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由 書法愛好者之家 發表于 藝術2021-10-15
簡介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張嶽崧(1773-1842),字子駿,另字翰山(一作澥山),號覺庵,海南省定安縣(原廣東省)永豐鄉高林村人

碑記內容怎麼寫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1773-1842),字子駿,另字翰山(一作澥山),號覺庵,海南省定安縣(原廣東省)永豐鄉高林村人。清代名臣,文學家、書畫家。是海南明、清兩代唯一的探花郎。歷任國史館協修官、會試同考官、文穎館纂修官、武英殿纂修、教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校理、翰林院侍講、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湖北布政使、兩浙鹽運使、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護理巡撫等職。

張嶽崧博學多才,涉獵很廣,文章書畫猶為稱道,他又是清代知名書畫家,尤以工書著稱,現代出版的《中國書畫家大辭典》、《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嶺南畫徵略》等書都有專門介紹張嶽崧的條文,稱他“書法與郭蘭石(尚先)齊名,畫宗元人,不多作,零縑殘墨,人多寶之。”清代《國朝畫徵略》將張嶽崧列為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鄉賢實錄》稱其“書法得晉唐諸家奧秘,臨仿各造精妙,片楮隻字,人爭寶之。”《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稱他“書宗歐(陽詢)柳(公權),尤長擘窠大字,當時碑版多出其手。”張嶽崧的手跡遺物有不少留傳後世,定安縣博物館目前還儲存著張嶽崧手書的條幅、對聯、抄本、匾額以及各種印章等。海南民間亦有不少人收藏有他的書法作品,但碑刻底稿僅見。

張嶽崧是海南歷史上一位難得的人才,他除了精通文章、書畫以外,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樣樣精通,真可謂是一位全才。他一生著有《鈞心堂文集》、《鈞心堂詩集》、《運河北行記》、《訓士錄》、《公牘偶存》等,至今仍儲存在廣東中山圖書館。我們最為熟知的道光《瓊州府志》就是由他編纂的。張嶽崧還曾主講過瓊州瓊臺書院、雁峰書院,羊城越秀書院,肇慶端溪書院,一生對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歷代海南人民譽為海南四大才子(丘浚、海瑞、王佐、張嶽崧)之一,是海南“四絕”中以篤學不倦、精通書畫而著稱的“書絕”。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南安書院及《南安書院碑記》

《澥山公行述》提及:清道光四年(1824年)張嶽崧提督陝甘學政,曾捐俸修復漢中之涅中書院、鞏昌之南安書院、綏德之雕山書院等。鄧洪波等編輯的《中國古代書院資料》中記載:鞏昌南安書院建成於道光五年(1825年)。鞏昌,即現在的甘肅省隴西市,清聖祖康熙八年(1669年)設鞏昌府,這裡曾經是甘肅西部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教中心。南安書院,即現在的隴西師範學院的前身。張嶽崧《南安書院碑記》記載的就是該書院的修建情況。

冊頁開篇記述道:“鞏,贏秦故壤也,祖龍置郡隴右,漢季易南安,割據沿革代不勝紀。闗隴巴蜀,背拊吭扼焉。”言明南安書院所處鞏昌位置及歷史沿革。其中“祖龍”指秦始皇。張嶽崧在五言古詠史六首中,多次用到“祖龍”一詞,如“祖龍漫東遊,寧知真人藏”;“祖龍制萬方,祆彗發二世”等,可見這與張嶽崧的用詞習慣吻合。

“…國家遠撫長馭,百有餘年。桴鼓稀聲,甿用敉輯。道光四年,使者持節視學,既下車,集髦士語以禮讓之風,義利之辨高明庳瑣,塗轍所繇往復步…”。清道光四年,張嶽崧出任陝甘學政,助學興教,興辦書院是其職責所在,也正是確定《南安書院碑記》寫成時間之考據意義所在。

