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王淼:救火救命一樣進行“文化搶救”

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藝術2022-01-23
簡介如果沒有做好保護傳承,傳承人去世了,這個非遺專案的絕技絕藝絕招也就不見了,隨風飄逝了

王淼長什麼樣子

2018-05-17 09:5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王淼

王淼:救火救命一樣進行“文化搶救”

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國有1082人,其中浙江74人,在全國各省份中上榜數第一。

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一到第五批公佈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做了分批、分類、分割槽域的統計,全國各省份、各批次國家級傳承人數量和總數,一目瞭然。但大家都注意到,這表式中有一欄“已去世”的傳承人情況。去世的國家級傳承人知多少?自2007年至今,11年,全國已經有407位國家級傳承人去世。這個數字很凝重,這都是國寶級人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國家級傳承人就是狀元!

其中,浙江有22位國家級傳承人去世,這是浙江非遺領域的重大損失。

非遺保護的特性決定了傳承人是關鍵,對傳承人的保護是核心。如果沒有做好保護傳承,傳承人去世了,這個非遺專案的絕技絕藝絕招也就不見了,隨風飄逝了!

在非遺事業興起的本世紀初,有識之士呼籲“每一分鐘都有民間藝術品種消失,每一分鐘都有民間藝人去世”。這不是危言聳聽,因此我們一直與時間賽跑,以時間贏得時間,搶救保護我們的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下這件事今非昔比了。非遺事業很紅火,非遺之花遍地綻放,美麗非遺在廣袤大地精彩呈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依然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文化搶救依然是進行時。

一是目前國家級非遺專案對應的國家級傳承人一比一都還沒有做到,譬如浙江有國家級非遺專案217個,截止今天有國家級傳承人196人,一對一都不夠,對號入座都做不到。何況,其中還有不少專案有多位國家級傳承人。有些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去世了,但又沒有有相當實力的傳承人後繼;或者這個專案很經典,但推不出相當的國家級傳承人。

二是不少非遺專案傳承青黃不接,依然存在沒人學沒人接班的狀況。老一輩傳承人空懷本事,但沒人可以傳承。有些手工藝專案工藝複雜,工序多,要求高,人工成本高,但賣不出去,價格也賣不高,無利可圖,誰來學?又或者一個表演專案,難度大,要求高,但演出沒市場,沒經濟效益,誰來學?如果不上心,這個專案就不大會有傳人了。

三是在全球化網路化時代,各種資訊轟炸,讓人難以靜心潛心學藝做事。以前講“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現在是有些專案滿足於能作秀、能夠上臺演上6分鐘就行了,唱幾句就行了,學藝浮光掠影;學手工技藝呢,也不願意精雕細琢。非遺傳承,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老一輩將非遺當做畢生的事情,一件事一輩子,現在年輕人也在學,但大多數只學了點皮毛,沒傳承精華,淺嘗輒止。

四是不少非遺專案缺少生存的載體。譬如一些戲劇專案,連劇團都沒了,看戲的唱戲的找不到場所;不少曲藝專案,書場都沒了,講書的聽書的都沒地方,怎麼傳承發展。以前農村,大樹下有老爺爺講故事,老奶奶繡著花講傳說,現在這些環境和氛圍都沒了。

五是國保級的大熊貓引人關注,螢火蟲卻少人關心。許多小微非遺專案依然在快速消失,或者瀕臨消失。國家級專案要傳承,那些上不了大“檯面”的非遺專案也要傳承,也是非遺的物種。

我們看到非遺保護“形勢大好”,也要有勇氣發現“問題不少”,有些地方以少數的繁榮以點代面、少數的發展以偏概全,這是假象繁榮。

非遺保護不能急功近利。

非遺搶救任重道遠,依然要以救火的速度、救命的緊迫,只爭朝夕!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調研員、2017年中國非遺保護年度人物。文字於作者在醫院病房中寫就。)

王淼:救火救命一樣進行“文化搶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