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由 大力侃歷史 發表于 藝術2022-01-10
簡介那說到這,必須要提一位東漢初年的治水專家,地理學者,他叫“王景”,可能這個名字大家都比較陌生,但他卻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奇人,他的出生地是現在的朝鮮半島,當時屬於東漢最北邊的一個地方,因為遠離中原,所以王景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從小搖頭晃腦的在

洪楗華現在在幹什麼

“誰是最可愛的人”說的就是我們英勇的軍人同志,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軍人的價值依然很大,他們是祖國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每一次的天災人禍,總能出現他們的身影,比如地震來臨之時,是他們第一時間衝鋒在前,挽救民眾的生命;又比如經常會遇到的暴雨洪水,抗洪搶險,他們永遠在第一線,用血肉之軀呈現一幕幕溫馨的畫面,看得讓人既感動又揪心!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類!但水有時候也會變身為妖魔猛獸,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痛苦和災難。當我們翻閱歷史,不難發現有關於洪水的記載其實有很多,而且記載的年頭也比較久遠。比如說在《孟子》一書當中,有關洪水的記載就多達十幾處,那麼歷史上的古人們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我國洪水治理的起源

其實我國防洪方面的歷史非常悠久,比如根據《尚書•堯典》的記載,

“堯帝曰:諮!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有能俾乂?”

堯帝說:“四方諸侯的酋長們啊,現在滔滔洪水到處危害人們,水勢兇猛,奔騰包圍了山嶺,淹上了高崗,浩浩蕩蕩,濁浪接天,臣民百姓苦不堪言,都在嘆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能人嗎?”

“僉曰:於!鯀哉。”

人們都說“鯀”可以治理洪水,這位鯀正是黃帝的孫子,而鯀和禹治水是咱們中國最著名的洪水神話了。堯帝接著又說了:

“籲!咈哉,方命圮族。”嶽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當時堯帝一聽大家都推薦鯀這個人,就有點擔心,說他“違背仁義,不服從命令,危害族人”。可是四方諸侯之長都說,“不是這樣吧,要不讓他試試吧,不行就算了。”鯀就像一面鏡子,是鏡子總得要反光,得給人家一個平臺嘛,堯帝一看,各諸侯都這麼說,那好吧,就讓鯀去治理洪水了!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過了九年,鯀沒有取得成效,而接替他的就是大禹!根據《山海經•海內經》中介紹,鯀就因為治水失敗,

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鯀就這樣很悲慘地被祝融給殺了,雖然這段話是記錄了堯帝審慎地選賢任能的情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治理洪水從堯舜時代直到21世紀的今天,也就是說在人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從來沒有止息過。

都江堰的建成為我國洪水治理掀開新的篇章

其實咱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經濟,自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農耕經濟得靠天吃飯,所以為了避免農田被洪水淹沒,我們聰明的祖先就開始築堤圍護,以堤御洪!比如在戰國時期,黃河下游兩岸就已經有了系統堤防了,主要是以堵、防為主,根據現代的考古測量,當時黃河兩岸的堤距寬就已經達到了50公里。50公里,那放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大型的機械裝置,就靠人工處理,已經很了不起了。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全天下都歸大秦所有了,所以版圖內的治洪決策就由中央統一調配,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集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穩固堤防。

咱們國家的防洪抗洪史又掀開了嶄新的篇章。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在這裡要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平原,我們現在稱之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其實要非常感謝一對父子,那就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其實有人會覺得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是秦朝修建的,其實歷史上的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始皇他曾祖父秦昭王末年,大約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修建的。說到這,您會不會感覺奇怪?試想一下秦國的國都在咸陽,離成都平原有幾千公里,為什麼要修建都江堰呢?其實修建它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爭霸天下,是看中了“蜀”在統一中國過程中的特殊的戰略地位,有句話說得好

“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

總之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出山了,他這一出山可不要緊,從此歷朝歷代的歷史典籍上,水利方面肯定都少不了李冰父子的大名。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這項氣吞山河的浩大工程,也為早日結束刀兵風起、戰亂紛呈的戰國亂局,解救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於水火,促使大秦吞併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我們在大書特書李冰父子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給當地的蜀人們大大點贊,因為平心而論,都江堰之所以成為偉大的水利工程,李冰父子之所以永載史冊,還要特別感謝那個時期再往前推300年前的古蜀國杜宇、開明兩朝,在岷江出山處開出的一條人工河流,分泯江水流入沱江,就是這個前期工程幫了李冰父子大忙,所以在這裡談到李冰和都江堰的時候,別忘了給人家也得記一大功。

別看都江堰到現在都幾千年了,至今都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灌區經過統計已經達到了30多個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咱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智慧,您說不值得我們驕傲嗎?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根據史料記載,都江堰建成交付使用前,成都平原閩江流域的自然條件,那叫一個惡劣,有詩云: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為魚鱉”。

這描述的就是當時的慘狀,蠶叢、魚鳧,傳說是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可見那時候哪裡有什麼良田沃野,都是澤國汪洋一片,所以在這裡要特別再次感激一下李冰大人。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不過我們一直從小學就知道都江堰,可是如果真能穿越回去,採訪李冰大人,感謝他建成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千百年來造福我們一方百姓。很可能李冰父子一頭霧水,為什麼呢?因為都江堰的名字剛開始並不是叫這個,換言之,都江堰為啥叫都江堰?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能也想知道這裡面的歷史典故。都江堰最早的名字叫做“湔堋”,啥意思?因為都江堰旁有一座玉壘山,秦漢時期叫做“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人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等到了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又被稱作“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什麼是金堤?就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像魚嘴,用堤代堰作名稱。而到了唐代,都江堰又改成了“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也就是說把大石頭都裝進竹籠子,稱之為楗尾。直到宋代,

