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由 域鑑 發表于 藝術2022-01-03
簡介其實,自從清末至民國時期,就有一些書畫家、收藏家對這一說法提出懷疑,如吳昌碩、王一亭以及黃浚、梁鴻志等都依據這一千古名畫的風格特點,推測《夜宴圖》更可能為宋初汴京宮廷畫院的某一位南京籍人物畫家所作,只是吳、王兩位大畫家和黃浚的相關見解過於簡

北齊·《校書圖》原版現在收藏於哪裡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已有千餘年曆史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經典之作,現儲存在故宮博物院。長時期以來,人們大都認為《夜宴圖》是五代時期南唐著名人物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這裡不妨先對《夜宴圖》作一簡介。此名畫是以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生活軼事為題材繪製而成。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韓熙載(907—970)字叔言,山東北海人,唐末進士,是一位北方貴族,因戰亂而攜家人南渡,初居鎮江,後被南唐國主李璟徵用、移居南京。後主李煜繼位時,南唐國勢不振,防務空虛。而北方的宋王朝則在取代北周後急速崛起,宋太祖趙匡胤雄心勃勃,東征西伐,開拓疆土,有志統一華夏。李煜對自己小朝廷的存亡憂慮不安。對於幹練強悍的韓熙載,李煜想授其為丞相,統領軍政事務,卻又不太放心,心情十分矛盾。而韓熙載也意識到表面上雖受恩惠於南唐朝廷,但畢竟是北方人,也無意為官。身處逆境的韓熙載,為了免遭猜忌而惹禍上身,不得不在政治上儘量避免與朝廷發生衝突,明哲保身,並在生活上以疏狂放蕩、縱情聲色的方式,去轉移同僚的視線,矇蔽朝廷的耳目。李煜以為韓熙載生活太放蕩,出於“愛惜其才”,想透過圖畫對韓熙載起規勸作用。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據《宣和畫譜》記載:當李後主得知韓熙載在其建於京城南郊一山崗(後改稱韓府山,至今仍存)上的府邸裡“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糅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的訊息,便命顧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這就是《韓熙載夜宴圖》的創作原因。《夜宴圖》為設色絹裱本,高28。7釐米,長335。5釐米,堪稱古代人物畫鉅製。它繪寫了中書侍郎韓熙載夜宴賓客作樂情況。全卷右起是撫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五段,既可獨立成章卻不互相關聯,畫面用色濃重、綺麗、結構別緻精巧。佈局頗具匠心,顯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除了《宣和畫譜》的記載,在我國多種文化史、美術史、繪畫史著作中,幾乎都認定,《夜宴圖》是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如近些年出版的《中國美術史》、《中國文化辭典》在《夜宴圖》條目中都明確稱作者為顧閎中,似已成了定論。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但也存在個別例外,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繪畫史圖錄》62頁錄《夜宴圖》,後面綴了“宋摹本”說明中提到無款印,相傳為顧閎中所作。這便是為有所存疑留了餘地的一種說法。其實,自從清末至民國時期,就有一些書畫家、收藏家對這一說法提出懷疑,如吳昌碩、王一亭以及黃浚、梁鴻志等都依據這一千古名畫的風格特點,推測《夜宴圖》更可能為宋初汴京宮廷畫院的某一位南京籍人物畫家所作,只是吳、王兩位大畫家和黃浚的相關見解過於簡略,只是一兩句話而已,如王一亭在答日本美術評論家白鳥庫夫提問(刊登於1917年2月上海申報副刊《繪畫縱論》專欄)時稱:“吾研究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似覺畫風不同於顧閎中的另二幅傳世作品《遊天闕山圖》和《春遊望江磯圖》故存疑至今。”