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由 清華大學 發表于 藝術2023-01-02
簡介秋天的清華園水木明澈,草葉疏朗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升級改造後的第三教學樓熱鬧非凡開放、靈活、可變的教學空間一個個奇思妙想在這裡碰撞萌生散佈於校園的紅色風物重煥新機隨處駐足,撿拾光輝歷史裡鮮活的紅色記憶魚鷺相伴,草木成蔭修葺一新的校河景色宜人

怎麼讓一個女孩子喜歡自己

秋天的清華園

水木明澈,草葉疏朗

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朝氣

升級改造後的第三教學樓熱鬧非凡

開放、靈活、可變的教學空間

一個個奇思妙想在這裡碰撞萌生

散佈於校園的紅色風物重煥新機

隨處駐足,撿拾光輝歷史裡

鮮活的紅色記憶

魚鷺相伴,草木成蔭

修葺一新的校河

景色宜人,野趣盎然

為清華園更添風采

五年來

秉持人文、綠色

開放、智慧的理念

清華大學新一輪

校園總體規劃編制實施

改變,正在清華園裡

潤物細無聲地發生

正如校黨委書記邱勇所期待的

“要讓清華師生

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這些細小的變化日積月累

正讓清華園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

將校園建設和支撐服務工作

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環境育人,從每一處細節著眼

寧靜的午後,穿過灑滿陽光的露臺走進第三教學樓。寬敞的大廳裡,在半開放的工位同學們正專注地伏案自習。走廊另一邊,幾位同學拉開多功能牆面上的白板,圍繞小組課題討論得熱火朝天。一牆之隔,教室裡老師正在課堂上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秉承開放、靈活、可變的設計理念,升級改造後的三教功能多樣、裝置先進、舒適宜人

,師生們紛紛稱讚。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煥然一新的第三教學樓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第四教學樓室內設計

教學空間是教學方式的延伸,教室的每一處設計都成為實施清華育人理念的重要載體。

第二教室樓、西階梯教室修整完工,

端莊、大氣的風格

與大禮堂草坪區域的環境和諧相融;

第三教學樓變身為

集“開放、靈活、多樣”於一身

的教學空間,靈感與才華在這裡肆意流淌,三教的改造設計也榮獲2022年CBDA裝飾設計大賽一等獎。

第四教學樓室內設計榮獲2020美國IDA國際設計獎金獎,

融文化性、藝術性、經濟性為一體

,成為體現世界一流大學定位的專業性教學空間。

南區學生公寓也完成了巧妙改造。在這裡,公寓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為學生打造了集讀書、會友、健身、講座、畫展、獨處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現代化學生活動中心。

雙清公寓、紫荊公寓5棟樓等全新宿舍樓宇,是同學們溫馨的居住環境,在這裡,能夠看到

書吧、會客室、琴房等327處公共活動空間星羅棋佈。

“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五年來,明法樓、人文樓、經管新樓、生物醫學館等標誌性建築相繼落成,波光粼粼的主樓噴泉與金光燦爛的銀杏大道成為了

校園景觀新名片。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改建的主樓噴泉景觀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修繕一新的校河(二校門段)

環境育人,從每一處細節著眼。

學校持續、全面最佳化辦學基礎設施條件。

學生科研實驗場所、創新創業活動基地等學科服務設施不斷改進,校園學生區、教學科研區及室外熱點區域無線網路實現全覆蓋,綜合辦公系統和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惠及更多師生員工……

一項項規劃落成現實,共同為學校學科創新發展與人才培養提供著更“硬核”的基礎設施保障。

全面周到,不斷提升幸福感

“我的腿腳行走不便,有這個上門理髮服務方便多啦!”家住雙清苑社群的離退休教職工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點贊。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雙清苑社群養老服務驛站

