真珠”時,似弓之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整首詩雖然是靜止的文字,可在讀詩的過程中,我們卻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時光的流轉、風景色的變換。先是鋪江的夕陽,接著是一半紅色,一半碧色的江面,而後是可愛迷人的秋夜,最後是珍珠般的露水、彎彎如弓的月亮。

所有這一切組合起來,將讀者帶入一個靜謐、安寧、唯美的世界,驚豔了千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