在《宋史》中記載:“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這才第一次提到了都江堰,這也是都江堰這一名稱的來源。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漢朝奇人治理黃河水患

那言歸正傳,秦再往後到了漢代,咱們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防洪手段,從性質上說,比如立堵、平堵等等現代人依然採用的堵口塞決技術,在當時都已經很普遍的採用了,也就是說只要是後代有的手段,這個時期已經全活了。那說到這,必須要提一位東漢初年的治水專家,地理學者,他叫“王景”,可能這個名字大家都比較陌生,但他卻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奇人,他的出生地是現在的朝鮮半島,當時屬於東漢最北邊的一個地方,因為遠離中原,所以王景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從小搖頭晃腦的在私塾裡邊背儒家經典,而是從小就開始喜歡《周易》、《山海經》和天文、曆法、算數等自然科學,還一專多能、博學多才,用現代話講是全面發展的有為好青年,擱到現在搞自然科學研究,那絕對也是一流的研究學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要成才、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一定非要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走應試考試這一條道,學到真正有用的本領才最重要,千萬不要當書呆子。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當時東漢初年,天下安定,可是總是有一件大事,讓躊躇滿志的漢光武帝劉秀是如鯁在喉,那就是已經氾濫了60多年的黃河水患。其實不是劉秀不想一勞永逸的制服水患,關鍵是朝中無人也。所謂勝利女神只把橄欖枝拋給有所準備的人,這時候王景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是一改前人總是堵、堵、堵的治理辦法,在認真勘察黃河兩岸的地形之後,他發現一定要改變黃河的河道,才能最終降服氾濫的黃河,怎麼改?那就是得尊重科學,利用水從高處往低處流的特徵,把黃河水引到地勢低窪的地方,引導它流入大海。

不僅如此,他利用聰明才智在沿岸修築堤壩,利用黃河水進行灌溉,化不利為有利,讓黃河造福百姓。你想60多年沒人能治得好,一個王景就解決了帝國的水患問題,可把當時的皇帝樂壞了,連連直豎大拇指,對王景是讚賞有加。所謂“王景治河、千載無患矣”。其實李夫子想說,歷史上還有很多的治水功臣,比如說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元代的郭守敬、明朝的潘季馴等等。他們雖然沒有像李夫子之前講到的那些英烈武將,統兵破敵、馳騁疆場來得威風,但同樣他們在歷史上以氣吞山河的氣魄,帶領人民與水患鬥智鬥勇,最終是降服肆虐的水魔,還田於民,造福百姓,功莫大焉!沒有硝煙瀰漫,沒有戰場廝殺,但他們真的是完全有資格被列入古代英雄的行列,而彪炳史冊永垂不朽。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我國現代化抗洪成績

當我們再把目光放眼全世界,我們看一看從古至今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人類與洪水猛獸一次次搏鬥,一次次走向勝利的鬥爭史,而這段歷史並沒有畫上句號,依然在書寫當中。我們再來反觀一下我國的治水管理的核心理念,其實一直以來都是

治理水患,休息與民,讓洪水與人之間能夠和諧相處。

從古至今皆如此,連國際灌排委員會的榮譽主席舒爾茨都說很值得他國借鑑,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驕傲。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記得前幾年,我國洪水氾濫之時,網上流傳有一個防洪神器“防洪擋板”,有很多網友說這個神器很神,為什麼國內不用呢?還因此有網友認為我國的防洪治理能力不如國外!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首先來說這個所謂的防洪神器,防洪擋板水壓差,極其敏感,只有在水面平靜,圍擋內外水壓差較小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效力。此外,有的網友還找出了所謂的防洪神器,四處漏水的圖片,證明防洪擋板並非是固若金湯。而被一些網友說成是落後防汛方式的防洪沙袋,其實在國際上並不落伍。比如說2013年德國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德國就面臨著沙袋短缺的困境,是被迫向鄰國求救,所以沙袋很搶手。

此外,部分網友豔羨的防洪神器,其實咱們國家早就有了,在哈爾濱、寧波、武漢都曾使用過。咱們國內有專用的名稱叫

“防汛閘板”,或者是“拼裝式防洪牆”,

可是一方面由於造價過高,不到5公里就需要近億元的投入,而另一方面它底部同樣需要鋼筋混凝土工程,並不是像網友說得那樣,像樂高玩具那般的簡單,即使是在國外防洪神器使用的也是相對侷限,僅在特定範圍、特殊情況下使用。其實我們要看到這樣的資料,中國的防洪能力和應急水平的提升,那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古代的滔天洪水中,湧現出多少功在千秋的水利專家

根據資料,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我國每年因水災死亡人數約4000人,而2010年以來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數百人。而在防洪材料方面,咱們國家一直在探索,就在前幾年,安徽望江縣的河堤搶險現場就應用了新裝備——“移動摺疊式堵水牆”這件利器,就像防水帆布做的大口袋,可以鋼筋固定在缺口上,河堤一旦決口,就可以用水泵往口袋裡注水,大約10分鐘就能形成6米長、60釐米高的堵水牆。所以有些網友們一定要理智,我們要看看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喜馬拉雅×今日頭條:嚴禁剽竊,違法必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