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由 成長大伴 發表于 藝術2023-01-25
簡介我們不應動不動被所謂的“興趣教育”所麻痺,覺得逼孩子努力,甚至正常的引導孩子堅持的過程,都看成是扼殺孩子天性,那麼我們經常說的“逆情”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如何得到鍛鍊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麼理解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興趣是種子 需要堅持來澆灌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當下這句話似乎成為了千古真理,在家長間廣為流傳。其實,興趣只是一粒種子,發不發芽,結不結果,不是興趣說了算,如果把這句話過度解讀,就會成為孩子不上進不努力的藉口。

興趣固然重要,但堅持更勝天賦

朋友蘇蘇昨天和我聊天說:親子關係從一年級開始破裂!我一問原因她說,最近孩子對學英語特別牴觸,給約的線上英語課,每次上課前都要連吼帶叫,做課前課後的練習也費勁死了,急脾氣沒控制住,照著屁股踢了一腳!現在是又生氣,又後悔!真是奇怪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始對英語特別感興趣,在幼兒園時也最愛上英語課,這階段遇到一點小困難就退縮……

是啊,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到學習雞飛狗跳,一點不帶誇張的。

天下娃都是一樣的!想起自己的孩子軒,從去年開始我讓他體驗了幾節鋼琴課,也表現得比較喜歡,尤其有次在大螢幕上看到朗朗彈琴的樣子,特別的羨慕,說朗朗太帥,太酷了。於是後來報了鋼琴課,買了鋼琴,開始還好,但學到湯姆2隨著難度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多,每次練琴時經常表現得特別煩躁,越是有情緒越是彈不好,越是彈不好情緒越不好,形成惡性迴圈,然後氣呼呼地說:“媽媽我不練琴了,我也不想當歌手了,我放棄了。”(因為有段時間他迷戀金志文的《遠走高飛》,說以後要當歌手,於是我趁機告訴他沒有哪個歌手不會彈琴的,鋼琴是音樂的基礎,如果你想當歌手,現在就必須練好琴)一般這種情況後都是在我的威嚴下繼續練習,心不甘情不願。

看到孩子流著眼淚練習的樣子,內心也無數次在糾結:是不是對孩子太狠了,難道就一定要逼著孩子學嗎?是不是自己引導的方法不對?有沒有讓孩子主動愛上練鋼琴的方法呢?

後來帶軒上鋼琴課,特別問了下老師

:“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鋼琴,不需要家長逼著主動練習的?”

在我看來,這位老師是真的喜歡音樂的人,鋼琴,架子鼓,吉他都玩得非常好,還有自己的演出樂隊,這種人大概從小就有音樂天賦吧!結果這位老師的回答卻叫我萬萬沒想到——-

他說:“我小時候都是打出來的,不練就捱打。”

我不甘又問:“那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的呢?”

老師說:“當考完業餘專業9級,然後可以彈自己喜歡的曲子時,那時就真正的喜歡上了,現在每天至少要練上2小時,是習慣。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興趣是練出來的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我的理解是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興趣對學習是一種很強的推動力,堅持才是最好的老師。

大多數人“熱愛”一樣東西,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一般都堅持不到被人認可的那一天,就會因為苦、累、單調乏味、毅力不足而輕言放棄。

曾經有專業人士做過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

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是的!平凡與不凡之間相差的不只是天賦與興趣,而是那份超過10000個小時堅持!

興趣是練出來的!

“興趣是練出來的”對於這句話的理解,除了軒鋼琴老師給我的答案,還有就是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Angelababy對音樂才子劉憲華的訪談: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琴?”

