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六安霍山:黨建引領 強村富民

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藝術2022-01-22
簡介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在去年建成的“紅燈籠”辣椒種植示範基地裡,漫水河鎮道士衝村黨支部書記鞏衛國看著一筐筐剛剛採摘上來的辣椒,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今年受連綿陰雨天氣影響,一畝只能採摘紅辣椒500多公斤,但價格要比往年要好,現在鮮椒賣到3元一公斤

王河道士關燈鑼怎麼打

霍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由於基礎薄弱、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等因素制約,大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發展普遍滯後。近年來,該縣抓住鄉村振興機遇,堅持“黨建引領、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凝聚合力、多元發展”的原則,依據本地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突出產業發展,引導發展產業帶動型、資源開發型、鄉村旅遊型、投資收益型等“十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形成“合力推動、上下聯動、示範帶動、區域互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多元發展的強村富民之路。

黨建引領,村支部“換血”換思路

“那一片30畝是剛採收完的洋甘菊,這邊160畝正在打花蕾的是金絲皇菊。為錯開花期,今年我們村還新種了100畝七月菊,9月底就能採收了。粗算一下,今年僅菊花收入就有200萬元!”看著一望無際的菊花田,霍山縣但家廟鎮花石嘴村46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倪勇滿眼憧憬。

2018年前,花石嘴村還是一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的“空殼村”。由於缺乏經費保障,村內公共服務和基礎配套設施都不完善,也解決不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只能透過“等、靠、要”上級資金扶持過日子。

“花石嘴村原村‘兩委’班子年齡結構老化,60歲以上2人,50歲1人,40歲以上1人,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勇氣。由於村集體經濟長期空白,被列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物件。”但家廟鎮黨委書記儲著時介紹說:“我們先從抓黨建抓人才入手,透過村‘兩委’換屆,給花石嘴村來了個大‘換血’。”

透過組織考察,但家廟鎮從鎮內企業“挖”來一名分管負責人倪勇,由他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現在村班子50歲以上1人,40-50歲2人,40歲以下2人。班子成員本科1人,大專2人,高中1人,大專在讀1人。

村班子年齡下來了,學歷上來了,幹勁和闖勁也都上來了。作為村黨建第一責任人,倪勇將企業成功經營理念搬到村集體經濟經營上來,創新發展模式和執行機制,透過一系列激勵措施,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村班子幹事創業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

花石嘴村兩委多次組織相關成員外出觀摩學習,瞅準了種植難度小、收益週期短、土地回報高的艾草和藥用菊花專案。2019年7月,花石嘴村註冊成立了“霍山縣花石嘴艾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後流轉了360餘畝土地進行金絲皇菊、徽州貢菊、洋甘菊等多品種菊花種植。

截至目前,該村擴種的50畝洋甘菊已採收完畢,收入30萬元;160畝七月菊即將開花,預計可收入30萬元;200畝金絲皇菊還在生長期,預計可收入160萬元。無論從規模還是效益上,如今的花石嘴村都已經成為全縣菊花種植業的領頭雁。村級集體經濟結構也由過去單一的財政扶持,逐步轉變為自主經營複合發展模式,走上了經濟發展快車道,曾經一無所有的“空殼村”,如今一舉跨入全縣集體經濟強村行列。

深耕厚植,“紅燈籠”照亮富民路

白露如霜,秋色漸濃。從霍山縣城沿G346西行30餘公里便進入有著大別山“紅色小鎮”之稱的漫水河鎮,一路上處處可見貼著“漫水河紅燈籠” 標牌的家庭銷售專櫃,裡面擺滿了一罐罐色澤紅豔,滋味酸爽的泡辣椒以及幹豆角、木耳、香菇等其他土產品,形成一道獨具特色的鄉村風景線。

六安霍山:黨建引領 強村富民

紅燈籠辣椒。霍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去年建成的“紅燈籠”辣椒種植示範基地裡,漫水河鎮道士衝村黨支部書記鞏衛國看著一筐筐剛剛採摘上來的辣椒,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今年受連綿陰雨天氣影響,一畝只能採摘紅辣椒500多公斤,但價格要比往年要好,現在鮮椒賣到3元一公斤,做成泡椒的話能賣26元一罐。今年光紅燈籠辣椒這一塊,我們村也能掙個10多萬元了!”

