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人類的生活水準在整個歷史程序中持續提高是一種錯覺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藝術2022-12-31
簡介接下來將經過人類發展旅程的幾個關鍵里程碑:智人在數萬年前走出非洲,散居到世界各個大洲,社會從狩獵採集部落逐步過渡到定居農業群落,以及更近期爆發的工業革命和人口大轉型

水平和水準是一樣的意思嗎

【編者按】

世界億萬生靈中,獨有人類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人類的經濟繁榮因何而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人口轉型如何發生?全球發展水平又為何相差如此懸殊?《人類之旅: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的作者試圖利用“統一增長”框架,帶領我們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來的人類發展史。作者認為,地理因素、遷徙程序影響著各個社會的文化和制度,並作用於人口規模、人口結構與技術進步之間的“巨型歷史齒輪”,最終決定了各個社會和國家跨入現代文明的時機和方式,形成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格局。本文為該書引言《人類之旅的奧秘》,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釋出。

在美國布朗大學一座威尼斯哥特式風格的建築裡,一隻松鼠正沿著窗臺奔跑。它稍作停留,好奇地瞥到房間裡有人正在撰寫書稿,而不是把精力用來搜尋食物。這隻松鼠的祖先曾在幾千年前遍佈北美洲各處的原始森林。與遠祖和全球各地的當代同類一樣,它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都用於採集食物、躲避天敵、尋找配偶,以及在糟糕的天氣中找尋庇身之所。

事實上,從大約30萬年前出現了智人(Homo Sapiens)這個獨特物種以來,對絕大部分人類而言,生活的基本動機其實與那隻松鼠頗為相像,都在追求生存和繁殖。在數千年中,在全球各地,人類皆處於維持基本生存的水平,並極少發生改變。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過去短短几個世紀裡,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漫長曆史的尺度看,人類的生活品質完全可以說是在一夜之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升。

假如有若干生活在兩千年前的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居民,踏入時光穿梭機,穿越到公元1800年由奧斯曼帝國統治的耶路撒冷。他們無疑會歎服於壯觀的新築城牆、巨大的人口增長和新出現的發明創造。不過,儘管這個時期的耶路撒冷與羅馬時代已大不相同,這些時光旅行者仍能較為輕鬆地適應新的環境。他們當然必須讓自己的行為符合新的文化習俗,卻基本可以保留在公元1世紀之初所操持的職業,並足以維持生計,因為在當時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到19世紀初依然有用。他們還會發現,自己面臨與羅馬時代類似的某些危險、疾病或自然災害,預期壽命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假如這批時光旅行者再度走入穿梭機,快進200年,來到21世紀初的耶路撒冷,情形又會怎樣?他們將被徹底震撼。此時,他們的技能將完全過時,因為大多數職業都以接受過正規教育作為前提條件,許多看似巫術的技術變成日常生活的必需。還有,隨著過去的若干致命疾病被根除,他們的預期壽命幾乎可以瞬間延長一倍,這要求對人生有截然不同的心態和更加長遠的打算。

時代的壕溝讓我們甚至難以想象不久之前的世界。17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坦言,人生是醜陋、粗野和短促的。當時約四分之一的新生兒會在滿週歲前死於寒冷、飢餓及各種疾病,女性常常在分娩時遭遇不幸,人們的預期壽命很少超過40歲。太陽落山後,整個世界便陷入黑暗。男女老幼要花很長時間給家裡挑水,極少洗澡,冬季數月困在煙塵瀰漫的屋子裡。這個時期的大多數人居住在廣袤的農村,很少離開自己的出生地,依靠劣質而單調的飲食為生,不會讀書寫字。那時的經濟危機的影響遠不只勒緊腰帶,而是會造成大規模饑荒和死亡。讓今天的人們心煩的許多日常瑣事,與並不算遙遠的先祖們面臨的艱辛與悲慘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生活水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是持續提高的,但這是個錯覺。儘管技術進步大體上的確是一個漸進過程,並且在逐漸加速,卻沒有帶來相應的生活條件的改善。過去幾個世紀中生活質量的驚人提升,其實是突發轉型導致的結果。

幾個世紀前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況更接近於他們在數千年前的遠古祖先,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其他同類,而與如今的我們相去甚遠。16世紀初英國農民的生活水準,同11世紀的中國農民、1500多年前的瑪雅農夫、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放牧者、5000年前的埃及農民乃至11000年前的耶利哥(Jericho)牧羊人,其實並無多大差別。然而自19世紀初以來,從整個人類歷史看不過一剎那光景,人們的預期壽命已翻了一番多,最發達地區的人均收入提高到過去的20倍,全球平均也提升了14倍。

這一持續改進可謂翻天覆地,以至於經常讓我們忘記,與之前的歷史相比,這段時期是何等不同尋常。我們該如何解釋這一“增長謎題”:健康、財富、教育等反映的生活質量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不可思議的改善,讓智人物種自出現以來取得的所有其他進步都相形見絀?