40年代初梁鴻志在日本興亞院出錢辦的《東亞文化》研究會月刊上撰文稱:據他反覆考證《夜宴圖》作者應為晚於顧閎中30餘年的北宋人物畫家李喻谷所作。梁氏這一學術觀點很少受到文化界關注。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其實梁鴻志的見解還是有參考價值的,更何況像吳昌碩、王一亭等知名畫家也持有大體相同的見解。最具有說服力的則是我國現代名作家沈從文依據他出版於70年代末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正式出版時改名為《中國曆代服裝史》)一書中對宋代人物服飾的記載得出的結論:南唐顧閎中不可能畫出《夜宴圖》,作者應為宋代畫家。沈從文自上世紀50年代後期起便被迫中止小說創作,轉而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他得以欣賞到浩瀚如煙海的各類文化藏品,眼界大開又以智慧之心研究我國秦漢迄至明清二千餘年來男女服飾演變的歷史,窮首皓經,立論嚴謹。此書一經出版即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故而,沈老生前對《韓熙載夜宴圖》作者為顧閎中一說的否定,著實很有分量,儘管這也只是一家之言。而由於種種原因,沈老的見解可說也是鮮為人知……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為什麼世人會認為《韓熙載夜宴圖》作者為顧閎中?這兒不妨還是先從顧閎中說起。顧閎中約910年出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畫家。明代中葉杭州書坊刊刻出版的《吳地叢談》中就記載:顧閎中,陽羨(今蘇南宣興)人,父為鄉間畫匠。南唐初期,顧閎中來到都城南京,應瓦官寺住持之邀住入該寺,幫助修補正殿已殘破褪色的佛教經卷故事壁畫,名聞都城內外。南唐後主李煜於宮城南側麗虹橋畔闢建御畫院,封顧閎中為侍召。顧閎中經歷年磨練鑽研,擅長人物繪畫、常奉召進入深宮,現場繪製盛大的歌舞娛樂場面,畫出《遊天闕山圖》等多幅山水人物畫,很受後主讚賞。他發揚了起始自唐代中期一種純用線勾不設色的“白畫”藝術,創造出一種“行雲流水有起倒”的白描線條,能精確地表達人物的狀態和神貌。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由於他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他的人物畫立意新奇,不落俗套,有著較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總之,顧閎中堪稱五代南唐人物畫高手,但他的作品傳世者極少,像前文所得《遊天闕山圖》、《春遊望江磯圖》等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便不復再出現,估計已毀於抗戰烽火。後人大都將《韓熙載夜宴圖》列為顧閎中的唯一傳世作品似也合乎情理,不足為奇。對這一傳統見解及看法提出顛覆性挑戰的代表人物是梁鴻志。梁鴻志是福建長樂人,早年有過舉人功名,畢業於京師大學堂,1912年梁氏任北京政府政務院外事科長,併兼任日本人投資參股的亞細亞日報編輯。抗戰初,梁氏公開附逆,當上南京維新政府行政院長兼交通部長。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傀儡政權。取代了維新政權,梁鴻志改任中央監察院長,1944年11月梁氏又改任偽中央立法院長,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被捕入獄。梁鴻志閒暇時愛好古董字畫收藏,利用職權豪奪巧取,積數十年努力,已擁有近萬件古代珍玩玉器和字畫古善本秘籍。當時,日本不少收藏家利用侵華戰爭造成的有利環境進行掠奪。為鑑識文物,他們常向梁鴻志求教。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那一段時期,梁鴻志對唐宋以至明清七十餘幅有影響的名家字畫的真偽提出自己的鑑識看法,大多言之成理(當然也存在一些誤謬)。