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這才是黃公望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單一個“瀟散宋法”,從未被超越

由 山水弘毅xsy107 發表于 藝術2022-01-22
簡介黃公望山水畫中的筆墨具有強烈的“抒情性”特徵,筆簡意繁,這種風格的形成往往與他的巧妙的“瀟散宋法”是分不開的

畫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文|夏紹毅

【摘要】:

黃公望

的山水畫從唐宋築基,筆墨線條變化極其豐富,畫面蒼渾深邃,這與他高超的“

瀟散宋法

”密切相關。本文透過黃公望的傳世作品,試分析他山水畫是如何透過“瀟散宋法”讓畫面產生蒼潤厚實之獨特意境的?

關鍵詞:黃公望;山水畫;筆法;瀟散宋法;筆墨線條;

一、何為“瀟散宋法”?

這才是黃公望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單一個“瀟散宋法”,從未被超越

元 黃公望《丹崖玉樹圖》 故宮博物院藏

先看一下什麼叫山水畫中的“宋法”?

山水畫中的“宋法”,其實是指五代及兩宋山水畫中採用的“層層皴染”,從而具有渾厚華滋的視覺效果。其用筆用墨一絲不苟,樹石輪廓墨色厚重,皴線密集淡雅。其丘壑佈局追求自然真實之境,主要突出大自然的雄強與永恆。而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他們透過“層層皴染”,一絲不苟的筆墨技法,以大山大水或邊角山水的方式來營造這樣的一種思想理念。

所謂的“瀟散宋法”是指畫家在實際創作時,為了突出內心當下的真實感受和繪畫主張,對山石和林木的畫法,不再追求逼真細膩。以書法用筆的方式,逸筆草草的進行揮寫和皴擦,皴線與輪廓線條渾然一體,不分彼此。其筆墨線條稀疏蒼潤,淡雅厚實。在行筆過程中,有意加大抑揚頓挫之節奏,然後施加極淡的赭石與花青,最後在樹石和林木的陰暗部分略加濃墨點子,以此來提神。其目的是能更好的體現出畫家內在的情感,達到寫心暢神的目的。這種從宋人山水畫發展演變而來的山水畫筆墨技法,稱之為“瀟散宋法”,也有人稱為“淺絳山水技法”。

這才是黃公望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單一個“瀟散宋法”,從未被超越

元 黃公望《層巒秋靄圖》

這種作畫方法是由黃公望開創並不斷推廣開來的,對後世山水畫的影響非常大。明清山水畫幾乎都是在黃公望的這種“

瀟散宋法”

的模式下創作出來的,但從未被超越。近現代的山水宗師黃賓虹和花鳥大家吳昌碩等人無不受到黃公望的“

瀟散宋法”的深刻影響。可見黃公望的

瀟散宋法”是山水畫發展的一種里程碑,是山水畫家必須要掌握和學習的。

這才是黃公望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單一個“瀟散宋法”,從未被超越

二、黃公望在用筆用墨上,廣收博取,並沒有受到某家某派的約束,透過巧妙的“瀟散宋法”形成自己獨特個人風格。

黃公望山水畫中的筆墨具有強烈的“抒情性”特徵,筆簡意繁,這種風格的形成往往與他的巧妙的“瀟散宋法”是分不開的。

在山石和林木的用筆上他力追唐宋諸賢,如王維的線皴、董巨的“披麻皴”、李郭的“雲頭皴”、范寬的“豆瓣皴”等在黃公望的山水畫中已經融為一體,不分你我。筆墨線條淡雅乾枯,疏朗蒼潤,逸氣橫飛。

在用筆用墨上,黃公望受米氏父子的影響也很大。

如在他山水畫中的中遠景林木的畫法,就是源於

米氏父子的“落茄皴”。黃公望山水畫之中遠景樹木用筆都是一組一組的畫的,其中樹幹採用中鋒用筆,較為筆直;樹葉臥筆下按,形如“茄子”,一筆就代表一片樹葉。筆簡意繁,蒼潤厚實。

這才是黃公望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單一個“瀟散宋法”,從未被超越

元 黃公望《秋山招隱圖》

三、結語。

黃公望獨特的

“瀟散宋法”

筆墨技法,“筆簡而意周”,其中最關鍵的是他對前賢的筆墨技法爛熟於心,特別是宋人的“層層皴染”更是有獨到的體會。因此他的山水畫給人的感覺同樣具有宋人的渾厚華滋,氣韻卻更勝一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