劉憲華回答說:“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然後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是啊,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到你身上”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每個人的成功都有汗水的味道

除了劉憲華,還有大家熟知的朗朗,據說小時候練鋼琴,朗朗爸爸說如果不練琴就把毒藥喝了。當然朗朗爸爸的教育方式確有些過激,但也成就了最好的朗朗。有些時候,逼一把孩子,也許真的很重要,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但可以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美國教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堅持。而讓孩子遇事能堅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陪著他一起堅持。最好的示範,就是最好的教育。

過去的幾十年美國的教育界總體來說很少強調“毅力”,多多強調的就是“興趣”二字,課程當然也是在這種思想主導下設計的,所以近年也出現不同聲音。強調興趣的教育者也意識到:

如果有毅力,興趣其實是可以建立的。而沒有毅力,就算孩子開始有興趣,遇到困難後也會失掉興趣的。

沒有堅持不住的孩子,

只有中途放棄的家長

我經常和孩子說:“世界上沒有容易的事的,也沒有難的事情,也就是說‘世是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然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可能還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我給他傳達的是——-凡事都要有毅力,當你覺得難時,只是自己不會,當你會了,便不覺得難了。尤其對於5-6歲還沒有判斷能力的孩子,家長不能完全讓他自己選擇,而是應該給予引導、指導,告訴他“堅持”就是勝利。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學著成為孩子學習的大伴

說到陪孩子一起堅持,說來容易,做時難,但真的奏效。拿軒練琴來說,當他練得心煩氣躁時,我會說:“來,你先休息幾分鐘,讓媽媽來試試。”其實我完全是音樂小白,沒有報鋼琴時,從來沒有摸過琴。如果我彈得不夠好,孩子會馬上指出哪裡彈錯了,讓他過把當老師的癮,成就感就大大提高,接下來他會更有興致地說:“還是我來彈吧,你看看我比你彈得好。”所謂家長,我覺得此時更像是學伴。

當然,如果堅持的過程變成硬逼著孩子做就會成為失敗的例子。比如孩子成人後恨鋼琴,恨舞蹈,恨英語的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如果成人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成人的要求就變成了和困難站在一起,這樣就使原本覺得自己在困難面前已經弱小的不自信的孩子更加害怕更加不自信。困難因為成人的加入變得更加強大,所以孩子要想找到自己,就會恨這個大怪物。當然也會連帶地恨父母,大概很多親子關係緊張的癥結也在這裡。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學會和孩子共情

還是舉我現學再賣的例子,比如軒練琴煩躁時,第一步,我試著先站在他的角度告訴他:媽媽理解你的痛苦,練琴的確很枯躁沒有意思,但是如果我們想學好一個本領,就必須要付出努力,並且給他講朗朗和李雲迪練琴時的也是一樣不願意練,但他們因為克服了困難,所以換來後來的成功。 第二步,分解困難。比如一首曲子確實有難度時,家長不妨先進行難點分解,比如先識譜唱譜,再先練高音譜表,再練低音譜表,當每一部分都熟悉些時再合在一起練習,降低難度,保證成就感,也是持續讓孩子感興趣的關鍵。第三步,給獎勵,有盼頭。比如答應練完琴就可以看會電視。合理安排時間,讓孩子知道,早練完,早休息,不是無休止的學習。

之後讓我驚訝的變化是:軒接下來的幾天竟然是主動練琴,並且沒有了之前的情緒。

90%家長的誤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堅持才是!

喚醒內心的力量

尊重孩子≠遵從孩子

大概世界上沒有哪種學習不是枯躁的,所有“堅持”的過程一定有強迫的成分,這時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身邊有太多的孩子孩子彈了半年吉他後覺得不喜歡了,就換了小提琴,彈了三個月後,又不喜歡了,換了下圍棋。家長們說:“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能逼他做不喜歡的事。”

我想尊重不等於遵從,經常因為孩子的一句:我不喜歡了。家長就任由孩子放棄。可是,不喜歡的事那麼多,能不能什麼都不做?我們不應動不動被所謂的“興趣教育”所麻痺,覺得逼孩子努力,甚至正常的引導孩子堅持的過程,都看成是扼殺孩子天性,那麼我們經常說的“逆情”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如何得到鍛鍊呢?

如果家長曾經一味地尊重孩子的所有選擇,以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理解您的初心,但是我更希望您早日從誤區走出來。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堅持更勝天賦

為喜歡的事去堅持,去努力,去吃苦受累,去流血流汗,你才有資格說“熱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