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米花丨李建明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藝術2021-09-26
簡介立夏前,聽天氣預報,挑個連續晴天的日子,邀請幾個年輕點的鄰家嬸嬸,把用水淘過的上百斤的糯米,浸潤一下,用機器磨成水磨粉,然後用熱水把放在大的粉桶裡的水磨糯米粉用力攪拌均勻

米粉絲是用什麼做的

浙北地區,江南水鄉的農村有很多的美食,都和傳統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絡。凡遇到親戚家造房子上樑、進屋、定親、結婚、小孩子滿月酒等,就要做好多的粉食如糯米粑粑、紅糖鬆糕、鮮肉粽子、豆沙粽子等。這些粉食現在還在流傳著,今天我要說的一種美食,已經快二十多年沒看到了,那就是米花。

很多地方,把爆米花加點芝麻用麥芽糖黏成塊,叫米花糕。也有一些地方,把米炒熟,用糖水泡一下,也叫米花。我們這裡,把用糯米水磨粉做的,用油汆過的做成花型的食物叫米花。

以前的農家風俗,非常講究。女兒在出嫁後的第一個立夏之前,孃家人要給出嫁過去的女婿家“送歇夏”“拔秧凳”“篾席涼枕”,還有好多籮筐裝的米花。米花到了女婿家,就要挨家挨戶去分發給鄉里鄉親的。

我 的 兩 個 姐 姐 出 嫁 後 ,都 有 做 過米花。

立夏前,聽天氣預報,挑個連續晴天的日子,邀請幾個年輕點的鄰家嬸嬸,把用水淘過的上百斤的糯米,浸潤一下,用機器磨成水磨粉,然後用熱水把放在大的粉桶裡的水磨糯米粉用力攪拌均勻。幾個年輕的嬸嬸,捋起袖子,圍著圍兜,挽起髮髻,反反覆覆地揉搓粉團,熱水熱粉,熱氣騰騰。

這還只是頭鍋生的粉呢,揉好的粉團上柴火灶,用蒸籠蒸粉。蒸透後,再用粉桶,揉搓熟粉團,把糯米粉的糯性、柔性,都趕出來,那就完全要靠小嬸嬸的臂力腕力了。

粉很燙、很黏,揉搓熟粉不僅僅是力氣活,更是技術活。用大的擀麵杖,擀成薄薄的皮子,用菜刀切成兩釐米左右的條,再用小的擀麵棍,把糯米粉條擀一下,將粉條做成六葉花瓣的一朵花。花心靠糯米自身的糯性黏合在一起,整個形狀其實更像一隻展翅的蝴蝶。

做好的米花,放在乾淨的蘆葦簾子上去暴曬。這上百斤粉能做好幾百只米花,我清晰地記得曬穀場上的竹簾、蘆葦簾、蠶匾都曬滿了米花的場景。逐漸曬去水分的米花,慢慢泛白、硬起來,變成半透明的一朵朵米花。

到了傍晚,就要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搬到家裡免得受潮,也要輕拿輕放,避免碰壞折斷花瓣。

第二天是關鍵。一個大油鍋裡倒入二三十斤菜油,用猛火燒滾,然後沸騰幾分鐘,把菜油的生味去掉,再慢慢冷卻下來,到六十攝氏度左右,然後就小火保持這個溫度。

米花汆入油鍋,炸成金黃色,米花的花瓣會被油炸成像金魚的眼泡一樣鼓,但不能破。等到整個米花都鼓起這樣大大小小的泡泡,就炸好了,用加長的竹筷撈起涼一下。

剛出鍋的米花,吃起來香脆爽口,就像現在的炸薯片,因為是糯米粉做的,就比薯片高了好幾個檔次。

炸好的米花,金黃又鬆脆,需要小心疊放在鋪了乾淨薄膜的籮筐裡,上面同樣用薄膜包好,免得受潮。一籮筐一籮筐地裝,需要裝十幾籮筐,送到女兒的婆家去。

米花,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