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歐陽修《秋聲賦》|全文知識密集解析

由 黑蛋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3-01-08
簡介歐陽修經常稱自己為歐陽子,比如他在雜說裡說: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趙師秀什麼之一

賦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賦的源頭差不多可以追到楚辭

,當然並不能說楚辭就是賦,只是說楚辭的特點影響了後來的賦。戰國末期的辭賦家宋玉,他寫的高唐神女作品其實已經初步做了楚辭向漢賦轉變的工作,後來漢代最流行的文學形式就是賦。長篇的賦會採用虛構的故事情節,設定主客對話的形式,然後抓住一個問題散韻並施層層推進,

等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賦的風格就向抒情的方向轉變,辭藻變得異常華麗,甚至比較妖冶

比如郭景純的《江賦》多數人如果不擺本字典在旁邊的話,都是讀不下來的,生僻字非常多。到了宋朝的時候賦再次發生變化,終於把那種過於華麗妖冶的風格給整治了一下,所以

宋代的賦文偏向議論說理,尤其是經過歐陽修倡導的文化運動,賦文變得非常靈活簡樸

,就是那種駢散交錯長短並出的形式,所以這個時期的賦文經典很多。

歐陽修的《秋聲賦》就是這種平易質樸的風格,透過設定了兩個人物對話的情景,寫出了一篇關於秋天的小議論文。如果用我們如今通俗的標題就是:

論秋天的風聲對情緒波動的影響

歐陽修《秋聲賦》|全文知識密集解析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范仲淹的支持者。

慶曆新政失敗之後他被貶到了滁州,在那寫了著名的《醉翁亭記》

。他經過十幾年的宦海沉浮,地位是越來越高了。等到宋仁宗嘉祐三年,

當時的開封府尹包拯升任了御史中丞,歐陽修接替了包拯主持開封府的工作

。這個轉變很重要,在次年他轉任了給事中,就是這年秋天他寫了這篇《秋聲賦》。

此時的歐陽修勳爵已經非常高了,上輕車都尉,樂安郡開國侯。此時歐陽修已經是五十三歲了,經過了很多的政治事件,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

他還在科考中選拔了蘇軾兄弟這樣的人才

,所以站在高處的人可能看到的事物會更多,秋風初起觸動了他的某些內心想法,於是寫下了這篇秋聲賦。

有些人認為這是悲秋之作,因為秋天草木凋零總會給人一種破敗之相,所以古人有悲秋的傳統,大概就是從《詩經》、《楚辭》就開始這種定調了,雖然後來也有像劉禹錫這樣強勢逆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但是主流的關於秋的主題都是那種荒涼蕭索的,杜甫最有名的七律詩,“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詩的韻律就是非常特殊,它能用比較短的文字展現出非常強大的感染力,而宋代的賦是由故事和議論來支撐的,歐陽修寫的這篇賦非常簡明質樸。

《秋聲賦》

歐陽子是作者的自稱,子是作為尊稱使用的,比如莊子、老子、孟子、孔子,但自己稱自己為子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的,古人是常用子作為自稱的。有人說此處的歐陽子是後人加上去的,為了表示尊重。歐陽修經常稱自己為歐陽子,比如他在雜說裡說: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蘇東坡也經常稱自己為蘇子,《赤壁賦》裡就有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詩裡也有提到: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歐陽先生在夜晚閱讀書籍。

夏六月暑雨即止,歐陽子坐於樹間

。蘇東坡在《石鐘山記》: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聞是聽到,西安鼓樓的牌匾上有來自詩經的四個字:

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

。歐陽修聽到有一種聲音從西南方向傳過來。

古代文學對風向的使用是非常講究的,東南西北風往往對應著四季,說東風就是和熙的春天,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說南風就是悶熱的夏天,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說北風就是寒冷的冬天,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說西風就是涼爽的秋天,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除了這四種正向的風,還有四隅方向的風,

方是表示時間的副詞,正在的意思

北是對應著冬天的,所以東北風和西北風聽上去就會非常冷,而南是對應著夏天,東南風和西南風聽著就會稍微緩和一些。我國的地勢整體上是西北高東南低,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東南風往往是表達順風,東南風具體有多順,三國曹丞相最有發言權了。而西南風就代表著蕭瑟的意味,往往就是用來表達憂愁和苦悶,曹植在七哀詩裡說:

聲聞於天

歐陽修說的聞有風自西南來者,就不是純正的西風,而是稍微偏一些的西南風,它在寒涼的力量表達上要比西風弱一個等級

,而且歐陽修聽到的是風雨同時到來的聲音。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淅瀝形容雨聲,淅是雨點下落的象聲詞,瀝是雨滴下墜的形態。蕭颯是用來形容風聲,颯是風起時的象聲詞,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蕭是蕭條荒涼,

西南風起就說明人的心情有點壓抑

。單用一個

可以表示任何一個季節的風,前面加上蕭字就只能表示秋風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