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由 川觀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1-11-28
簡介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營造健康祥和的春節氛圍,1月8日,由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洪雅縣委縣政府、眉山市文聯共同主辦的“同心同書祖國新春好”四川省書法家協會2020年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志願服務公益活動,走進中國

戴躍書法家的兒子是誰

四川線上訊息(記者 李婷)紅紙黑字牆上掛,轉眼辭舊又迎新。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不少家庭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宋代詩人王安石《元日》中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成為描寫春聯的最佳寫照之一,被後人廣泛傳誦。那麼,人們熟悉的春聯背後有什麼故事和文化含義?最近記者請教相關民俗學家、查證相關史料,為你揭秘春聯的四川之緣和今世前身。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營造健康祥和的春節氛圍,1月8日,由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洪雅縣委縣政府、眉山市文聯共同主辦的“同心同書祖國新春好”四川省書法家協會2020年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志願服務公益活動,走進中國有機茶第一村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為基層群眾贈送“福”字和春聯2000餘幅,為他們送上了歡樂和新春祝福。(王成 攝)

史上最早春聯誕生在四川

春聯,又叫對聯或對子,一般包括上聯、下聯和橫批,是貼於門的兩側,包含吉慶之意的對偶詞句。

春聯的雛形是桃符。最初,桃符是古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一般長6寸、寬3寸,上面畫著二位門神,以表驅邪的寓意。五代時,人們在桃符上書寫聯語。記述清代北京歲時風俗的雜記《燕京時歲記》中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目前,學界認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段歷史如今在成都博物館三樓常設展覽“喧然名都會”中,用展板的形式呈現。

孟昶是後蜀開國國君孟知祥的第三個兒子,懶理朝政,卻很有文采,還有一首詩歌被收錄進《全唐詩》。公元964年除夕期間,孟昶請學士辛寅遜在寢門邊的桃符上題寫文字。寫完後,這位富有才情的皇帝,怎麼看都覺得不工整,不甚滿意。於是,他索性自己找硯取墨,大筆瀟灑一揮,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兩句,大意為新年享受著先人們的遺澤,希望新年春意常在。就這樣,歷史上首副春聯在四川誕生了。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首副春聯誕生在四川並非偶然,這與四川當時的政治、文化息息相關。”四川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興輝分析道,晚唐以後戰亂頻發,五代十國之一的後蜀誕生了。後蜀由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偏處西南一隅,社會比較安定,從而也保障了文化的發展。

對春聯研究興趣濃厚的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補充說,後蜀時期皇帝熱愛文化,自上而下文人之風興起,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詞集,則是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收錄韋莊、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其中也有歐陽炯等成都詞人,詩詞畫派林立,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活躍的文化氛圍。#SplitPageHere#

春聯創作從來是“全民參與”

如今的成都,在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公園,還懸掛著不少聞名遐邇的楹聯(春聯屬於楹聯的一類,主要為迎春而寫),靜靜守候著成都這座城市的文脈,何紹基、顧復、張大千等都曾寫下楹聯,滋養著上千年的春聯文化。

“在春聯演化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根據不同人的身份、不同場合而內容各不相同的春聯,貼在各個房間進門處,這些民俗在如今的農村少數地區有所保留。”袁庭棟說道,比如古代房間常常按功能分為正廳堂屋、廚房、廂房、大院、家眷區等。若是廂房內住的德高望重的老人,那春聯的內容一般就是祝福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若是春聯貼在糧倉等地,自然表達的是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的美好期待;若是學子,則祈求學業有成、仕途順利之類。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1月8日,由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洪雅縣委縣政府、眉山市文聯共同主辦的“同心同書祖國新春好”四川省書法家協會2020年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志願服務公益活動,走進中國有機茶第一村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為基層群眾贈送“福”字和春聯2000餘幅,為他們送上了歡樂和新春祝福。(圖為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劉建剛(右)、四川省書協主席戴躍(左)在農戶家張貼春聯,趙立攝)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新年納餘慶,後蜀皇帝寫下最早春聯

不過,千百年來不變的是,春聯的創作從來都是“全民參與”。最近,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戴躍忙個不停,他帶著省內眾多書法名家,前往達州、眉山等鄉村、社群為老百姓書寫春聯,目前已進行100多場手寫春聯活動。“春風入喜財、歲月更新福”“滋榮冬茹溫常早,澤潤春茶味更真”……一副副紅色的春聯佈滿鄉村,一陣陣墨香傳遞著美好祝福。“春聯字型非常豐富,草書、隸書、行書、楷書皆可,看老百姓喜好儘可落筆。”戴躍說。

春聯不僅寓意吉祥、驅邪、納新,更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智慧。在袁庭棟看來,春聯是一種極具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載體。首先從內容來看,春聯上下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分明,對字數要求也極為嚴格。這種對稱的美感,是以漢字的特有文字屬性為基礎的。同時單個漢字也具有豐富的含義,因此讓綿長深遠的祝福得以精煉地凝結在對仗句之中。寫春聯時,又能彰顯漢字書法的傳統之美。“小小春聯,承載的社會意義、文化藝術追求,博大精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