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清朝秘辛,順治出家是假,為情而癲狂倒是真的

由 悠然修史 發表于 藝術2023-01-12
簡介順治對後宮(主要是皇后和他的母親孝莊)的看法更差了,他認為董鄂氏這麼做都是被她們逼迫的

避暑山莊是誰建的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駕崩,對於這段歷史一直以來還有另一種說法。順治並沒有死,而是因為愛妃去世,導致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

據傳這個“愛妃”原名董小宛,為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最初被江南名士冒襄納為妾,後為洪承疇所得並獻於順治。入宮後的董小宛因色藝雙全,很快就俘獲了順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清朝秘辛,順治出家是假,為情而癲狂倒是真的

故事很曲折,但也只是故事。根據冒襄自己的回憶錄《影梅庵憶語》,董小宛和洪承疇、順治均無交集,而且董小宛病逝於順治八年正月初二。這個時候順治虛歲才十四歲,不說他有沒有這個意願和能力,即便是有,當朝的孝莊太后也不可能同意皇帝納一個歌姬。

不過順治沉迷並寵溺的“董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幼年登基(六歲)的順治,在正式親政前一直過得很壓抑,他的頭上有兩個“太陽”。一個是赫赫有名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另一個是他的親生母親孝莊皇太后。

多爾袞自不必說,權傾朝野,根本沒把順治這個天子放在眼裡。而順治為了自己的皇位甚至性命,不能不低頭並處處委曲求全。孝莊皇太后則是怕自己未成年的兒子,一著不慎,激出禍事而處處替順治拿主意。

在兩位“強人”的吩咐和安排下長大的順治,養成了很嚴重的逆反心理。越是讓他乾的事兒,他越是不想做;更嚴重的是當有能力後,越是不讓他乾的事兒,他越是要做。

順治八年,十四歲的順治迎娶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孝莊的親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皇后不是順治本人挑選的,而是之前由兩個“太陽”議定的,這讓順治從一開始就很反感這樁婚事。

加上這位皇后在後宮仗著身份和靠山喜歡自作主張、還特別善妒、愛吃醋,很快就讓順治不滿到極點。加上此時多爾袞已亡故(死於順治七年十二月),卸去大部分壓制的順治很快就開始鬧著要廢后。

注:順治在廢后詔書裡列出的一個理由就是“今後乃睿王於朕幼衝時,因親定婚,未經選擇。”

孝莊最終沒能拗過自己的兒子,同意了廢后的要求,但是她緊接著又犯了同樣的錯。孝莊認為婚姻的失敗,是因為媳婦太過於強勢,於是從自己侄孫女中挑選了一對淳樸忠厚的姐妹。

但這都是徒勞,此時孝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是逆反,他是想自己拿主意去挑選妻子。因此婚後順治對這對姐妹(孝惠皇后和淑惠妃)不聞不問,這對悲慘姐妹可謂是剛入皇宮就打入冷宮。

隨著年齡增大,孝莊逐漸將權力歸還給自己兒子,越來越獨立的順治也幹出了讓人難以想象的事情。為了追求愛情,他強奪人妻!

清朝秘辛,順治出家是假,為情而癲狂倒是真的

被順治相中的女子是正白旗內大臣鄂碩的女兒,已婚配給順治十一弟襄親王博穆博果兒的董鄂氏。董鄂氏曾隨父祖在江南生活過,這讓她有別於其他滿族女子,身上有股靈秀、溫婉、文雅的氣質。

注:清初有三品以上命婦定期入宮侍奉皇后、太后以及先皇妃嬪的規矩,因此順治有了和董鄂氏見面並幽會的機會。

順治在宮中第一次遇見董鄂氏後,就對她一見鍾情,不顧她弟媳的身份展開了瘋狂追求。孝莊皇太后發現苗頭不對後,越是勸阻,逆反的順治反而越是沉迷於董鄂氏。孝莊還沒想出什麼更好的辦法,就發生了更為激烈的衝突。

董鄂氏的丈夫博穆博果兒聽聞了這樁醜事後,不但將董鄂氏囚禁在家,據說還鞭打了一頓。順治聞訊後怒不可遏,傳召博穆博果兒覲見。這次見面的具體內容沒有記錄,但是過程應該是非常不友好的,因為其後博穆博果兒就自殺了。

博穆博果兒死後一個月(順治十三年八月),順治就將董鄂氏接進了宮中冊立為賢妃。一個月後又以“

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

為由,晉封

董鄂氏為皇貴妃。當年十二月,順治為董鄂氏舉辦盛大的冊封典禮,併為董鄂氏頒詔大赦天下。

注:因冊妃而大赦天下,整個清朝僅董鄂氏一例。

也有人認為順治如此專寵董鄂氏還有一個目的,打壓後宮的蒙古族裔勢力,或者說打壓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自清太宗(皇太極)以來,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在滿清的後宮已經出了四位皇后、兩個妃子。

注:皇太極的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順治的廢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她們均出自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而且親屬關係非常近。

如果按蒙古族裔來統計的話就更多了,可以說到了順治朝,後宮已經被蒙古族完全掌控了。關於這個觀點還有個旁證,冊封董鄂氏不久後,順治下令太廟停用蒙古文。

不論是專寵,還是打壓後宮蒙古族裔。都讓入宮後的董鄂氏處境艱難。加上她特殊的身份,讓入宮後的董鄂氏處處被敵對。董鄂氏則用了漢家女子常用的方式,以德報怨,用溫柔和殷勤來感化自己的“敵人”們。

