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由 小魚娛樂速閱 發表于 藝術2021-12-05
簡介隨後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將朱高煦徙封到樂安州(今山東惠民)

明代漢王后代怎樣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21歲的朱棣在獲封燕王的爵位10年後,離開應天府(今南京),來到自己的藩國北平(今北京)。

明朝的親王除了擁有藩府之外,只能掌握少數的護衛軍(少的三千人,多則一萬五千人),沒有封地和臣民,不得干預地方事務。不過每個藩王每年可以獲得俸祿一萬石糧食(約合現在59萬公斤;洪武初期親王的年俸祿是五萬石),而郡王的年俸祿糧食兩千石(約合11萬8千公斤)。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後人統計,明朝共封親王六十五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而郡王則有多達九百多位。《太祖實錄》記載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糧食總收入為3278萬9800石。單純給這些皇親國戚的糧食俸祿,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啊。

朱元璋分封諸王是為了維護朱家皇朝,防止外姓臣僚跋扈。一旦朝廷遇到危機,各地親王不僅要帶領護衛出征,更可以調遣藩國的官兵。在幾個邊防重地,朱元璋安排了器重幾個兒子做親王:一個是藩國為太原的晉王朱棡、一個是藩國為北平的燕王朱棣。均可以指揮邊防大軍,築城屯田。

來到北平後的燕王朱棣收到了第四個孩子、第二個兒子:朱高煦。

1380年出生的朱高煦有兩個姐姐:永安公主朱玉英(1377年出生)和永平公主朱月貴(1379年出生),一個哥哥明朝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出生)。朱高煦出生後,燕王朱棣先後又有了第五、六個孩子分別是:趙王朱高燧(1383年出生)、出生幾個月夭折的弟弟朱高爔(1392年出生)。

朱高煦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不學無術的皇室子弟朱高煦

關於朱高煦介紹的文獻資料和民間故事很多,例如《明史》中有《朱高煦傳》,電視劇有《大明風華》,甚至蕭逸的武俠小說《飲馬流花河》也提到了朱高煦。不再贅述。

據介紹,朱高煦自幼生性兇悍,好勇鬥武。在京城(順天府)同秦王、晉王、燕王、周王等四個王子的世子學習期間,不肯學習且言行輕佻,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後非常厭惡。不過,終究時候自家子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煦還是被封為高陽郡王。

《明史·朱高煦傳》記載: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臨京師。舅徐輝祖以其無賴,密戒之。不聽,盜輝祖善馬,徑渡江馳歸。途中輒殺民吏,至涿州,又擊殺驛丞,於是朝臣舉以責燕。

意思是說: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繼位,朱高煦與兄長朱高熾一同去南京。舅舅徐輝祖(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長子)見到朱高煦遊手好閒,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誡他。朱高煦非但不聽,還盜走徐輝祖心愛的寶馬,渡江返回北平。在回北平的路上,朱高煦無辜殺死很多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朝臣都因此指責燕王。

不過,沒有等到朝廷的問責,明朝就內亂了。

朱高煦雖紈絝,卻是打仗好手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作為前鋒隨軍出征。

明建文二年(1400年),明建文帝派大將李景隆率軍60萬人從山東德州出發進攻北平,燕王朱棣率馬步軍10萬迎戰。兩軍在在白溝河(今雄安新區一帶)進行了數日的鏖戰。在此次戰役中,朱棣差點被李景隆擒獲。得虧大風吹折李景隆的將旗,導致建文帝大軍騷動。朱棣順勢派朱高煦率精騎衝陣,斬殺李景隆多個部將,才衝散建文帝軍隊。經此一役,燕王朱棣也取得戰事上的主動。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白溝河再次成為焦點。在上一篇文章中,特意提到該區域曾經是宋遼的國界線,楊六郎還曾經在此鎮守。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兵將必爭之地。

