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由 濱斌佑李 發表于 藝術2022-01-08
簡介我認識耿老師是從舞臺上看她演出現代京劇《沙家浜》開始的,後經朋友引薦,我有幸到她家拜訪,在她家,我望著滿牆的劇照,那舞臺美麗的形象展示了半個多世紀的芳華歲月,使人敬佩

京劇頭飾絹花是什麼

~記濱州市京劇團表演藝術家耿慧君先生

濱州五老京劇關愛團邢閩霞文圖影片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我喜愛京劇。為此,有幸認識了我市京劇荀派名家耿慧君老師。說起耿老師,可說是“大名鼎鼎”了。她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她的京劇表演藝術早在四十年代就已名揚渤海革命老區,建國後更是在全省乃至全國“梨園界”享有較大聲譽。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耿老師出身於梨園世家,自幼受祖母傅彩仙和父親耿長春的藝術薰陶和親傳,12歲學會了《武家坡》《女起解》《綵樓配》《穆柯寨》等17出劇目。1947年8月,12歲的她帶著祖母傳下的“頭面”和自己學成的劇目,參加了渤海軍區政治部京劇團。1959年11月,她拜著名京劇大師荀慧生為師,得其真傳。如今,她跟荀慧生先生學成的劇目都銘記在心,劇中的每招每式已深刻在腦海中。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耿老師就是為京劇而生的。據我瞭解,她一生扮演的摺子戲和劇目有50多個,並獲得許多榮譽和獎勵。在她身上,遺傳和秉承了祖母的“京劇基因”,唱唸做打,樣樣能拿得起。譬如,在惠民地區紀念建國十週年紀念演出時,她演的傳統戲《金鱗記》,僅武打戲就有40分鐘,從而贏得了觀眾和專家的喝彩。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我認識耿老師是從舞臺上看她演出現代京劇《沙家浜》開始的,後經朋友引薦,我有幸到她家拜訪,在她家,我望著滿牆的劇照,那舞臺美麗的形象展示了半個多世紀的芳華歲月,使人敬佩。從那時我們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密切的交往。

耿老師是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她有一顆慈愛之心,就像春天裡的陽光溫暖著他人。她對人誠懇,和藹可親,話語親切。每每交談,我都能感受到她對京劇藝術的熱愛和終身的追求。為傳承這一國粹,她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了青年人,這其中既包括專業演員,也包括諸多京劇愛好者。她雖唸書不多,但談起劇目來,一套一套的,聽她說戲,可說是一種品味和享受;跟她學唱,那可謂一個“帶勁兒”。如今,她雖已86歲高齡,但腿腳利索,行動敏捷。為何這樣?我想,這與她自幼刻苦練功分不開,從她示範的那些動作看,那眼波一轉後的眉目傳神,那一抬手一挪步間的百媚千嬌,讓人感受到京劇的魅力。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耿老師給我說戲時,還向我展示了一隻箱子。乍看上去,那箱子很普通,就跟我家裡的床頭櫃似的。它有著三個抽屜,四周用牛皮裹著,密密匝匝的釘子把牛皮釘得貼貼實實的。從這點看出,主人對箱子的珍惜和重視程度。仔細審視,那箱子表面塗的軍綠色油漆已脫落,裸露的木頭,似乎記載著歲月留下的痕跡。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這個箱子,說起來有60多年曆史了。在它裡面,看起來盛些化妝品,但記錄著的是一位老藝術家的樁樁故事,由此可說它是個“百寶箱”了。此時,我便向她打聽這個箱子的來歷和用途,她就把箱子的來由娓娓道來。她說,那是“文革”前,惠民專區京劇團特意給團裡的三個臺柱子,也就是耿慧君、王玉珍(後調杭州)、徐金苓(後調濟南)3人,每人做了一個化妝箱,以便到各地演出使用。那時條件十分簡陋,劇團每到一地演出,主演角色首要解決的是化妝問題,這時,這個箱子不僅僅是箱子的用途了,它還可當杌子用,坐在上邊化妝隨手就能拉開抽屜拿出頭飾,很方便的。無論臺上臺下,箱子成了她們演出必不可少的物品。

此時,耿老師慢慢拉開抽屜,我不知她要幹什麼。只見她從裡面取出用綢子布包裹的一宗飾品對我說:這是我奶奶給我留下的,這些飾品已傳存兩代人了。然後,她又向我講了“軟頭面”“硬頭面”“銀頭面”等專業術語,譬如,扮演富家女性要戴“點翠”和“水鑽”,而扮演貧苦人家的女性像《玉堂春》裡的主角就用“銀頭面”等。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對箱子的珍視,她對我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她隨團到外地演出,撤臺乘車即將返回時,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化妝箱裝到別人家的車上了,此時,她立即跳下已上的車,趕上那輛車取回自己的化妝箱,這時候的她,心裡默唸,萬幸萬幸!這箱子太重要了,丟了金子、銀子也不能丟了它呀!由此可看出,耿老師對這個“百寶箱”的感情是如此之深。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耿老師剛離休那些年,作為我市京劇名家的她,“離休不離崗”,仍沒有離開舞臺。省、市京劇院團都對她的表演藝術很重視。一次,山東省京劇院院長宮克看了她的荀派戲《霍小玉》後,被她的精湛表演藝術所感動。隨後,邀請她到山東京劇院傳授排演《霍小玉》劇目。對我市來說,也很看重這位老藝術家。先是由市裡財政撥專款安排市京劇團錄製了《紅娘》《霍小玉》《金玉奴》《柳蔭記》等劇目,作為教材和資料儲存下來。再是組織了兩次票友培訓班。在班上,她手把手,腔對腔的向票友傳授技藝,重點教授了《武家坡》《鳳還巢》《紅燈記》等摺子和唱段,透過言傳身教的傳授,學員們大多收穫不小。這些年,我也參加一些京劇演出。在演出中,需要一些“頭面”,她聽了後愉快的從“百寶箱”裡拿出這些寶貝讓我使用。當她那些閃亮多姿、栩栩如生的正鳳偏鳳、碧簪絹花、扎戴到我頭上時,我感到表演的人物增添了諸多風采。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這隻“百寶箱”及其飾品已陪伴了耿老師一生的藝術生涯,也從而使她在舞臺上扮演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目前,這位老藝術家的“百寶箱”,已留給了團裡新人,作為“傳家”之用。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一位京劇老藝術家的“百寶箱”

影片載入中。。。

濱州票友邢閩霞撰文/圖片/影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