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我繡了一輩子,還要想著蜀繡的‘下輩子’!”——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蜀繡代表傳承人郝淑萍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藝術2022-01-05
簡介”——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蜀繡代表傳承人郝淑萍》

郝淑萍收學生嗎

“我繡了一輩子,還要想著蜀繡的‘下輩子’!”——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蜀繡代表傳承人郝淑萍

蜀繡源於周,興於漢,盛於唐,透過“絲綢之路”成為了世界看到中國的視窗。這一經歷千年的蜀中絕技,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興衰,如今在新時代重放光彩,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郝淑萍的勤懇鑽研與不懈堅持。

郝淑萍生於1945年10月,是地道的四川成都人。從她14歲走進蜀繡班,到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在蜀繡這條路上,她走了六十多年。

“我繡了一輩子,還要想著蜀繡的‘下輩子’!”——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蜀繡代表傳承人郝淑萍

“我繡了一輩子,我還要想著蜀繡的‘下輩子’!”如今,已經76歲的郝淑萍依舊以針為筆,奮鬥在振興和發展蜀繡文化事業的一線,用手中的針和線,見證了蜀繡50年來的興衰變遷,也譜寫出了蜀繡未來的“錦繡前程”。

“我要一直繡到繡不動為止”

郝淑萍出生在一個蜀錦世家,1959年進入成都工藝美術技校蜀繡班,邊學文化邊學技藝。先後師從老藝人萬春廷學習蜀繡錦紋針針法,拜師老藝人喬子平主攻人物刺繡針法,拜師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肖福興傳習花鳥走獸,師從老藝人劉紹雲專攻古代人物、錦紋針。

“當年蜀繡班50多人,現在還幹這行的只有我了。”面對記者的採訪,郝淑萍感慨地說道:“2007年,我被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從此,我的生命裡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蜀繡這一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傳統技藝。”

2005年,原成都蜀繡廠改制消失,郝淑萍為了保護這一“瀕危”的千年絕技,義無反顧地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蜀繡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到如今,成都市已培育發展出10多家專門從事蜀繡的工作室和公司,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在技巧上,蜀繡也已發展出雙面、異形、異色技法。現代題材與審美元素,也早已融入蜀繡這門傳統技藝。

採訪中,郝淑萍撫摸著一幅正在製作中的蜀繡緞面,堅定地說道:“這輩子就幹蜀繡了,我要一直繡到繡不動為止。”

“一切藝術品只有創新才會有生命力”

採訪中,郝淑萍向記者介紹:蜀繡技法的重中之重在於針法,以“滅針線之痕跡”為最高境界。傳統針法有12大類,132種,其中錦紋針就有82種。建國後,蜀繡藝術在傳統基礎上,又創新發展出了亂針、沙針、運針、切針等針法,使之成為蜀繡作品的主要針法。

“繼承與創新是一對矛盾體,繼承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但繼承傳統,只是創新的跳板而不是終極,創新才是目的,一切藝術品只有創新,才會有生命力。”郝淑萍對記者說:“蜀繡要想更好的傳承,就不能死死盯著傳統產品。借鑑其他繡種的針法和題材、不斷創新非常重要。蜀繡的圖稿,過去只有傳統的工筆畫,現在增添了水墨畫、油畫、水粉畫等,將繪畫藝術用絲線和刺繡語言進行再創作。此外,蜀繡的針法也不是一成不變,過去蜀繡沒有交叉針、大亂針、小亂針,這些都是從蘇繡針法學來的,還向湘繡學了鬅毛針,繡動物皮毛更加逼真。透過向湘繡、蘇繡借鑑,開發出了蜀繡的雙面異色繡、異形繡。

郝淑萍在創辦“大師工作室”的同時,積極與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聯合辦學,傳授蜀繡技藝、培養蜀繡專業人才。在傳統繡制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創新了“平手拉花針”,與學生們重新設計了許多圖案加上亂針繡等手法。創制出雙面異色異樣繡、油畫單面繡成為蜀繡技藝的重大創新成果。

如今,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讓蜀繡在技法上從單面繡發展到雙面繡、雙面異色繡;從以緞為主發展到採用尼龍紗、綢、篩、真絲紡,大大地提高了蜀繡的藝術效果,推動了蜀繡的傳承,為古老的蜀繡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與審美意趣。

“傳承人既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說到文化,就必要談到傳承,在選擇傳承人方面,郝淑萍有著自己獨到的標準。“我要考察的是學生的性格夠不夠堅強、人品夠不夠好。”郝淑萍對記者說:“成為我的學生,必須要熱愛蜀繡,有終身從事蜀繡事業的志向。並且,一定要具備堅強、吃苦耐勞的性格。”

幾十年的從業經歷讓郝淑萍非常清楚,學習刺繡的過程非常枯燥,必須靜得下來,耐得住寂寞。而且,學習蜀繡不是一兩年的事,要學有所成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以上,才能真正領悟到精髓。這種堅持的精神,在當代年輕人身上很難體現,必須把刺繡作為終身事業來看待,才能成大器。在她看來,只有幾近嚴苛的選才標準,才能夠為蜀繡的未來挑選人才。也只有靠這些人,才能把傳承了三千年的“蜀中之寶”,在新時代中發揚光大。

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工作室在蜀繡技藝、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較好效果,為蜀繡行業的傳承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如今,已培養出吳玉英、吳光英、賴隆英、周玉娟、陳忠莉、郭定菊、賴德瓊、陳曉丹、陳明會、姚利10位四川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2位四川省非遺專案蜀繡傳承人、1位中國刺繡藝術大師、4位成都市工藝美術大師,2位成都市非遺傳承人,9位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郝淑萍的“大師工作室”也在2010年4月23日被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獎牌。

“傳承人既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該拿的榮譽我都拿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發掘和培養真正熱愛蜀繡的年輕人,讓這門古老的傳統工藝世世代代相傳下去。我現在的學生中, 90後和00後就有45個,蜀繡的希望都在這些年輕人的身上。”郝淑萍欣慰地對記者說道。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郝淑萍就像一粒種子,憑著一身過硬的技法,靠著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讓蜀繡這棵曾經弱不禁風的“小苗”,長成了如今的參天大樹,並不斷地開枝散葉,綿延傳承,也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文|本報實習記者 賈淘文

原標題:《“我繡了一輩子,還要想著蜀繡的‘下輩子’!”——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蜀繡代表傳承人郝淑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