在幾個月後的東昌戰役中,燕王大將張玉戰死,朱高煦再次率軍趕至,將朱棣救出;2年後的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再次大敗,又得虧朱高煦率軍趕到。

總之,朱高煦是個悍將,屢立戰功,卻狂妄自負,恃功驕縱明目張膽做了很多不法的壞事。

意圖取代太子,被皇帝徙封到樂安州

朱高煦常以唐太宗自比,來抒發他要奪位的豪情。永樂二年,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朱高煦封漢王,藩國雲南,朱高煦不肯就藩。永樂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願前往,還私自招募精兵三千人,還當眾擊殺朝中軍官兵馬指揮使徐野驢。

朱高煦認為自己應該立為太子。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熾,致使明朝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冤死,明朝五朝重臣黃淮入獄。

明成祖朱棣在得知朱高煦一系列違法事情後,非常生氣,將其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極力求情。朱棣心軟,只是誅殺了朱高煦幾個親信。隨後的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將朱高煦徙封到樂安州(今山東惠民)。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宋元以及明初期,惠民還叫“棣州”,永樂元年為了避開明成祖朱棣的名諱,改棣州為樂安州,轄陽信縣、海豐縣、樂陵縣、商河縣等四縣,歸濟南府管轄。

朱高煦到達樂安州後,心懷怨念,更加著急地策劃謀反。雖然,皇太子朱高熾雖多次致書勸誡,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又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京城奔喪。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但由於行動倉猝,沒有成功。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起兵造反,惹來皇帝御駕親征

朱高煦認為宣宗軟弱無能,是起兵的好時機。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起兵造反。

明宣宗開始不忍用兵,還賜書信給朱高煦。不過,朱高煦將送信的人斥責一頓,還寫了一封痛斥皇帝的信。明宣宗才嘆道:“漢王果然謀反了”,於是決定御駕親征平叛。

御駕親征前,朱瞻基曾詢問是身邊大臣,朱高煦下一步會怎麼應對?有人說朱高煦在南京多年,起事後必將直奔南京,然後利用長江天險對抗,朝廷應該儘快發兵控制南京;也有人說,朱高煦會利用山東和朝廷打持久戰,控制濟南城就顯得尤其重要。

明宣宗朱瞻基則認為,朱高煦身邊的親信都是樂安州人,這些人“生於斯長於斯”(跟現在的惠民人一樣,大多數人戀家,不肯離開),不會跟隨朱高煦去南京;其次,朱高煦參加過靖難之役,對濟南城的堅固程度很清楚;因此朱高煦會死守樂安。

發現明朝皇帝挺喜歡御駕親征的,就跟清朝皇帝喜歡下江南一樣。這應該是朱棣留給後人的印象,建文帝當初就是沒親征,派李景隆統籌大軍,結果被朱棣打敗了。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一仗未打就開城投降 ,一場虎頭蛇尾的造反

朱瞻基果然沒猜錯,朱高煦依舊在原地駐守。

宣德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明宣宗討逆大軍的先鋒隊(兩萬人)首先抵達樂安州。在遵照明宣宗朱瞻基旨意,對朱高煦投降未成;而朱高煦則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

宣宗得報後命大軍疾行,翌日抵達,將樂安洲團團包圍。為了震懾叛軍,宣宗命神機營發射銃箭。

神機營是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另外兩個是五軍營、三千營)之一,創建於永樂八年(1410年),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神機營官兵5000人,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不過那時候的火銃沒啥射擊精度,射程最多五十步內,對於不披甲的目標殺傷力不比弩箭強,更多是心理震懾作用。

總之,火槍火銃聲大作,聲震四野。宣宗再次把勸降書信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不過,城內叛軍見到這樣的聲勢可是真怕了,幾個部將合謀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