1798年,英國學者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Malthus)提出了一種理論,以解釋自遠古以來,導致生活水準相對停滯、讓社會落入陷阱的機制。馬爾薩斯認為每當社會透過技術創新獲得食物剩餘的時候,生活水準提升都只是暫時現象,因為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出生率提高和死亡率下降。因此或遲或早,人口的增長將消耗掉富餘的食物,使生活狀況返回到基本生存水平,社會將變得與開發技術創新之前同樣貧窮。

的確,在所謂的“馬爾薩斯時代”,也就是近期的巨大飛躍發生前的整個人類歷史中,技術進步的成果主要轉化為更多和更稠密的人口,對長期的繁榮富裕則無甚影響。人口在增長,生活狀況卻陷於停滯,掙扎在基本生存水平。不同地區之間的技術成就與土地生產率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口密度上,對生活水準卻只有短時期的作用。可是諷刺之處在於,正當馬爾薩斯完成他的著述、宣佈這一“貧困陷阱”將永遠維持的時刻,他發現的機制卻突然消退了,從停滯到增長的蛻變過程業已發生。

人類是如何擺脫這一貧困陷阱的?停滯時代延續的基本原因是什麼?弄清楚哪些因素造成了漫長的經濟冰期,哪些因素幫助人類逃離出來,可否有助於我們解答:全球目前的生活水準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理念與證據都表明,要解釋世界各國富裕程度的巨大差異,必須弄清楚整體發展程序背後的基本驅動力。因此,我提出了一套試圖涵蓋整個人類發展歷程的統一理論,以此來分析從停滯時代向生活水準持續提升時代的轉型動力,讓我們看到遙遠的過去給各個國家的命運留下的印記。

在這場探索旅程的第一部分,我們將考察增長謎題,特別是聚焦於導致人類在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限於維持基本生存狀態的機制,以及最終讓某些社群突破這一陷阱並讓今天的許多居民享受前所未有的繁榮富足的變革力量。旅程將從人類自身的出發點開啟,即大約30萬年前智人在東非出現。接下來將經過人類發展旅程的幾個關鍵里程碑:智人在數萬年前走出非洲,散居到世界各個大洲,社會從狩獵採集部落逐步過渡到定居農業群落,以及更近期爆發的工業革命和人口大轉型。

人類歷史有著極為豐富的充滿趣味的細節:偉大的文明此起彼落,傳奇的君王率軍征伐又遭遇挫敗,藝術家留下不朽的文化瑰寶,哲學家和科學家拓展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還有不為常人熟悉的眾多社群及億萬民眾。在如此浩瀚的海洋中很容易迷失,隨波漂浮,覺察不到下方的洪流。

反之,本書要探討和分辨的正是這些歷史洪流:支配發展程序的力量。本書將展示,這些力量如何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及漫長的經濟冰期中永無停歇地默默發揮作用,加快頻率,直至技術進步速度在工業革命中突破一個臨界點,使人們必須透過接受基本教育來掌握適應變化的技術環境所需的能力。此時,生育率開始下滑,生活水準的提升得以擺脫人口增長的反向影響,由此帶來直至今日仍在持續拓展的長期繁榮富足。

這一探討的核心涉及人類物種在地球上的長期可持續性問題。馬爾薩斯時代,不利的氣候和瘟疫導致了人口的災難性滅失。如今,增長程序引發的環境退化和氣候變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的物種如何能夠持續生存下去,避免過去那種可怕的人口損失。我將給出一個令人寬心的前景展望:世界在不久之前翻越的臨界點造成了生育率的永久性下降,以及人力資本形成和技術創新的加速,這讓人類可以緩解發展的有害影響,也是實現人類物種長期可持續生存的核心理由。

令人關注的是,最近幾個世紀中的繁榮程度提升只發生在世界部分割槽域,由此給人類帶來了第二個重大變化:不同社會之間出現了巨大的不平等。許多人或許認為,該現象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因為世界各地逃離停滯時代發生的時間不同。西歐國家及其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某些旁支國家早在19世紀就出現了生活水準的顯著提高,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多數地區則是到20世紀下半葉才進入這一過程。那麼,為什麼世界上某些地區能夠比其他地區領先一步啟動這個轉型呢?

