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由 柚媽充電屋 發表于 藝術2023-01-05
簡介家長還堅持靜待花開,不想逼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

不喜歡就是討厭嗎

01

柚子哥有個幼兒園同學叫叮叮,是著名的淘氣大王,喜歡隨處溜達,不管其他同學在做什麼,他永遠都是狀況外的那一個。

在教室裡還好些,總共就那麼大的地方,他溜達也不會有太大危險,最多就是影響其他小朋友。

碰上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就得有個老師專門看著他,有一次老師沒盯緊,他自己溜達進廚房裡,差點把自己煮了。

幼兒園跟他家長談過很多次,家長堅持要給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幼兒園說沒辦法保證孩子在幼兒園的安全,勸他退學了。

到了小學,叮叮依然我行我素油鹽不進,上課搗亂下課打架,體育課跟體育老師躲貓貓,義務教育也沒辦法勸退,找家長談話也無果。

家長還堅持靜待花開,不想逼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有一次接柚子哥放學,叮叮指著柚子哥跟他媽媽說,這是我的好朋友。

柚子哥偷偷跟我說,我才不是叮叮的好朋友,沒人願意跟他玩,他總搗亂,老師也不喜歡他。

看著叮叮孤單的背影,我覺得他挺可憐的。

他每天也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去幼兒園去學校,本該跟同齡人愉快地玩耍,他卻總是形單影隻地闖禍,沒有朋友沒有同伴,只是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存在。

我不知道叮叮的父母什麼時候能等到花開,我只是覺得叮叮本來可以變得更好。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聽起來是尊重孩子,其實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表現。

把本屬於父母的教養責任,推到了孩子身上。

02

有很類似的例子,比如,孩子學點樂器,學個體育專案,上了幾次課過了新鮮勁不想去了。

家長看似民主地說,是你自己不上的啊,可不是我不讓你上,你長大了別怪我。

孩子長大了,看到別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己一無所長,家長還可以繼續高高在上地指責孩子,

是你小時候不願意學的,這可不賴我!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對孩子來說,在玩耍和學習之間,都會選擇玩耍吧,就跟讓成年人在工作和遊戲中選擇一樣,誰不願意輕鬆愉快地玩耍呢?

面對誘惑,成年人有基本的判斷,明白有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即使不願意也必須做。

但孩子很難有這樣的判斷力,他不知道他6歲不想練的字,會讓他連高中都考不上;他不知道10歲不想學的數學,會阻礙他邁進大學校門……

他只知道,玩很開心,學習不開心。如果家長還堅持不逼孩子,孩子就真成了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孫悟空,成仙成魔全看自己的造化了。

有個段子說,我現在學鋼琴還來得及嗎?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你媽已經打不動你了。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周杰倫在《開講啦》裡說,要不是媽媽拿著藤條逼著學琴,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他感激媽媽當年的逼迫,讓他如今可以驕傲地活著。

如果沒有拿著藤條的媽媽,還會有現在彈著琴在音樂上閃閃發光的周杰倫嗎?

歌壇巨星的學琴之路都沒辦法完全靠自覺,需要媽媽的逼迫。我們又哪裡來的自信說“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然後就無所作為靜待花開呢?

03

孩子不喜歡就不逼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但這也不是說,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要逼迫孩子去做,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我是覺得啊,到底要不要逼孩子一把,要看孩子到底是怎麼個不喜歡法。

有的不喜歡,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人天性都愛自由,孩子也不例外,但有些時候,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恰恰又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比如,孩子不喜歡遵守交通規則,不喜歡坐安全座椅,不喜歡系安全帶,不喜歡課堂紀律,不喜歡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

這些不喜歡還是要“逼一把”,否則影響安全,還會喜提“熊孩子”和“熊家長”的光榮稱號。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有的不喜歡,是發自內心的討厭。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青椒,有的孩子不喜歡吃魚蝦,看到就噁心,吃了就吐。這時候再逼孩子,簡直就是沒人性!

再比如,家長想讓孩子學某種課外班,孩子從開始學就是被迫,從沒有體會過學習的樂趣,家長再逼孩子也是自討苦吃。

有的不喜歡,是孩子遇到了暫時的困難。

比如,學到某個階段的樂器進入了瓶頸期,孩子心情煩躁不想學,但心裡又有很多不捨的情緒在。

這樣的不喜歡,就值得逼一把,幫助孩子戰勝眼前的難題,度過難關。

這種暫時的“不喜歡”,是需要家長保質保量地“逼迫”,動用家長權威,想辦法挖掘孩子的興趣和動力,從“逼一把”到“不用逼”,才是真正的目的。

靜待花開不是撒完種子什麼都不做,而是給種子提供它成長需要的陽光、水分和養料,幫它除蟲、修剪枝椏,做完這些工作,才配得上“靜待花開”這4個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