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由 寄瑤社會 發表于 藝術2021-06-19
簡介李賀畫像李家淪為貧戶,但李賀仍自強不息因家中經濟原本由父親李晉肅支撐,喪父對李賀的生活影響頗大

李賀年僅幾歲就去世了

據《舊唐書》、《新唐書》及《宣室志》所載,李賀是唐宗室鄭王之後。

唐代鄭王有二:一為鄭孝王亮,唐高祖李淵的八叔;一為鄭王元懿,高祖第十三子。新、舊唐書皆未明言李賀先祖鄭王為何者,歷代考據雖各有論點,然皆乏足以定案之鐵證。

不過,李賀頗自豪於自身的貴族血統,故多次於詩中自謂“皇孫”,甚至仿照皇家說法,自稱“刺促成紀人”或“隴西長吉摧頹客”。

李賀雖系皇族後裔,其家族早已遠離權力核心,算是遠支,政、經實力皆不足。但王孫的身份,依然對李賀造成了壓力,加以因避父諱而求舉進士不第,他的內心頗受刺激。

在李賀看來,他的生存空間終遭打壓,故而自我貶抑,或許因此成就了一代詩鬼。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畫像

兄弟間的情誼,給了李賀慰藉

李賀,字長吉。他的父親李晉肅,名字曾見於兩唐書,但未見史蹟。據《唐摭言》所言,李晉肅曾在邊境擔任小官,後官至陝縣令。約在李賀18歲時,李晉肅去世。

李賀有堂兄十餘人,他大約與二兄、十二兄、十四兄情感較好,才會作詩或為族兄排遣失意,或陳述秋涼時節思念之意,或夢與十四兄同遊。

兄弟間的情誼固然給了李賀慰藉,或許因為彼此間是堂兄弟的關係,所以三個兄長無法為貧苦的李賀提供經濟援助,否則李賀年幼的小弟也不必遠赴廬山謀生。

李賀與親弟弟感情極深,李賀詩中與其弟相關者頗多。

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澗菉。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畫像

李賀當時是客居長安的書生,在一個風雨瀟瀟的夜裡,他在夢裡回到了故鄉昌谷。慈祥和藹的母親露出笑容,小弟為了迎接他而沿著河畔採摘果蔬。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餘。

後來,李賀自長安失意歸來,滿懷憂憤傷感,見了久別的弟弟,馬上感到欣喜寬慰。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李賀赴長安求官三年,一事無成,年幼的弟弟立即擔負養家重任,到廬山謀生。臨行時,李賀既無酒食餞行,亦無良駒相送;他不捨弟弟年幼遠行謀生,充滿思念、哀憐之情。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畫像

李家淪為貧戶,但李賀仍自強不息

因家中經濟原本由父親李晉肅支撐,喪父對李賀的生活影響頗大。

李賀童年至青少年生活,家有田園、奴僕及馬匹,其時李家生活環境尚佳,此多由李晉肅任官所致。

父逝時,李賀年僅18歲,母寡子幼;“頂樑柱”一倒,李家便迅速淪為貧戶。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

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可見,李賀所居為山屋,所耕僅一畝貧地,稅吏在下雨的晚上也不放棄向李賀家催稅,催繳之聲與舂米之音交錯混雜,其經濟困頓之狀,躍然紙上。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雕像

17歲時,李賀南遊;18歲時,他結了婚,還去參加了河南府試。

此時期,李賀寫下許多令人激賞的詩歌。由於他才華洋溢,當時的才子皇甫湜、文壇巨擘韓愈均曾邀訪,併為其延譽。

遺憾的是,身為落難王孫,李賀無以自給,只得依士人常道投身科舉,尋求仕途發展以維持生活,光耀門戶。

李賀始終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李賀遂於21歲赴長安應進士考試,本以為可舉進士,未料遭人排擠,以李父名晉肅之“晉”,與進士之“進”同音為由,指李賀須加避諱,不宜投考進士。

雖有韓愈為其作《諱辯》加以駁斥,惜終未能破除社會習見,李賀終未應進士試。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韓愈畫像

李賀文才出眾,卻難以公平應試,勢同斷送仕途,悲憤之情可知。

君憐垂翅客,辛苦尚相從。

李賀以鬥雞喻己,落第如敗,垂翅而遁。這首《昌谷讀書示巴童》是其下第後所作。

元和六年(811),李賀當時22歲。他為承擔家計,以恩蔭赴長安擔任太常寺奉禮郎。

奉禮郎屬從九品小官,在皇家舉行祭祀儀式時,負責安排供品,招呼位次,贊禮跪拜;在公卿巡行時,則負責帶領儀仗隊及吹鼓手。“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即是李賀在描述自己奉禮郎的工作。

從九品官職卑微,俸祿微薄,因此李賀的生活十分清貧。一首《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描寫了他初任奉禮郎的生活。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畫像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以無馬蹄痕跡謂無乘車馬之賓客來訪,亦無僕役隨從,所以回到衙門要自己關門,說明官卑職冷。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在牆壁上掛起如意,在竹簾前看看角巾,意謂官職卑微、客居無聊、思念家鄉。

李賀任奉禮郎三年,始終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但其鄰近的京城長安及東都洛陽,是當時政經及文化中心,因而得以瞭解國家大政、權貴言行及平民生活。

李賀個人的仕途失意、有志難伸,加上眼見各種令人失望、憂慮、憤怒的情形,所見所聞有感而發,皆融入其詩作之中而形成獨特風格。

李賀留下千古名句,宋朝人終於對出下句

京城人才輩出、人文薈萃,使李賀有機會結交許多名士,包括韓愈、皇甫湜、陳商、李漢、楊敬之、沈亞之、權璩、崔植等人,他們彼此的交流互動,令李賀增廣見聞、精進學藝。

因此,李賀現存詩作中,半數以上完成於生活在長安的這三年。

李賀一生仕途多舛,貧病交迫,在長安生活三年後辭官回鄉,至元和十一年(816)辭世,得年27歲。

詩鬼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7字,唐代無人對上,宋代才有下聯

李賀畫像

事實上,早在李賀15歲時,其文名已貫長安,與年逾四旬的詩壇老將李益齊名。遺憾的是,他身體孱弱,命運亦十分坎坷。因為現實的殘酷與不公,他只能寄情於詩歌,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則成了他流傳千古的沉重嘆息。

這一句風格殊異,充滿奇幻與詭譎,唐朝詩人才子便將這一句摘出,化為上聯,怎奈無人能對出如李賀一般意境的下聯。

直到兩百多年後的宋朝,石延年終於對出下句,並得到司馬光的盛讚:“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勁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