增長謎題的破解,將幫助我們在探索旅程的第二部分分析不平等謎題:不同社會選擇不同發展道路,以及生活水準差異在過去200年裡急劇擴大的根源。挖掘這一全球分化的深層原因,需要我們在歷史長河中逆流而上,透過若干關鍵順序回到遙遠的過去,直至一切開始的地方,即智人在數萬年前走出非洲的時刻。

我們需要考慮制度、文化、地理及社會的諸多因素,它們發端於遙遠的過去,推動各個社群走上獨特的歷史軌道,影響著脫離停滯時代的時機,並導致各國財富水平的差距。歷史程序中隨機的關鍵節點上發生的制度改革,會偶然地把各國置於不同路徑,繼而造成彼此之間的日漸分化。與之類似,不同文化規範的湧現同樣擴大了全球不同地區在歷史巨輪滾滾向前中出現的差異。

然而,植根於遙遠過去的深層次因素往往還支撐著文化習俗、政治制度和技術變革的興起,從而決定了各個社群實現繁榮興旺的能力。例如,有利的土壤和氣候特徵等地理因素培育出支援增長的文化傳統,如合作、信任、性別平等,以及著眼於未來的心理狀態。適合大型種植園經營的土地條件則鼓勵剝削和奴役,並導致攫取性政治制度的興起與延續。還有,不利的疾病環境會給農業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教育投資和長期繁榮等造成消極影響。生物多樣性推動人類進入定居型的農業社會,對前工業化時代的發展程序發揮了積極效應。但令人驚訝的是,隨著社會發展進入現代時期,這些有利作用不復存在。

不過,在當今的制度和文化特徵之後還潛伏著另一個因素,與地理因素一起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基本驅動力,那就是各個社群內部的多樣性程度。它對創新具有積極效應,卻會給社會凝聚力造成消極影響。考察地理特徵的作用,將把我們帶到1。2萬年之前的農業革命的黎明期。而對多樣性的起因及後果的考察,則需要回溯至數萬年前首批智人走出非洲的時刻。

本書絕非首次嘗試探索人類歷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柏拉圖、黑格爾與馬克思等偉大思想家曾指出,歷史演進遵循著不可抗拒的普遍規律,各個社會對自身命運的塑造往往無能為力。與之相比,本書既不認為人類的發展旅程將無可避免地走向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也不打算對這一旅程的方向及後果的合理性做道德評判。我只能說,生活水準雖然在現代時期得到持續改善,但距離完全不存在社會和政治紛爭的伊甸園仍相去甚遠,巨大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還在延續。

於是,為理解各國之間財富差異懸殊的根本原因並緩解這種差異,本書希望針對智人出現之後的社會演進過程,忠實地講述一個基於跨學科研究的故事。根據把技術發展視為進步的文化傳統,就全球各個社會的總體發展軌跡而言,我們將從本書的探討中得出基本樂觀的前景判斷。

在聚焦人類旅程的總體路徑的同時,我並不打算忽略各個社群內部及其間的巨大不平等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弄清楚哪些行動能夠緩解貧困和不公,促進整個人類的繁榮富足。我將指出,雖然支援人類發展旅程的宏大力量仍在永不停歇地發揮作用,但促進教育、包容與性別平等,對人類物種在今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繁榮昌盛至關重要。

人類的生活水準在整個歷史程序中持續提高是一種錯覺

推薦文章

  • 自己做家裡做的麻花不好吃?原因是你第一步就做錯了

    食物是人的根本,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以前,勞動人民把食物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能讓自己和家人吃飽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到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飯不僅僅是為了飽腹,更多的是為了享受,但是生活的節奏太快,讓太多...

  • 今天是1024程式設計師節 請對身邊可愛的程式設計師們好一點

    網友們表示,希望程式設計師們在1024這個專屬節日裡,今晚不要加班,並祝福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健康快樂...

  • 別再縱容“假洋牌”欺騙消費者了

    不僅是名創優品這麼幹,很多假洋牌都是此種營銷套路,就是利用消費者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將國產貨起個洋名字,偽造品牌起源、傳奇故事,諸如義大利、法國等家族百年傳承品牌,品質優良、設計獨特等,由商家獲得國內代理權,藉此忽悠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