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豫劇名醜出開封:高興旺和牛得草,從汴梁走出來的倆名醜

由 豫見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1-12-30
簡介當年我看高興旺的《推磨》,戲中李紅信替妹妹推磨那場戲精彩極了,他生旦淨醜不擋,模仿當年名家的演唱惟妙惟肖,還一會兒學狗叫、驢叫,一會兒拉洋片、耍把戲,想方設法讓小妹破涕為笑,把一個憨厚善良的哥哥表現得神氣活現,看當年他演的《推磨》,比他留下

牛得草的徒弟都是誰

高興旺建國前就小有名氣,1949年到開封后加盟於工人戲院,靠他出色的演技很快成為戲院的當家名醜,小他十來歲的牛得草是毗鄰的和平戲院的掛牌名醜。當年這兩座一左一右、近在咫尺的戲院常年演對手戲,比試著誰能壓過誰,誰的觀眾多,競爭相當激烈。他倆正好一邊一個,臺上是競爭對手,臺下卻是稱兄道弟的好朋友,牛得草還跟高興旺學過戲呢,尊稱他為“師傅哥”。老開封戲迷說他倆的名字起得好,既朗朗上口,又有些“醜氣”。他倆當年還很年經,戲演得好,人又長得帥,臺上臺下很受戲迷的推崇。

豫劇名醜出開封:高興旺和牛得草,從汴梁走出來的倆名醜

高興旺

常言說:“無醜不成戲”。丑角做主角的小戲不多,大戲更少,但丑角做配角的戲卻俯拾皆是。這兩座戲院只要演諸如《跑汴京》、《梵王宮》、《女貞花》等大戲,戲中丑角非他們莫屬。他們一出場便渾身是戲,頓時活躍了舞臺氣氛,為整齣戲增光添彩。每年年終的大反串戲(男扮女,女扮男)更是顯示他們才能的機會。記得有一年春節前到工人戲院看“年關反串戲”,高興旺帖上片子,包上大頭,豁然變成了旦角,而王秀蘭、王敬先、王素君或掛上髯口,或開上花臉,都扮成了男角。那一晚上高興旺成了絕對的主角,“三王”反過來都為他配戲。雖劇情荒誕不經,唱做也顯粗糙,但戲演得喜慶之餘,令人捧腹大笑,高興旺著實也火了一把。

高興旺和牛得草都是豫劇文丑,各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就短戲說,高興旺有《推磨》、《喝面葉》、《借靴》、《花子拾金》,牛得草有《做文章》、《三不願意》、《拾女婿》等。這些用作墊戲的小戲,要演出效果來確非容易,不僅要求演員能唱善做,還要求恰當把握做戲的分寸,因為欠一分引不出笑聲,過一分則庸俗,倒觀眾的胃口。這倆“活寶”都有醜行的天賦與悟性,只要眉宇鼻樑間勾上“豆腐塊”,一上場保險能把觀眾的目光吸引到臺上來。他們也擅長做即興表演,不時新增進去一些噱頭,穿插進去嘴皮上的非凡技藝,靠他們插科打諢的功夫,詼諧幽默的表演,常逗得觀眾鬨堂大笑,把戲調理得有滋有味。當年我看高興旺的《推磨》,戲中李紅信替妹妹推磨那場戲精彩極了,他生旦淨醜不擋,模仿當年名家的演唱惟妙惟肖,還一會兒學狗叫、驢叫,一會兒拉洋片、耍把戲,想方設法讓小妹破涕為笑,把一個憨厚善良的哥哥表現得神氣活現,看當年他演的《推磨》,比他留下的錄音要豐富的多。看牛得草在《做文章》中的表演同樣精彩,把一個胸無點墨,卻硬要裝出有滿腹經綸的紈絝子弟,也刻畫得入木三分。

豫劇名醜出開封:高興旺和牛得草,從汴梁走出來的倆名醜

牛得草

《卷席筒》和《唐知縣審誥命》兩出大戲,戲中所塑造的兩個舞臺形象,醜陋中透著美感,滑稽中不見庸俗,向人們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卷席筒》是當年高興旺和著名青衣陳慧秋合演的,分別扮演小弟倉娃和嫂嫂(他們演出版本老一點,與後來海連池經過改篇的版本有較大不同),全劇最精彩的當然是嫂嫂揹著席筒去刑場“收屍”那場戲。高興旺用虛擬的戲劇表演形式,準確的肢體語言,一下子把觀眾的胃口吊了起來,轉眼間把悲劇轉換成喜劇,活脫脫把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的小倉娃這個藝術形象立在了舞臺中央,令人忍俊不禁之餘,引發了諸多思考。

牛得草的《唐知縣審誥命》當初在開封演出時就受到好評,文革後經過反覆修改加工,更名為《七品芝麻官》,並被拍成戲曲藝術片。藉助電影的傳播方式,很快紅遍大江南北,牛得草因此很快成了蜚聲全國的戲劇大師,並多次在全國春節戲劇晚會上露面。他所創造的牛派唱腔優美動聽,被廣大戲迷所喜愛。他的徒弟眾多,其中金不換繼承了牛得草的衣缽,藝術上又有所創新,可以說已超過了他的師父。牛派丑角藝術的影響,顯然都超過了高派。

豫劇名醜出開封:高興旺和牛得草,從汴梁走出來的倆名醜

50年代中期,牛得草同陳慧秋、陳敏秋姐妹調到鶴壁市豫劇團,60年代初高興旺也調到省豫劇一團。如今這兩位醜行藝術家雖已先後去世多年,但他們的名字和開封永遠連在一起,因為他們在這裡成名,從這裡起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