朱高煦得悉後大驚,急忙派人到行營面見宣宗,表示明日就出城投降。宣宗允諾。

當夜,朱高煦取出積累的兵器與凡謀議交通文書,全部毀掉,史書記載“城中通夕火光照明”。聽說朱高煦要出城投降,王斌等手下大臣一再阻止,說寧可一戰而死,束手就擒是恥辱。朱高煦則稱:“樂安是彈丸之地,無險可據”。當看到旗下群臣力阻,朱高煦假意回到漢王府,暗中從小路出城投降。

被囚禁後用腿絆皇帝,被活活烤死在大缸裡

朱高煦出城後,明朝大臣紛紛上疏請求用重典。宣宗卻阻止,將群臣彈劾奏摺展示給朱高煦。朱高煦頓首言:“臣罪萬死萬死,生殺惟陛下命。”

明宣宗命朱高煦寫書,召諸子同歸京師。同時,改樂安州為武定州。

隨後,朱高煦和他的隨從一起被解回京師,並將其軟禁於皇城內。

宣德四年四月的一天,明宣德朱瞻基帶著一眾侍衛來看被軟禁三年之久的朱高煦是否有所悔過。

朱高煦看到皇帝來探望自己,卻感覺受到屈辱,滿懷恨意的他突然一腳勾倒了朱瞻基。明宣宗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銅缸蓋住朱高煦。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畢竟是武將出身,46歲的朱高煦居然硬著脖子將銅缸頂起。明宣宗命人取來木炭,堆積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內。

隨後,宣宗下旨處死朱高煦的妻子漢王妃韋氏和11個兒子,以及追隨叛王的600多名文武官員被處死。朱高煦之弟趙王朱高燧和另一個王也與這一陰謀有牽連而受到處罰。

樂安州的城牆沒有那麼固若金湯

後人這樣評價朱高煦,“朱高煦不過是一個在政治上懷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製造叛亂,違逆軍心民意的野心家。在軍事上,朱高煦是無謀無斷、無深圖遠算之人。他在違逆形勢的情況下發動叛亂,既在政治上負叛亂之名,又在軍事上倉促盲動,困守樂安,自取滅亡”。

不過,朱高煦出城投降前稱:“樂安是彈丸之地,無險可據”,說的很對。

棣州城自宋朝建設完成後,曾先後獲得13次加固維修。明《武備志》“大凡城高,除垛身必四丈,或三丈五尺,至下亦三丈,面闊必二丈五尺,底闊六丈,次城,除垛城身高二丈五尺,底闊五丈。小城,除垛城身高二丈,面闊一丈五尺,底闊四丈”。

樂安州屬於次城。城牆大約高為8米半,底寬為16米半,周長12裡。護城河全長17裡,繞城一週。城牆上有吊橋、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軍事設施。備有刀、矛、弓弩、滾石等冷兵器,甚至還有火炮。可以說有一定的軍事屏障。

明朝漢王朱高煦的造反經歷:蓄謀多年終起兵,一仗未打就投降

明代城牆厚度較唐宋的城牆高且厚,利用夯土城牆加包磚的結構,即所謂“或增修其未備,或繕治其將頹”。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即明代進入了火器時代,將牆厚度增大,再利用夯土城牆加包磚的結構足以抵禦火炮的威力。

宋朝建設棣州城時,據說城牆是用三合土夯築而成。所謂三合土就是除石灰和土之外,有些還摻有糯米、蛋清、紅糖、動物血、桐油、植物汁液、白礬等“新增劑”。明朝《天工開物》中記載:“用以襄墓及貯水池則灰一分入河砂,黃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勻,經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

不過單個的城防防禦有限,所以,明宣宗的軍隊能夠輕鬆的將樂安洲圍住。一旦圍困,就是一座孤城。如果有成片的城堡,利用地勢,構建成一整套防禦體系,那麼防禦力量就驚人了。

例如,南宋時四川構築龐大的防禦系統,就十分完備周密,蒙古大軍久攻不下,吃盡了苦頭。大半的四川山城在堅守到了宋亡之後,才不得不開城投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