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平原上的夏洛克》三個主題:仁義的堅守、人情社會、社會的荒誕

由 風中立蘆葦 發表于 藝術2021-08-21
簡介《平原上的夏洛克》講述的是:(交代清楚一點 哪裡的 鄉村還是城市什麼的)超英賣牛獲得一大筆錢,準備蓋新房子,請了佔義和樹河兩人協助自己

什麼什麼的主題

2019年上映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喜劇色彩濃,笑點多,但其中蘊含了根植於中國本土的深刻見解。評委成員秦昊在FIRST影展上看了《平原上的夏洛克》後,不惜違反評委會的規定誇讚了電影,可見這部電影的實力。

《平原上的夏洛克》講述的是:(交代清楚一點 哪裡的 鄉村還是城市什麼的)超英賣牛獲得一大筆錢,準備蓋新房子,請了佔義和樹河兩人協助自己。樹河和佔義去集市買東西,樹河嫌佔義磨蹭時間,自己開三輪車出發,沒想到出了車禍,肇事司機卻逃逸了。圍繞大額醫藥費的問題,超英和佔義開始追查兇手,成了平原的偵探。在這段啼笑皆非的過程中,透露了三個深刻的主題。

1、 仁義的堅守

2、 人情社會的重要

3、 社會的荒誕

《平原上的夏洛克》三個主題:仁義的堅守、人情社會、社會的荒誕

一、仁義的堅守

超英重視仁義。

根據孟子的思想,仁義是一種抽象的道德原則,意味著既要善良又要正義。

《孟子·離婁》中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換句話說,人與禽獸相差無幾。如果人被私慾遮蔽,拋棄仁義,便是禽獸。人與禽獸根本的差別在於“深植於心的仁義”。它是發自內心,並非表面上故意的實踐。

超英為了湊醫藥費,不惜賣了自己的駿馬。交易成功後,拿到了錢,旁人提醒他,販子拿去當驢肉賣給餐館。於是,超英加了兩百塊錢,要求退錢還馬。

超英賣馬退錢,還添二百,為什麼如此執著?(這裡表現的是仁義嗎?)因為仁義已是他的基本處世的原則,從心底上認同和採用,由內而外,自然而然。所以,是“由仁義行,非行仁義”。這與某些人表面的仁義形成對比。

根據《史記》的記載:

劉邦,一個農民起義領袖。一個混混出身的亭長,與西楚霸王項羽相比,實力相對弱小,在彭城之戰被項羽擊敗,逃跑途中恐懼又急切,坐在車上,把自己的兩個小孩推下車。

在彭城之戰前,他聽了張良的計謀攻下咸陽,先入函谷關,與咸陽的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他為了籠絡民心,實行仁義,不是他本來的處事原則。一般而言,父親保護小孩天經地義。一個連自己的小孩都不保護的人,最親的人都能放棄,有什麼仁義可言呢?

有仁義,受得住誘惑。超英發現第三輛車前邊擦出痕跡,懷疑車主,瞭解車主是當地著名企業家,企業家沒有承認。然後,與其他人想辦法拿到行車記錄儀的影片,發現對方包養小三的問題,藉助這個把柄,狠狠地敲了一筆。超英與企業家在橋下碰面,十二萬元出現在面前。超英無人監督,可以索要十二萬元。當他聽到樹河說汽車是白色的,企業家的車是黑色的,不要對方的錢財,即使捱了打,他也不後悔。仁義成了他的行為準則。《中庸》有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古人說“慎獨”,即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最能反映人的本性。超英達到“慎獨”的要求。現實中,能做到的人不多。

鄉村文化的精髓:人情社會

超英和佔義為了找到一輛車,發現街上有家店沒了監控,佔義請向老闆請求幫忙,老闆不理會。超英從容拿起手機打了電話,超英的朋友出現在畫面裡,超英的朋友又拿起電話,然後五個人一起出現在老闆的店裡。老闆耐心地查監控。

電影巧妙地抓住了鄉村文化的精髓:人情社會。

費孝通說在《鄉土中國》說,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絡。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同的。

這是費孝通所言的“差序格局”。鄉土社會就是一種差序格局。人與人的關係表現為重疊交錯的人際網路。這個網路以血緣地緣的關係,從而延伸的同心圓體系。

以個人為網路的中心,不是個人主義,即把人放在關係中定義,無法獨立。正如一個人30歲未結婚,無論男女,躲不過七大姑八大姨的問候。

所以,鄉土社會是一個人情的社會——熟人社會。老闆不認識超英和佔義,不答應檢視監控。熟人來了,耐心地盯著影片。轉換如此自然,可見熟人好辦事。

為什麼熟人好辦事?

