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歲寒三友——松、竹、梅

由 這年輕人 發表于 藝術2021-12-31
簡介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竹子原產地在中國,也稱之為中國的文物標誌

竹梅松並稱為什麼

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歲寒三友——松、竹、梅

松樹本身適應力較強,因而能夠在各種型別土壤中生長,但土壤仍會對松樹生長的態勢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應儘量選擇肥沃土壤區域種植,才能夠保證松樹的健康生長。如果是水分相對充足的區域,儘可能選擇酸性土壤種植松樹,但仍存在部分品種更適宜種植在鹼性土壤中。

絕大多數松樹喜歡光照,其外形具體表現在樹冠分佈稀疏,自然整枝能力極強,所以在生理方面,其補償點就不會與其他樹種高度相同。在成林過程當中,通常都會形成先鋒樹種。一旦原始森林受到外力傷害,先鋒樹種就會迅速發展,替代原有樹種位置,但其自身的穩定性並不理想。若松樹能夠形成特定環境,耐陰性較強且長壽的樹種就會替代,最終使其喪失自身獨特優勢。對於松樹樹種而言,大部分樹種都能夠互相進行替代,特別是耐陰性理想的樹種,優勢顯著。

在松樹生長的整個過程中,其抗旱效能極強,受其抗旱結構的影響,這種型別的松樹,其葉子狹窄而且角質層較為發達,,葉片表面積與體積都相對較小,而且氣孔通常都會出現下陷情況。但是,在組織發育方面相對理想,站在生理角度分析,耐寒性與耐旱性很強,所以並不會受到缺水影響而受到損傷。而站在生態角度分析,松樹屬於最常見的一種旱生植物,,即便氣候條件差異較大的區域,同樣能夠使松樹健康地生存”。絕大多數松樹都在乾旱條件且土壤稀薄區域生長,其中,二針松與五針松相比,其抗旱能力更強。由此可見,若土壤當中的含水量過大,會嚴重影響松樹的正常生長。

松樹的原產地分佈具有顯著的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樟子松與五針松等具有極強的耐寒性,所以在種植方面對於熱量要求並不高。而油松、白皮松與赤松等屬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高海拔區域所特有的樹種,因而對於熱量的要求要遠遠高於五針松。馬尾松、喬松以及雲南松等主要分佈於南方區域,其對於熱量要求會更高-一些。而南亞松在所有的松樹樹種當中,其對於熱量要求最高。在溼潤條件方面,五針松和二針松相比,在溼度方面的要求更高,但同樣與樹種存在緊密的聯絡。雖然華山松與紅松都是五針松的樹種,但溼度要求卻存在不同之處,紅松所需溼度更高。另外,五尾松與赤松都是二針松,在溼潤條件方面的需求仍然不同,與植物分佈的地理位置也存在一定的關聯。

歲寒三友——松、竹、梅

通常透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透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竹子原產地在中國,也稱之為中國的文物標誌。

在庭院中,竹子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假山水榭的植物。桂林灕江旁廣植鳳尾竹。安吉大竹海、蜀南竹海與贛南竹海是中國有名的竹海景觀。由於竹子生長快,最近為環保考量,有大量傢俱與紙改用竹子製造。竹子也可製作工藝品、樂器等。將竹材用工程化方法,經物理和化學作用製成的竹纖維,被用作紡織品,做成毛巾和衣物等。將竹材透過烘培,製成竹炭,被用在許多場合,包括去除環境氣味,以及特殊風味食品。竹炭經過粉碎和活化製成的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和淨化作用,被用在汽車和家居,以及汙水處理等。竹也常用於建造棚架(搭棚)、做為建材及掃帚、桌、椅等日用品。竹也可以編制籮筐、揹簍、菜籃、席子等一般農村多見。竹子現在已廣泛應用到家紡、襪子、內衣等貼身紡織領域。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清)。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歲寒三友——松、竹、梅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型別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乾製。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侷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如殷商文獻《書經·說命》中有“若做和羹,爾惟鹽梅”。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出現了“山有嘉卉,候慄候梅”的描述,人們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中,開始描述“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髮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湧現。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詠梅絕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