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三字經》: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由 一藻讀書 發表于 藝術2021-07-02
簡介古代的交通沒有今天便利,如果兒女要走遠,想要見上一面是很困難的,所以古人便有了“父母在不遠游”的說法

見聞意思是什麼

原文:

首孝弟,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譯文:

為人處世首先要學的是孝悌人倫,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和提高技能。在學習技能的時候,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掌握並理解文義。

《三字經》: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解讀:

這裡講了為人處世和做學問的順序。

“首孝弟,次見聞”意思是說,一個人首先重要的不是學習技能,而是要學會孝順父母,懂得禮儀。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做人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其次才是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這裡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德行。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大的能力,但是德行缺失,那麼,這個人也終究只是一個危害社會的反面角色,與國家和他人並無半點益處。所以,德行才是人才培養的根基。

而德之首要,則謂孝。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說,父母在世,兒女應當常伴左右,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告知要去的地方。

當然,這是古人的孝順標準。古代的交通沒有今天便利,如果兒女要走遠,想要見上一面是很困難的,所以古人便有了“父母在不遠游”的說法。

這在今天看來有些不合常理,但是放到那個年代,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到了今天,交通便利,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兒女如果不在父母身邊,老人那種深深的孤獨。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類的感情卻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有時候想一想,人這一輩子不也就圖一個閤家團圓嗎?

《三字經》: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知某數,識某文”,即說要認知數理並理解文義。“數”,指算數,古代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文”,指文章、文獻、韻文等。“數”與“文”泛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古人習文,主要研讀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除此之外,古人還要學習六藝。

六藝是古代儒家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六曰九數。”

其中,

五禮

指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六樂

指雲門、大成、大韶、大夏、大悽、大武等古代名曲;

五射

指白矢、參連、剡(yǎn)注、襄(rǎng)尺、井儀等五中射箭技術;

五御

指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五種駕馭技術;

六書

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六種造字方法;

九數

即九九乘法表。

以上的六種技藝涵蓋文武、藝術等各個方面,且又把這六藝分為了小藝和大藝。書、數為小藝,是古人必學的基礎技藝;而前四項,即禮、樂、射、御為大藝,則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天賦自由選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