孔飛力在經典名著《叫魂》說,外來的和尚巨城進入一個村莊,發現一個小孩識字,對著小孩子說做大官之類,還問小孩的名字。巨城想透過取悅孩子得到施捨。小孩的父母知道不信任外地人,他捱了一頓打。所以,熟人是重要的。

要變成熟人,“熟悉”兩字重要。怎麼樣才稱熟悉呢?歸有光在《項背軒志》提到,透過腳步聲音辨出來人是誰,就是熟悉的感覺。生活在鄉村的人應有這樣的經驗。由於熟悉,才能建立信任感。信任感才是熟人好辦事的本質。實際上,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顯得複雜。著名社會學家鄭也夫在《信任倫》中說,信任是對複雜的簡化。老闆知道陌生人的事情很複雜,不願意搭理。但是經過兩個熟人的連結,複雜的情況透過熟人得到簡化,獲得信任。

佔義的車爬不上坡,打個電話給朋友,佔義的車上了。朋友的車爬不了坡,朋友又打個電話給親戚,他們都是透過熟人辦了事情。深更半夜,遇到困難,打電話來不了幾個人,況且來了不抱怨,不用感謝的人,真沒有幾個。

中國已經進入了現代社會,是否意味著它就過時了?事實並沒有,西方人同樣透過熟人介紹工作。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一切為個人服務。契約社會講究效率,然而效率背後是利益的考量,顯得冷冰冰的,缺少情感。當你孤獨無助時,人情能說沒有作用嗎?擺脫熟人的束縛,意味著缺少他人的關心,人容易孤獨。

人情社會仍不失它的重要性。

二、社會的荒誕

電影一些地方讓人覺得社會的荒誕。

超英、佔義等人一起分析案情後,請神婆指點迷津。神婆告訴他們在東方。兩人進入大城市,佔義吐了口痰,被衛生監督員罰款50元,超英代他上交,佔義走遠又想吐一口,想到剛才的罰款,把它當髮膠一樣抹在頭上。

社會的荒誕具體表現在哪?

荒誕首先在於兩人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公安局的警察都難找到兇手,兩個四五十歲的鄉村男人能找到兇手?追兇本身顯示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足。他們過度自信。這種現象有著心理學的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鄧寧等人設計了一個小小的遊戲,他們要求一個斯坦福的學生猜測一個陌生人對一系列問題的回答。例如:你是獨自備戰一次很難的考試還是和同學一起備?你認為自己的筆跡是整齊的還是凌亂的?然後,要求陌生人回答20個二選一的問題,再由斯坦福的學生來猜測正確答案。根據平均資料的測算,學生對自己的猜測有75%的確信度,而實際上只有63%的水平。斯坦福聰明的學生都高估自己的水平,過度自信,其他人可想而知。

荒謬還在於他們對城市的錯誤認識。兩人常常生活在鄉村的社會,對城市的規則缺乏瞭解與認識,把一些鄉村的觀念帶入城市。所以,他們想直接進入城市小區,被保安阻攔。學校大門封閉,只能採取旁門左道的方式。

在一個充滿陌生人的城市,各種抽象的規則應時而生。美國曆史學家詹姆斯·弗農在《遠方的陌生人》如是說。比如,抽象規則的體現。兩家公司要合作必須簽訂合同,受到法律的保護,因為雙方都是不認識的人,並不是相當瞭解,需要強有力的約束——法律。法律是規則典型的體現。

所以,法國著名作家加繆說: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部分必須摧毀的幻想和誤會。這誤會的根源在於人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對世界的錯誤認識。

結語

《平原上的夏洛克》讓我們看到,仁義需要人發自內心地維護,身體力行;人情社會在農村存在,熟人仍然好辦事;社會的荒誕既來自於人對自己的錯誤認識,又來自人對城市的錯誤認識。

仁義的堅守不是強迫自己接受,而是變成自我的一部分。人情社會並非一無是處,在私人領域仍然適用。社會的荒誕則需要明白自己的侷限和世界的豐富。

《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三個主題值得人們反省。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不經省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這句話適用於電影的三個主題,人們會更加審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