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由 藝術寶庫美術 發表于 藝術2021-12-28
簡介《松泉雙鳥》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月下賞梅圖邀月就梅圖》這是能夠喚起對時空與心境複雜感知的“可觀之詩”,描繪了在初春之夜雲靄氤氳的景象

東方寒江的馬字多少錢一副

馬遠(1140-1225年)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態。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華燈侍宴圖》、《歡梅圖》、《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山水人形圖》36。4×19。2釐米,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師法李唐,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作畫特點是佈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秋江漁隱圖》絹本墨筆,37×2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謂。《踏歌圖》是馬遠的傳世名作,此圖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的詩意。在畫法上,用筆蒼勁而簡略,大斧劈皴極其乾淨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樹木的枝幹有下偃之勢,則是馬遠個人的創造。這幅作品,雖不是邊角之景,但在處理上,已經融入了邊角之景的法則,所以並不以雄偉見長,而是以清新取勝。尤其是瘦削的遠峰,宛如水石盆景,靈動輕盈,絕無北宋山水畫那種迫人心肺的壓倒氣勢。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踏歌圖》絹本水墨淡設色,191。8×104。5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雪灘雙鷺》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兩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巖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延伸,勢如蛟龍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雪灘雙鷺》軸,絹本淺設色,59×37。6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寒江獨釣圖》是馬遠構圖技巧最成功的範例之一。一葉扁舟飄浮江面,漁翁獨坐垂釣。除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全為空白,有力地襯托出江天空曠,寒意蕭條的氣象。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寒江獨釣圖》絹本墨畫淡彩,26。7×50。6c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華燈待宴圖》此幅畫寧宗楊皇后的父親楊次山與兄長侍候皇帝夜宴,軸上題詩相信是楊皇后(妹子)所寫。畫中描繪夜半時分,宮後松竹掩映,宮前老梅橫斜,廳堂上三名官員的身影清晰可見,庭前一組女樂正以舞樂助興。馬遠最擅於氣氛的營造,此圖雖敘事,但畫面仍籠罩在一份精緻的美感中。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華燈待宴圖》臺北故宮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洞山渡水圖》本圖描繪的是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价在雲遊途中,涉水之時見到自己水中之影而恍然大悟的一剎那,是為數不多的馬遠的真跡之一。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洞山渡水圖》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山徑春行圖》這幅畫是馬遠根據宋寧宗皇帝的詩意,而創作的一幅抒情小品。畫幅左下角有「馬遠」的落款,而右上方空白處則是寧宗所題的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畫面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文士站在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山徑春行圖頁》絹本淡設色,27。3×7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松泉雙鳥》畫士人執拂麈坐於松根,溪澗泉石環繞於前,雙鵲低飛飲啄,生意盎然。水色煙嵐氣氛,畫面留出空白,表現曠闊之空間及濃郁詩意。人物衣紋細筆勾勒,松石簡筆淺觸。以斧劈皴表現堅石挺勁,松樹枝枒筆勢斜偃勁疾,有如屈鐵,故有拖枝馬遠之稱。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松泉雙鳥》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月下賞梅圖/邀月就梅圖》這是能夠喚起對時空與心境複雜感知的“可觀之詩”,描繪了在初春之夜雲靄氤氳的景象。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邀月就梅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西園雅集圖》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白薔薇圖》工筆花鳥畫。其畫法先以極工細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後敷以重彩,層層暈染,往往掩蓋住黑線,展現出一種極為工穩細膩和華貴富麗的風韻。

畫中的白薔薇花朵碩大,枝葉繁茂,光彩奪目。畫家以細筆勾出花形,用白粉暈染花瓣,以深淺汁綠塗染枝葉,筆法嚴謹,一絲不苟,畫風清麗活潑,頗具生氣,代表了南宋畫院花鳥畫的典型風貌。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白薔薇圖》絹本設色,26。2×25。8cm,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梅石溪鳧圖》馬遠極善造境。在此畫中,一角山岩橫空伸出,卻不突兀;一泓清泉,淡淡水氣,靜顯清晨之態;梅枝兩三,花蕾初綻,盎然生機便呈其中;野鳧戲水,爭知春暖,打破了山澗寧靜,平添了許多生趣。抒畫之意,涵詩之情,境味雋永,是此畫最大特點之所在。“馬一角”之名稱雅號也可以從此畫中觀出一二意味。

除此構圖巧思之外,在用筆上也是頗具特色的。如圖中左下角的巨巖用的是小斧劈皴,筆法有力明晰,橫出之石則用暈染之筆,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頓然消失,而且還襯托出些許空遠之感。點苔兒筆用在岸邊與巨巖之上,巖之峻因此而含潤,岸之平淡則有幾許濃郁生氣。梅枝如虯龍展體,鐵臂橫伸,筆法勁硬有力卻又不失曲折遊動之變化,梅花點綴更豐富了枝幹的動感,與戲水野鳧相映成趣。構圖之巧與用筆之活,皆成趣味,簡潔明快,雅意橫生。落款也有獨到之處。原來作者將自己的姓名以近似點苔的用筆題在巨巖下部空白處,稍不留心就會讓人誤以為是點苔之筆。由此也可見作者構思巧妙,用心獨到。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梅石溪鳧圖》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水圖》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殘缺半幅而無圖名外,其餘圖名分別是:“洞庭風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回波”、“雲生滄海”、“湖光瀲灩”、“雲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這十二段作品,專門畫水,除個別幅有極少巖岸之外,其它沒有任何別的景色,完全透過對水的不同姿態的描寫,表現出種種不同的意境。

作者對水觀察的細緻入微,以及創造出來的形態美感和筆墨技能,都令人驚歎不已。如“洞庭風細”,波浪如鱗,不激不怒,近大遠小以至於水天一色,彷佛覺得微風習習,輕輕掠過了那開闊的湖面,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層波疊浪”是以顫抖的筆法,描寫浪濤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龍蟄伏。那洶湧澎湃的氣勢,使人精神振奮而感到豪壯。“湖光瀲灩”一幅,畫家以輕快流暢的筆法,畫出水波的跳動,浪峰無規則的排列,顯然受到亂風的吹蕩,即使畫家不染上紅色,也使觀者感到陽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瀲灩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來。“雲舒浪卷”一幅,卻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畫家以凝澀的筆觸,畫出一個浪頭,它彷佛咆哮著要騰空而起,天空中黑雲滾動,與水相接,更增加有如衝鋒陷陣的氣概。畫面雖小,而氣魄宏大壯觀。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水圖卷》絹本設色 共十二段,每段26。8cm×41。6cm,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四大家之一-馬遠獨特的“馬一角”

《水圖卷》區域性,1-6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