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嫦娥之父”開講 解密中國探月工程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藝術2021-10-20
簡介12月25日14點,“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系列情景大師課”特別邀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和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帶領大家走進深空、瞭解中國的探月工程

彭兢是哪裡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線上記者 齊琪)最近最引人關注的科技事件,非嫦娥五號莫屬!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多個難關,成功將月壤帶回地球,完成了一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要實施探月工程?探月工程分幾步完成?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分別承擔了哪些任務?探測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必經之路嗎?12月25日14點,“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系列情景大師課”特別邀請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和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帶領大家走進深空、瞭解中國的探月工程。

從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到現在,五十年過去了,為什麼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多個國家提出重返月球的規劃與計劃?月球上真的有座廣寒宮,你知道它在哪裡嗎?為什麼在地球上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這些問題,歐陽自遠院士都將一一解答。

自11月24日從地球出發到12月17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僅用了23天的時間,就把月球土特產帶回了家。聽似簡單,實則“步步驚心”,從它升空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踏上一條不平凡之路: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取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時間緊任務重,但嫦娥五號35個故障預案一個都沒用上,科學家們是如何做到的?除了解答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以外,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還將透過模型,在大師課上為大家科普能力和特長都不一樣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據瞭解,“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近日成功入選“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為科技教育扶貧走出一條創新之路。該計劃源起於“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與平安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科技日報社提供媒體支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