2018年雙清苑住宅小區建成。

2021年4月18日,雙清苑社群養老服務驛站正式啟動。

這是繼藍旗營、荷清苑、校內養老驛站之後,投入使用的第四家養老驛站。

在這裡,社群老年人能夠享受到代取藥、代購物、上門理髮、養生諮詢等十餘項服務專案,不少老人親切地稱驛站為“第二個家”。

荷園、紫荊園等8個食堂餐廳裝修後更為寬敞現代、色彩明麗,年年上新的菜品讓人應接不暇。甲所、近春園賓館住宿條件持續改善,石門山莊博士生論壇基地面貌煥然一新,接待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潔華幼兒園雙清苑分園、清華附小雙清苑校區相繼開學,助力學校幼小教育服務能力和質量持續提升。引進社會優質資源提升商貿服務品質,加強硬體設施環境改造,完善校園服務市場管理制度,天貓校園店和照瀾院購物中心綜合超市開業後深受好評。此外,2019年北京市首家高校內出入境證件受理點,也在園子裡落地“安家”……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清華校友終身學習支援計劃”

首次學習日活動現場

2018年11月25日下午,主樓後廳里人頭攢動。臺上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時任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以深厚的學理貫穿古今中外,闡釋最前沿熱點問題,講述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思。臺下的校友們認真聆聽,重溫學生時代徜徉學海的美好時光。

這是

“清華校友終身學習支援計劃”首次學習日活動的現場

。剛剛在畢業季走出校園的2011級計算機系校友吳玲玲說,作為應屆生很開心一畢業就如此幸運地趕上“清華校友終身學習支援計劃”,彷彿“無縫銜接”了在校學習。

自這一天起,每月的最後一個週六下午被設立為“清華校友學習日”。

在校友工作辦公室的組織下,校友們在“校友終身學習支援計劃”的講座中

洞悉時代發展的前沿與未來,感受科技與人文的交融共生。

從線下到線上,各地校友齊聚網路空間共上一堂課,讓學習與關懷在雲端傳遞。

“在清華,獲得的不只是一時的成長,更是一生的支援。”

終身學習支援計劃的理念也是學校進一步強化最佳化服務的目標與追求。五年來,一項項全面周到的配套服務,讓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細緻管理,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月光清澈,夜已深沉,但實驗室裡的忙碌仍在繼續。

隨著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步伐加快,師生隨時開展實驗的需求越來越強。作為支撐學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礎性平臺,

校級科研條件平臺於2019年7月全面實現7天24小時開放。

藥學院廖學斌課題組就曾在下午4點送樣進行流式多色分析,探索小分子對T細胞功能的影響,中心在樣本刺激時間的有效範圍內,連夜完成了實驗……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實驗室內的影片監控系統

幫助實現實驗技術人員的遠端指導

全時運轉,全力守候,全心服務。經過3年多平穩執行,7天24小時開放執行機制已經成熟,

2021年校級平臺年非工作時間機時數超過30萬小時,日均800多個小時,為師生安全高效地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保駕護航。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園綜合治理、規範校園秩序,學校

積極推進人力、經費、物力、資訊等資源配置改革

,提高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職責梳理為抓手,

最佳化職能配置和機構設定

,提高服務效率及執行效能;完成17大類後勤改革發展任務,

建立新型後勤服務保障體系

建設平安校園、健康校園是打造一流服務支撐體系、強化校園綜合治理的重要課題。

5月7日傍晚,驚險一幕在宿舍樓內上演。一名大一學生在宿舍起身整理衣物時突然暈倒在地,雙手蜷縮,頭上冒汗。其舍友立即通知附近同學、輔導員以及老師,並撥打120。趕來的7-8位同學經過初步情況判斷後,開始運用專業的急救知識為其進行心臟復甦、人工呼吸並使用附近新安裝的AED裝置施救。

根據AED裝置的使用記錄,施救的同學進行兩次電擊後,成功恢復心臟功能。北醫三院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表示,學生正確使用AED急救裝置,給了昏倒的同學一次生存的機會。

