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由 王府史話 發表于 藝術2021-06-27
簡介(圖片來源於網路)於是,雍正只得表示,讓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等人一同前往祭奠孫嘉誠

孫嘉誠怎麼死

《雍正王朝》中,儘管雍正已經將擅殺孫嘉誠的年羹堯調離了西北,貶謫為了杭州將軍,可這樣的處置方式卻並不能讓朝中的御史言官們“滿意”,他們一邊在孫嘉誠的府上開設靈堂用以祭奠,一邊又在不斷彈劾年羹堯。

但是,能夠如此明目張膽地公開質疑雍正,一心要將年羹堯置於死地的官員們畢竟還是少數,王宮貴胄、軍機大臣以及六部言官,對於他們的這種舉動紛紛敬而遠之,這其中就包括了此時的上書房首輔大臣張廷玉。

而關於張廷玉沒有前往祭奠孫嘉誠的理由,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去了很多人”,於是才“決定不去了”,可也正是這樣一句簡單的回答,不僅道出了張廷玉內心的擔憂與無奈,同時也更是在給雍正提醒,讓他必須對於此事加以重視。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孫嘉誠府上開設了靈堂,但卻沒有朝中大員到場祭奠。

孫嘉誠的死,可以說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這其中也包括雍正。

在雍正看來,孫嘉誠是自己安排到年羹堯身邊的,目的是要幫助自己推行“新政”,即便是他與年羹堯之間的矛盾再尖銳,年羹堯對他再不滿意,可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顧及到雍正的顏面,年羹堯也不應該以如此極端的方式,擅自做主殺掉了孫嘉誠。

此時的雍正對於年羹堯已經不僅是徹徹底底的失望,而是深深的絕望。

於是,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安排嶽鍾琪接替了年羹堯的位置,同時將年羹堯調離了西北大營,就此貶謫為杭州將軍。

然而,雍正的舉動並不能讓朝中的御史言官們滿意。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就在孫嘉誠頂住所有壓力彈劾年羹堯,並在午門外跪地求雨的時候,不少御史言官們都選擇了站在孫嘉誠一邊,原因就在於這些官員們也確實非常看不慣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只是他們沒有孫嘉誠的膽量敢於直諫,而當他們看到孫嘉誠有著如此的膽識和氣魄的時候,內心中既是欣喜,又是無比的欽佩。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原本就在御史言官中聲望極高的孫嘉誠,更加為眾人所愛戴。

再加上在此之前,孫嘉誠主動勸諫張廷玉“大義滅親”,又曾在御前會議上公開抨擊八阿哥胤禩的“新錢弊端”,使其早已是聲名在外,於是乎,將此時的孫嘉誠稱為御史言官們的領袖也是絲毫不為過的。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面對孫嘉誠之死,這些御史言官們不僅僅是傷心與悲痛,更是極度的憤慨,況且在此之前,他們就對年羹堯有著諸多的不滿,這樣一來,他們已然擺出了一副鬥爭到底的架勢,勢要為孫嘉誠討回一個說法。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御史言官們的舉動,並沒有得到朝中大員以及王宮貴胄們的影響,畢竟,這些人也有著自己的顧慮。

一方面,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太特殊了,誰也不知道雍正對於年羹堯真正的態度是怎樣的。

年羹堯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主僕關係”,不僅如此,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還嫁給了雍正,並且已經被封為了皇貴妃,他與雍正之間也就此結下“親緣關係”。與此同時,年羹堯在“九子奪嫡”中就站在雍正一邊,為雍正順利奪得皇位是立下汗馬功勞的,而在雍正登基之後,更是率領大軍平定了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幫助雍正徹底穩固了皇位。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在處置年羹堯的時候可謂是頗為小心的,因為他自己不願意背上“誅殺功臣”的罪名,也不想親手處置這位輔佐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功臣”,所以雍正才會像“擠牙膏”一樣,一步步的年羹堯,而不是就此殺掉或者一擼到底。

於是乎,雍正的做法也讓不少官員們犯了難,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雍正是不是真的想要徹底除掉年羹堯,也不知道年羹堯會不會再有東山再起的一天,所以這些朝中大員以及王公貴胄們紛紛採取了觀望態度,生怕事情出現轉機。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另一方面,這個時候前去祭奠,無疑是在打雍正的“臉”。

在此之前,雍正將年羹堯奉為了自己的“恩人”,並且對其大加封賞。而如今,年羹堯因為擅殺了年羹堯而被雍正處置,如果在這個時候祭奠孫嘉誠,豈不是對雍正此前的一系列決定和安排的質疑與批判,不僅是狠狠的打了雍正的“臉”,更會讓雍正非常下不來臺。

既然能夠在朝堂上位居高位,就不可能沒有一點“政治覺悟”,更不可能不擔心自己的未來,畢竟誰也不確定雍正日後會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遷怒於自己,所以保持沉默,不去祭奠,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

¥

58。8

噹噹

購買

張廷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既道出了苦衷,又是在給雍正提醒。

雍正得知了御史言官們在孫嘉誠府上開設靈堂的事情,於是便詢問起了張廷玉。

“聽說他們在為孫嘉誠設祭,你為什麼沒去?”

