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由 生活烙印的人 發表于 藝術2021-12-11
簡介而在明清時代,比起一般女性,寡婦這個群體更是沒來由地低人一等,別說改嫁是天方夜譚,就是別的男性與其接觸,在一些好事人的眼中都是不小的罪過,會遭到唾棄、謾罵,而“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樣的言論,也是徹底將寡婦如正常女性一般生活的希望生生斷送

人們稱七十歲為什麼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寡婦再嫁,在當今社會是很常見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但在古代,卻是要受千夫所指,嚴重的甚至會被浸豬籠的“大罪”,因此古代的寡婦,往往會在喪夫後堅持一輩子不再嫁。

但孤獨如山,一輩子恪守貞潔的古代寡婦強忍寂寞也堅持不再嫁的原因究竟幾何?一位70歲的老婦講出了其中的貓膩。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寡婦”的社會狀況

眾所周知,寡婦,指的是沒有丈夫的已婚婦女,但在封建社會,除了被一紙休書趕出家門的,基本代指喪夫的女性群體。

這些寡婦有的年事已高,但有些卻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紀,甚至歷史上不難尋到一些不過十五六歲的小寡婦。

社會從來不是公平的,更何況是將“三從四德”、“男尊女卑”寫在教科書上的古代社會?甚至在明清,這種不公平愈演愈烈直至巔峰,“三寸金蓮”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將五六歲女孩的四根腳趾折斷,硬生生摑向腳心,形成筍狀的畸形腳。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如此堪比酷刑的風氣,最匪夷所思的是那個時代居然以此為美,明清時代男尊女卑的風氣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明清時代,比起一般女性,寡婦這個群體更是沒來由地低人一等,別說改嫁是天方夜譚,就是別的男性與其接觸,在一些好事人的眼中都是不小的罪過,會遭到唾棄、謾罵,而“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樣的言論,也是徹底將寡婦如正常女性一般生活的希望生生斷送。但寡婦們有什麼錯呢?

說到底就是時也命也,錯就錯在她們不該生活在那樣的時代罷了。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封建禮教的荼毒

寡婦再嫁之所以難上加難,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絕對是脫不開干係的。寡婦獨守空閨,在古代與“貞潔”二字劃上了等號,而在明清,更是用匪夷所思的“貞潔牌坊”來表彰那些堅持不改嫁的寡婦。

但何為貞潔?犧牲自己的自由與幸福,只為對自己過往的不幸買單?究其根本不過是封建禮教對於女性束縛的手段之一罷了。

在“貞潔”以及“貞潔牌坊”的鼓勵下,或許這些生而不幸的寡婦能夠得到封建王朝對女性少有的慰藉,因此大多數寡婦,對於男性,尤其是單身男性,秉持的態度都是“宛若猛虎,避之不及”當然,社會的發展中總會有少數派存在,即便是身處古代男尊女卑的水深火熱之中依然有。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這些對於封建禮教隔靴搔癢的鼓勵嗤之以鼻的寡婦,其勇氣在今日看來甚是可嘉,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畢竟是少數的存在,與封建禮教這樣根深蒂固、影響了絕大多數人的龐然大物對峙,顯然形同螳臂擋車。因此這些敢於追求自身幸福的女性,下場自然也是無比悽慘,

輕則被冠以“妓女”的稱呼,為千夫所指,萬夫唾棄;重則被當做蕩婦投入“豬籠”活活浸死。

而封建禮教的目的,放在現今來看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將“三從四德”作為教條,同時以嚴厲刑罰搭配適當鼓勵,以此來控制女性,穩固集中政權的封建王朝。

而想要控制一個群體,再沒有比禁錮思想更有效的手段了,這也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意義所在,畢竟文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接受新思想,對於封建禮教來說控制的難度也更高。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謠言的精神壓力

謠言往往比起鋒利的尖刀還要致命三分,在古代,謠言的威力更是難以估量,能把白的說成黑的。因此在古代,鄰里街坊的“風言風語”,甚至比起律法來說更令人恐懼。因為從古至今,名聲都是牢牢束縛在人們心頭的一把無形枷鎖,

自己在別人眼裡的樣子,往往比起自己過的幸福與否更加重要,而在古代,生活更是身不由己的,你我的樣子也不是自己決定的。

而放在本就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的寡婦群體,若是為了追求自身幸福而改嫁,那麼一傳十、十傳百,傳著傳著,自己的苦衷再無人知曉,只剩下“不貞潔”的名聲流傳在外,不僅原本的婆家對自己如視棄履,就算是自己改嫁過去的丈夫,改嫁後的丈夫也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名聲將自己拋棄。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別說封建社會,即便是現今社會,謠言也足以讓人萬劫不復,《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裡面的美女本是個恪守婦道,等待丈夫從戰場歸來的可憐女性,但最終還是敗在了謠言之下,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妓女”。

70歲老婦講出難言,人嘴兩張皮,謠言就是如此可怕的東西,它能讓人飄飄欲仙,權位更上一層樓;亦能讓生不如死,宛如置身無盡煉獄。

孤獨或許難以忍受,但輿論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更是致命,兩害相較取其輕,絕大多數寡婦都會選擇放棄自身的幸福,強忍孤獨一生不再嫁。雖然她們沒有做錯,但在整個社會的風氣面前,個人的對錯又有什麼用呢?

相比一生活在封建禮教的壓迫、鄰里間的白眼與唾沫之下,或許還是孤獨來得更加容易一些吧。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結語: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可以做聖賢的,可惜大半毀在了女人的手裡。”多麼赤裸裸嘲諷,一句話將封建禮教中“男尊女卑”的可笑言論擊得粉碎。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髮展,原本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也逐漸走向了自由自主,曾經的那些封建陋習也被新時代所摒棄。

但值得反思的是,即便是在我們如今的社會中,男女就真的完全平等了麼?寡婦再嫁就不會再受其他人非議了麼?君不見明明應該受到社會讚揚的軍嫂被當成小三、鄰里街坊的流言蜚語依舊漫天飛舞,這何嘗又不是另一個層面的道德綁架?

古代的寡婦是如何堅持一輩子不再嫁的?70歲老婦講出其中原因

但生活在今時今日,我們至少可以對這些毫無來由的指責與非議勇敢地站出來,大聲說:“不!”,因為生活在紅旗下的我們,有資格,也有底氣對他們說:“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