漫水河鎮地處大別山腹地,獨特的小氣候孕育了“紅燈籠”辣椒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的辣椒品種,果大、個圓、色紅,皮薄肉厚、辣中帶甜,富含鈣、鐵、磷和多種維生素,主要作為泡菜的優質原料,也可鮮食或加工成辣椒醬,一直是當地百姓宴請賓客的傳統佳餚、饋贈親友的特色禮品。2019年,漫水河“紅燈籠”辣椒被列入省級種質資源名錄庫。

“紅燈籠”辣椒在漫水河鎮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家家都有醃製“紅燈籠”辣椒的習慣。漫水河鎮積極引導農戶科學化種植、規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在道士衝村和新鋪溝村共建成“紅燈籠”辣椒種植示範與良種擴繁基地102畝,向農戶提供優質辣椒種子,帶動周邊農戶種植1000餘畝,直接參與農戶1200餘戶。在兩村各建成一處規範化泡椒生產廠,正在爭取透過SC食品認證。目前全鎮已有較規範的加工廠7家,小加工戶40餘家,年銷售“紅燈籠”辣椒泡菜45000壇,戶均純收入8000元,產品暢銷合肥、淮南、蚌埠、武漢等地,產業鏈初現雛形。

“特色農業品種是我們鄉村發展的寶貴資源。我們正在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認證,圍繞特色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讓‘紅燈籠’照亮山區群眾的致富道路。” 漫水河鎮黨委書記邱前東說。

大地生金,“空心村”變身“百萬村”

秋分時節,霍山縣與兒街鎮山王河村的100餘畝七尖艾草已經完成了二茬收割,村裡的艾草加工廠裡機器隆隆,身影匆匆,十幾個在這裡務工的村民忙得熱火朝天。60歲的脫貧戶倪昌珍正在帶領村裡的大媽們忙著加工訂單上的艾葉浴包。在她手中,原本外貌平凡的艾葉浴餅,別出心裁地添加了幹玫瑰花瓣後,馬上就有了網紅的顏值。

“經過我們的努力,艾草加工廠已經研發出9類14種艾草產品,線上下線上同時銷售。截至去年12月,銷售額30多萬元。今年初,又接到了500萬元的產品訂單。”站在村旅遊接待中心的展示櫃臺前,村支書孫勝拿出一樣樣精美馨香的艾草產品,樂得合不攏嘴。

曾經的山王河村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農民增收渠道不暢,缺乏穩定收入來源。上面領導不放心,下面群眾不開心,年年評比,山王河村都在全縣倒數之列。

在去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堰村掛職副書記回來後,孫勝把自己在黃堰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兩委班子一合計,大家紛紛表態支援:既然人家能讓土地變成金子,咱山王河村也能成!

2016年, 山王河村將100畝集體林山流轉給回鄉創業青年李慶中,成立月亮灣家庭農場,發展苗木、油茶、養殖業,村級集體經濟收穫土地流轉金9800元。正是這“第一桶金”,讓整個村班子看到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希望,堅定了做活土地文章的信心。

2017年初,山王河村把涉及八個村民組的500畝零散土地集中起來,流轉到村集體手上,進行水改旱,重點對道路、涵洞、渠道排水進行改造,種植油菜,打造花海基地。2019年9月中旬,花海專案收穫30萬斤水稻,500畝花海也成為該縣鄉村旅遊環線上的重要節點。

支部來引路、黨員有思路、就業有門路、群眾有出路、產業有銷路。得益於組織引導多次外出學習,先學“面子”,後學“裡子”。山王河村最終確立了“因地制宜、立足土地、升級產業、多元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到2020年,全村共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專案13個,涉及農業種植、苗木培育、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旅遊觀光和附屬服務等,總收入達149。54萬元。透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每年發放400多戶群眾土地租金100多萬元,帶動村周邊的50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近務工,人均增收3000多元。

構建綠色高效的產業體系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霍山縣堅持“為農民增收、為生態增綠、為脫貧增色、為振興增效”,最佳化配置政策、資金等要素,堅持“一鎮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徑,推優做活霍山資源、做優做大產業主體、選優做好發展專案、擇優培強特色產業。至2020年底,霍山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792。27萬元,村均收入28。41萬元;100萬元以強村7個,50-100萬元強村19個,強村比例19。5%;全縣10萬元以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消除。(杜闖、陳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