張廷玉只是簡簡單單地回了一句:

“臣本來是要去的,聽說去了很多人,臣決定不去了。”

然而,也正是這句話,張廷玉卻以此表明了三重含義。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張廷玉對於前往祭奠孫嘉誠,是有顧慮的。

張廷玉說他“本來要去”,這是真心的,這既是出於他和孫嘉誠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交情,同時他更是對於孫嘉誠的精神品質深感欽佩。

然而,張廷玉本人卻又不能去。一方面,前文中所提到的絕大多數官員們的擔憂和顧慮,也是張廷玉所要考慮的;另一方面,張廷玉身為內閣宰輔,軍機大臣,他的出現無疑會讓這些御史言官們產生“誤解”,從而會更加猛烈的彈劾年羹堯,屆時雍正將面臨更大的輿論壓力。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次,張廷玉說“去了很多人”,無疑是在強調事情的嚴重性。

這裡的“很多人”,既是事實,又是泛指,意思就是告訴雍正,同情孫嘉誠的人有很多,但是還有更多的人想要看到年羹堯伏法,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朝堂上的官員們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如果雍正還不有所表示,那麼不僅僅會讓官員們寒心,更是會喪失官員們的信任與支援,而這也將動搖皇權統治的根基,雍正對於這件事情不得不重視起來了。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再次,張廷玉這麼說,實際上也是在向雍正請旨。

謝濟世在孫嘉誠的靈位前這樣說道:

“諸位,到目前為止,王公貝勒一個人沒來,軍機大臣一個人沒來,六部九卿的堂官一個人沒來。看起來,一個降了職的年羹堯仍然威嚴赫赫!我就不信,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一至於斯!”

可見,即便是雍正沒有對孫嘉誠之死有所表示,那麼也應該讓王宮貴胄以及朝中的大員前往祭奠,如若不然,不僅將削弱雍正的皇權威嚴,就連張廷玉這些重臣的權威也將遭受極大的削弱。

所以,張廷玉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向雍正建議,如果任由事態繼續發展,那麼後果將會非常的嚴重。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八阿哥胤禩跪拜孫嘉誠,讓雍正最終“鬆口”。

就在謝濟世等人還在為沒有王宮貴胄和朝中大員前來祭奠孫嘉誠的時候,八阿哥胤禩出現了孫嘉誠的靈堂之上,並且用“跪拜”的方式祭奠了孫嘉誠。

胤禩此舉,無疑給了雍正巨大的壓力。

一來,胤禩當眾這樣的舉動,無疑將讓這些御史言官們對其是愈發的欽佩,特別是孫家成在此之前還曾公然頂撞過胤禩,這更昭顯了胤禩的大度和豁達,而這便與雍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來,胤禩是第一個到場的“大人物”,並且用跪拜的方式祭奠孫嘉誠,也進一步抬升了其在御史言官們心中的地位,胤禩此舉可謂是起到了延攬人心的作用,日後也將會更容易獲得這些人擁護與支援。

三來,胤禩的到來,也給了這些御史言官們以極大的信心和勇氣,畢竟胤禩當時擔任的是“總理王大臣”,這樣一來,朝堂上對於年羹堯的彈劾也將愈發的激烈。

四來,胤禩此舉也算是逼著雍正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然的話,雍正將會陷入愈發不利的輿論環境,其皇權威嚴也將會遭到進一步的削弱。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於是,雍正只得表示,讓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等人一同前往祭奠孫嘉誠。

“既然廉親王都這麼禮敬忠臣,你們也犯不上有什麼忌諱,都去,給孫嘉誠上香。”

或許這個時候,雍正才真正明白了張廷玉此前一番話的含義,只不過,讓胤禩來了個“捷足先登”,出盡了風頭。好在雍正知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也算是儘可能地替自己,同時也是替這些王公大臣們保全了權威和聲望吧。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理由是去的人太多,這其中有何深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