這是清華大學PAD(公共電除顫計劃)“黃金急救”計劃實施以來,第一例實際使用AED併成功救治同學的案例。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校園AED裝配除錯

20分鐘生死時速,一條鮮活的生命在眾人的接力下被挽救,這背後更是學校努力打造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的最好見證。

學校全面加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構建大安全格局;成立健康工作委員會,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完善校園公共衛生保障能力;按照黃金四分鐘原則在校園佈置

300 餘臺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培訓志願者近

2000人

;建立校醫院與華信醫院、玉泉醫院、長庚醫院

3家附屬醫院聯動機制

;學校還不斷加強與政府的合作,共同推進校園協同治理。

正是無數人的努力,才使得走過了百十餘年的清華園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特色景觀,在文化浸潤中茁壯成長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校史館內復原的西南聯大教室

“天南地北坐春風,設帳清華教大同。”“回憶園中好風景,堂前古月照孤松。”在1941年顧毓琇與梅貽琦先生的詩詞手跡前,感受清華“大先生”的謙遜樸實;在《清華周曆》上拓上一枚陳寅恪先生的印章留作紀念;在西南聯大的教室,回憶當年結茅立舍,絃歌不輟的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走進提升改造後的校史館,一件件泛黃的史料,一幀幀珍貴的影像,歷史的迴響清澈動人,時間彷彿在這裡駐足。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2022年清明節

校內師生在清華英烈紀念碑前敬獻花籃

2019年,坐落於水木清華北山之陰的“祖國兒女 清華英烈”紀念碑再次修葺,碑文上的清華英烈名單擴充至65人。

清華園裡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凝聚著百年曆史文化的烙印,承載著一代代清華人的青春記憶。

學校積極推進校園文化景觀改造建設。對水木清華後山進行改造提升,對清華英烈碑和“三·一八”紀念 碑進行保護性修葺,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景觀路。

越來越多文化氣息注入美麗校園,莘莘學子在文化浸潤中茁壯成長。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內景

過去的五年,校園裡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體系不斷完善。

成立文化建設辦公室

,系統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圖書館館藏資源走上雲端

,數字化建設全面推進。

藝術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為師生和社會公眾帶來“無問西東”的美學體驗。校園融媒體建設繪出新篇,

31個“清華大學”新媒體平臺助力講好清華故事

以“兩彈元勳”鄧稼先事蹟為原型的清華師生自主創排的

話劇《馬蘭花開》

上演了一場又一場。

改革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更加鮮活有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學生中進課堂更進頭腦。在一次次

“一二·九”系列文化活動、英烈祭奠活動

中,“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文化被不斷傳承發揚。融“綠色教育、綠色科技、綠色校園”於一體的

綠色大學建設

步履堅定……

這些點點滴滴,匯聚為一份全國文明校園的沉甸甸榮譽,為學校立德樹人工作擦亮最鮮明的底色。

2017年,清華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

,學校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凝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精神傳統和文化氣質。

學校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全域性性的突出位置,作為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積極開展各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貼近師生、生動多樣的文明校園建立活動。

近五年來

清華大學向著

建設人文、綠色、開放、智慧的

世界一流大學校園目標

邁出了一個個堅實有力的步伐

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離不開一流的校園環境建設

和服務支撐體系

這是建立全方位育人環境

努力提升育人成效過程中

不可或缺的一環

面向未來

學校將不斷完善管理體制

繼續健全服務保障體系

紮實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為清華大學

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2050年前後成為頂尖大學

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文 |

田姬熔

攝影 | 霍元東 等

排版 | 楊天舒

編輯 | 趙姝婧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地震後,她立志要建更牢固的房子

他捐贈了全部獎勵金,是為了……

C919中的清華力量!

清華這裡,即將大變身!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聯絡郵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在看”

我嗎

要讓清華師生有更多理由喜歡這個園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