他擇其精要刊登於南京偽中華時報“文藝縱論”版上,稍長的文章則發表在東亞文化研究會的月刊上,其中就有他對《夜宴圖》作者的研究。梁鴻志稱:經他考證,《夜宴圖》作者不可能是顧閎中,而是李喻谷。李喻谷是李後主一位遠房晚輩族親。開創南唐帝國的李昪,祖籍江蘇徐州,戰亂中被後梁將領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誥。李喻谷的曾祖父與村中百餘族人南下投奔他,在徐知誥麾下任軍士長。後來徐知誥發動兵變,囚禁了吳王楊渥,改名為唐(南唐)祭拜天下,並改複姓名為李昪。隨同他改徐姓的百餘族人均復李姓,且都受到重用。李喻谷祖父李業昌當上永明殿承宣使,他的父親李年才愛好繪畫,也曾被選入御畫院。梁鴻志據他掌握的南京刻本幾種史料推斷,李年才(李喻谷父親)曾被李後主李煜秘密派入韓熙載府邸充當耳目,瞭解情況。公元975年,宋軍大舉南下,滅了南唐。李年才夫婦和幼子李喻谷在這次戰爭結束後被當作俘虜宋軍押往汴京,為宋朝效力。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李喻谷受家庭文化薰陶愛上了繪畫而且其藝術天賦遠超過其父。他父親顯然一直深深地懷念風和日麗的江南故鄉,其懷舊情緒和對往昔富足閒適的宮廷生活的追憶定然影響了李喻谷的思想感情與畫風。以他的出色的畫技和對“江南佳麗地”的印象,完全可以畫出流傳至今的《夜宴圖》。梁鴻志當年文章中還有一個論據也值得提一提。那就是他就《夜宴圖》與傳世極少的北宋初期的人物畫如《閘口盤車圖》、郝澄的《人馬圖》、《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卷》和宋人摹的《北齊校書圖》、《宋太祖趙匡胤》等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在畫風用墨線條皺摺處理上均頗多相似。其中如《宋太祖趙匡胤像》中畫人物的臉部神情的描繪與《夜宴圖》中畫韓熙載的描繪幾乎如出一轍。用筆粗細簡略有致,勾畫出畫主的獷悍中不失溫厚的性格,都迥然不同於稍早時期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等人的畫風。當然,這也只是梁鴻志的一家之言,完全不必當作一種定論。最後,要說到沈從文的看法。據收藏家林波回憶,1979年冬天,花城出版社總編、收藏家蘇晨一同去拜訪沈從文老人,和他商量由花城出版社和香港三聯書店聯合出版《沈從文文集》的事。沈從文那時還住在北京小羊宜兵衚衕。

千年之謎!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到底是誰?

他們進入沈老的書齋兼小客廳裡,開始了他們的圍爐品茶夜話。談興正酣時,有人給沈家送來了一本長三開的古畫掛曆,內中選印了《夜宴圖》。蘇晨取過來翻看,隨口問了沈老一句:“您看論定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南唐顧閎中的作品,這靠不靠得住?”沈老搖搖頭擺擺手說:“靠不住,靠不住,這畫根本就不是五代南唐時候的畫。”接著,他又說道:“不能光從紙張、印張題款、裝裱等去判斷。現在的人不也能找到乾隆玉版宣紙和那時候的墨作畫?我看最根本的還是要認真研究畫面的內容。”沈從文又表示,宋代詔令規定:“南唐降旨,一例服綠”。他又指給蘇晨等客人看圖上侍從等人多作“叉手示敬”的姿勢,這也是宋代制度,不是五代南唐時候的制度。他認為無須多說,就從他指出的這兩項,也可以斷定是宋初南唐以後的人所作。沈從文的判斷顯然很有說服力。我們再證之以沈從文的權威性著作《中國曆代服飾史》中對五代南唐和宋代官民日常服飾的介紹也可看出明顯區別,如書中稱南唐男子的穿扮系沿襲南朝的服飾習慣,官員戴小冠子再外加上紗帽叫紗籠冠,男女通用。南唐很多官民還喜穿袴褶,即一種對襟褂喇叭褲套裝,上身短袖衣,下為薄喇叭褲,有的在膝彎處用長帶扎住。而在宋代官員戴長腳幞頭帽穿圓領大袖袍衫,顯得拘謹質樸。女子一般都梳高發髻,戴高冠穿窄袖對襟褂衫,下穿長裙,足穿弓鞋。王亭、吳昌碩及梁鴻志等人的看法和沈從文的見解及其傳世名著很有助於我們破解《夜宴圖》作者之謎,而且也有助於我們廣大收藏愛好者拓展思路,不論怎麼說怕動腦筋怕思考問題,隨大流人云亦云的態度似乎總是不可取的。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