注:後文中關於董鄂氏的種種事錄,均出自順治的《孝獻皇后行狀》。

清朝秘辛,順治出家是假,為情而癲狂倒是真的

在與皇后、太后、太妃們的相處中,她進退有序、應對合禮;對待宮女、宦官也寬厚仁慈,下人犯錯後都儘量寬宥她們 …… 除此之外,她也非常孝順宮中長輩,常侍候在太后、太妃們身邊,她們患病她都日夜守候在病榻旁,比侍女們還要勞累 ……

對於特別敵視她的皇后,董鄂氏用病中長跪的方式阻止了順治第二次廢后的意圖;在皇后重病後董鄂氏也前往照顧,連續五天五夜沒閤眼 ……

這樣雖然讓她在宮中的處境明顯好轉,但是也損傷了她的身體,而且還附帶出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效果。順治對後宮(主要是皇后和他的母親孝莊)的看法更差了,他認為董鄂氏這麼做都是被她們逼迫的。

順治十五年正月,董鄂氏遭受重擊,她剛出生百日的孩子不幸夭亡。雖然順治將這個名字還沒取

孩子追封為和碩榮親王,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但這並不能撫平董鄂氏心中的哀思。

制曰:和碩榮親王,朕之第一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雲。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

心裡的傷痛加上積勞成疾,讓董鄂氏的身體迅速垮塌下來,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病逝於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

對於董鄂氏的死,順治哀傷到無法自己,不但數次昏厥,甚至想要自刎,幸被侍從攔下。折騰幾天後,順治逐漸冷靜下來,也開始了自己的為情而癲狂。

首先,他追封董鄂氏為皇后,擬定諡號時不但四、六字均不可。還以無“天聖”二字為歉,而歷朝只有嫡後才可使用“承天輔聖”等字。

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

隨後順治不但親自為董鄂氏書寫墓誌銘,還命朝中大臣分別書寫《端敬後祭文》供他挑選,一個叫張宸的中書舍人因為寫的令順治滿意而獲得高升。

在將董鄂氏的梓宮從皇宮奉移景山觀德殿暫安時,順治不但親自帶隊,而且令二、三品的八旗高官抬棺。在京諸王公大臣的命婦、宮中低於皇貴妃的妃嬪必須到場哭喪,而且嚴懲哭狀不悲者 ……(這完全是在發洩他認為的貴婦們對董鄂氏的偏見)

十月初八日,順治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董鄂氏斷七。十一月以董鄂氏遺願為由,傳旨停止秋決 ……

這還沒完,順治從董鄂氏彌留之際就開始使用“藍批”。

清朝規定,遇國喪(皇帝、太后、太皇太后葬禮),皇帝在批閱奏摺時紅筆臨時改為藍筆,但以二十七天為限。順治的藍批卻一直持續到他死前七日才停(這幾日他也沒有批閱奏摺),長達一百多天。如果他不是駕崩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止。

除此之外,順治還準備恢復人殉,讓三十多個宦官和宮女殉葬,以免董鄂氏在地下缺少侍者(不確實是否執行了);令全國均須服喪,官吏至少一個月,百姓至少三日;舉辦大規模的水陸道場,從全國召僧侶做法事 ……

清朝秘辛,順治出家是假,為情而癲狂倒是真的

順治這明顯是覺得自家皇室逼死了他的摯愛,所以說他因董鄂氏的死而心灰意冷,並不意外。加上他本身就信佛,說是因此出家當和尚了,也不意外。但最有可能的事實卻是順治沒有出家,因為辦完董鄂氏喪事後不久,他就因天花病逝了。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夜子刻,順治駕崩於養心殿。當時的大學士王熙,對這事在他自傳裡有非常清晰的記錄。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既就病榻前書寫”…… 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慟。

《王文靖集·自撰年譜》

除他之外,同時代很多人也有相應的記錄。例如,寫祭文獲得順治賞識的張宸的《青調集》;順治修佛的半個“師傅”玉林通琇的《玉林通琇國師年譜》;最能寫

宮廷秘闈的蔣良騏的《東華錄》……

有些朋友認為順治死後採用火葬,是為了掩飾順治出家的事實,其實這種觀點的說服力並不強。滿清最初的喪葬規制就是火化,努爾哈赤、皇太極及他們的后妃死後全是火葬。剛入關的順治如果不火葬而是土葬反而有些稀奇了。而且董鄂氏也是火葬,難到她也是假死?

清朝皇族的喪葬禮儀是從康熙朝才開始完全轉用中原漢家禮儀,這也是滿族漢化並融入中原文化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順治因天花而病亡的史料依據是很充足的,但是順治又確實是想出家。

董鄂氏剛去世時,他就鬧過要出家。《湯若望傳》中有載,“如果沒有他的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他一定會去當僧徒的”。

操辦完董鄂氏的喪禮後,順治依然鬱鬱寡歡、心灰意冷。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令太監吳良輔到憫忠寺代自己削髮為僧,並親臨觀禮,實際也說明順治出家的念頭並沒有被打消。

只是他的身體和命運沒有再給他選擇的機會罷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