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草原深處的“秀才村”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藝術2022-01-03
簡介□記者 王麗超 通訊員 薛來“從恢復高考至今,有388戶牧民的沙布嘎先後產生294名大學生,其中博士10名、碩士17名,大家都說這裡是大學生的搖籃

秀才村在哪裡

□記者 王麗超 通訊員 薛來

“從恢復高考至今,有388戶牧民的沙布嘎先後產生294名大學生,其中博士10名、碩士17名,大家都說這裡是大學生的搖籃。”巴林右旗西拉沐淪蘇木沙布嘎嘎查黨支部書記包玉龍自豪地說。

一個位於草原深處的偏僻牧業嘎查,為啥能培養出這麼多大學生?包玉龍向記者介紹,建國初期,這裡的牧民除了放牧什麼都不會,米麵蔬菜必須到旗裡買。有個牧民去買雞,可是不會用漢語表達,就指著雞蛋說“買它的媽媽”,成了當地的笑話。“這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包玉龍感慨地說。

當家做主的牧民們,開始提高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上世紀60年代初,沙布嘎嘎查培養出第一名大學生。改革開放後,在國家優先發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援下,嘎查崇尚教育的傳統再次被髮揚光大。“前些年,嘎查舉辦過大學生那達慕,以蒙古族最高禮儀,給尊師重教的家長和愛崗敬業的老師獻上哈達,給品學兼優的學生髮放學習用品。連續多年,沙布嘎的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保持100%。”包玉龍說。

1990年,沙布嘎嘎查建立了集體教育幫扶機制。根據牧民家庭經濟狀況,對每名考上大學的學生獎勵300元到500元不等。從2007年起,獎勵金額增加到本科1000元、專科800元。這個獎勵機制不但減輕了牧民家庭負擔,也提升了學生好學向上的信心。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的烏雲畢力格,是沙布嘎走出的學子之一。他的哥哥烏恩巴圖對當年資助弟弟上學的情景記憶猶新:“父母身體不好,14歲的我就在生產隊掙工分供弟弟上學。一次給弟弟送學費,為節省鞋子,我光著腳走了100多里路。每次說起這事,弟弟都會心疼得掉眼淚。”

現在西北民族大學攻讀博士的其力格日,談到幼年讀書的情景時眼泛淚光:“有一次和額吉到蘇木辦事,我看中一本書,額吉買不起,就用玉米棒子做抵押租下了那本書。等我讀完後,額吉用書贖回了玉米棒子。”

“蒙古族有句諺語,用金銀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裝飾自己。”79歲的楞格吉瑪說,“我們家族18口人,出了11名大學生,我的6個子女中有5個是大學生。”她的孫子烏蘆馬賽音從南昌大學畢業後回到嘎查,成立牧業公司指導牧民培育良種牛,用知識改變更多牧民的命運。

推薦文章

  • 4個“不差錢”的生肖,天生懶惰卻很旺夫,是母老虎也是財神爺

    人生就像潮水,即使擅長也總是有失意,花開了,漲了換了,人生短暫,何必恨天,好好考慮身邊人對自己的幫助,身邊的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對幫助自己的人發現地方,評價別人的不足,人生到處都有屬於哪裡的人很敏感,不十分安心...

  • 多經:策劃的五大價值

    多經:策劃的五大價值————————————————————————————————————多經策劃五大價值:業主推廣(人海戰術推廣、線上推廣、線下推廣)、產品篩選定位、產品促銷賦能、物業服務升級及參與者分工分配監督策劃...

  • 擁有大量優質蛋白質資源的海洋,其實正在悄悄崩潰……

    擁有大量優質蛋白質資源的海洋,其實正在悄悄崩潰……同時我們對場景也進行了拓展,過去主要強調人工魚礁,現在我們要做海草床、海藻場、牡蠣礁、珊瑚礁,針對不同的生境來構建不同特色的海洋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