“…諸髦先後拾級又百十武,有樓翼焉,屋三楹為:文昌閣,旁羅斗室十餘區,北俯雉堞,城宇鱗次,渭流清洌,首陽鳥鼠,遠邇環列,…此地幽峻,遠勝闤闠,加以萁治,植之嘉蔚,僧寮梵室,鹹資棲止,肄弦誦之音,則恭讓生焉;居之清曠,近利之習泯焉。…”可見“南安書院”內部佈局與外部環境鱗次櫛比幽然靜宓之全貌,以及對書院理想之期望。

縱觀全篇,可以確認是一篇中規中矩關於書院建制沿革的上佳文作。短短五百餘字,就將書院的建制沿革、內部結構、外部環境,以及興辦書院之必要和書院辦成後的前景展望,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使當時的情景躍然紙上。如此語言之精煉、用詞之精確,讓人歎為觀止。再加上,通篇詩一般的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流暢。不僅再現了張嶽崧才高八斗、滿腹經綸的文人風采,同時也折射出他樂善好施、為官勤廉的高尚品德。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真偽考辨

這件藏品來自民間,其真偽程度是價值所在。除前所述各機構專家就其材質、筆墨、包漿、風骨鑑定確認真跡之外,另從《南安書院碑記》內容及鈐印也不難看出歷史遺痕和傳承軌跡。其特徵有三:

其一,從落款“賜進士第翰林院編修提督陝甘學政瓊州張嶽崧撰並書丹篆額”可以看出,“撰”表明撰文,“書丹”表明書寫碑誌(古人用硃筆寫在石上再刻碑稱“書丹”,後泛指書寫碑誌),“篆額”即表明用篆字題寫碑名。說明《南安書院碑記》的碑文、碑誌、碑名都是由張嶽崧親自撰寫,該冊頁就是原碑刻碑用的原始手稿。

其二,有碑稿應該就有碑,經多方查證確有此碑,但已不知去向,估計已經流失或已被毀。不過,在隴西市博物館提供的《鞏昌府志》裡找到了碑記原文,經對照與冊頁上所書隻字不差。說明碑文相符,冊頁有源。

其三,從冊頁所鈐收藏印來看,該冊頁至少歷經兩人收藏。第一位收藏者是鈐“養晦堂”印之堂主。經查,此人名叫劉蓉,又名劉容(1816——1873),字孟蓉,號霞仙,湖南湘鄉人,是曾國藩麾下的一名文官。同治二年(1863年)任陝西巡撫,督辦全陝軍務,同治五年被革職回鄉。棄甲歸田後在宅院建“養晦堂”,取“韜光養晦”之意。此冊頁估計為其任陝西巡撫時所得,珍愛之餘鈐以堂號印藏之。第二位收藏者是唐氏則趙,未查到名頭。但從所鈐之印既精又多來看,應為晚清或民國一小有名氣的藏家,詳盡還待查證。因此冊頁完整,流傳有序。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價值評估

張嶽崧(1773-1842),字子駿,另字翰山(一作澥山),號覺庵,海南省定安縣(原廣東省)永豐鄉高林村人。清代名臣,文學家、書畫家。是海南明、清兩代唯一的探花郎。歷任國史館協修官、會試同考官、文穎館纂修官、武英殿纂修、教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校理、翰林院侍講、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湖北布政使、兩浙鹽運使、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護理巡撫等職。

張嶽崧博學多才,涉獵很廣,文章書畫猶為稱道,他又是清代知名書畫家,尤以工書著稱,現代出版的《中國書畫家大辭典》、《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嶺南畫徵略》等書都有專門介紹張嶽崧的條文,稱他“書法與郭蘭石(尚先)齊名,畫宗元人,不多作,零縑殘墨,人多寶之。”清代《國朝畫徵略》將張嶽崧列為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鄉賢實錄》稱其“書法得晉唐諸家奧秘,臨仿各造精妙,片楮隻字,人爭寶之。”《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稱他“書宗歐(陽詢)柳(公權),尤長擘窠大字,當時碑版多出其手。”張嶽崧的手跡遺物有不少留傳後世,定安縣博物館目前還儲存著張嶽崧手書的條幅、對聯、抄本、匾額以及各種印章等。海南民間亦有不少人收藏有他的書法作品,但碑刻底稿僅見。

張嶽崧是海南歷史上一位難得的人才,他除了精通文章、書畫以外,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樣樣精通,真可謂是一位全才。他一生著有《鈞心堂文集》、《鈞心堂詩集》、《運河北行記》、《訓士錄》、《公牘偶存》等,至今仍儲存在廣東中山圖書館。我們最為熟知的道光《瓊州府志》就是由他編纂的。張嶽崧還曾主講過瓊州瓊臺書院、雁峰書院,羊城越秀書院,肇慶端溪書院,一生對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歷代海南人民譽為海南四大才子(丘浚、海瑞、王佐、張嶽崧)之一,是海南“四絕”中以篤學不倦、精通書畫而著稱的“書絕”。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張嶽崧楷書《南安書院碑記》

《南安書院碑記》全文

鞏,贏秦故壤也。祖龍置郡隴右,漢季易南安,割據沿革,代不勝紀,關隴巴蜀,背拊吭扼焉。

國家遠撫長馭,百有餘年,桴鼓稀聲,甿用敉輯。道光四年,使者持節視學。既下車,集髦士語:以禮讓之風,義利之辨高明庳瑣。塗轍所繇往復步,諸髦先後拾級又百十武,有樓翼焉,屋三楹,為文昌閣。旁羅斗室十餘區,北俯雉堞,城宇鱗次,渭流清洌,首陽烏鼠,遠邇環列。相傳,形家稱吉,頗信。時諸髦旁侍使者席地坐,為言:學當如登陟之進而不已,毋捷徑,毋窘步,捷徑則迷,窘步則畫。又言:此地幽峻,遠勝闤闠,加以葺治,植之嘉蔚,僧寮梵室,鹹資棲止。肄弦誦之音,則恭讓生焉,居之清曠,近利之習泯焉。爽塏軒豁,千言因及學舍,僉曰:崇義崇文書院久圮,南安數椽,亦鞠茂草,且若何?使者曰:學校者,人才之本而風俗之綱維也,本之弗圖,綱維曷立,諸髦且奚適歸乎?亟新之吾其倡焉,眾悚然首肯。會久旱,使者齋素兼旬,一再禱,皆雨眾益。諒使者不膜視而休慼共之也,則大喜,走相語挾,日醵白鏹四千。使者捐奉率守令助之,迄用有成。既竣,試撤棘,亟訪南安故址。肩輿出城南半里許,為仁壽山,循其麓,泉流涓涓,漱廬舍閒,仰瞰其巔,堂宇隱約腹,巖岫歷落如繪。稍陟焉,有榜於門,則舊額黕然矣。使者舍輿徒,怡觀適性,高明出焉,風雨明晦,樂共晨夕,爾師若徒,觀摩講貫,必有豁然開朗,聳然特立,與道大適者。矧文字研求,聲律酬唱,斤斤者乎。蓋學術淵通,勳名蔚茂,積小高大,於是乎取之諸髦勖乎哉,皆欣唯而退。既新以額,明其章程,因紀以諗,來茲俾知。植人材、立綱維、振興有自,而守之益大也。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提督陝甘學政、瓊州張嶽崧撰並書丹篆額。是明清兩代海南唯一的探花,官至三品,且書道精深,與郭尚先齊名,被列為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南安書院碑記》碑刻底稿冊頁,是近幾年來發現的唯一張嶽崧碑版楷書真跡,是其為南安書院建成所撰寫的碑刻底稿,對研究清中晚期的教育分佈情況和隴西地區文化建設情況以及張嶽崧的生平考證,都有非常重要文史研究價值。冊頁書法以歐體楷書為正,帖學特徵明顯。文章如詩,字句入心,用筆極其精到,功力非凡,是張嶽崧書法之精品,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加之又是刻碑的原始底稿,若原碑已失,說是孤品也不為過,具有稀有性,因此也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可以說這是一件集藝術、收藏和文史研究價值於一身的精品之作,如果按藝術品“三性”即歷史性、藝術性、稀有性來估價,其價格肯定不菲,這樣一件文物級的藝術精品如果不能為國家收藏,實在有點可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