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由 私享藝術 發表于 藝術2022-12-02
簡介目 錄001 序言007 引例011 緒論017 國畫之起源019 國畫之分類023 國畫之派別028 國畫之地位031 通論051 臨摹060 寫生069 用筆076 用墨083 用色089 佈局096 款題(附印章)123 附錄125《

如何上好線上美術課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編者按:【名家】欄目主要面向廣大專業研究者、收藏加、藝術愛好者,推介近現代美術史上重要的名家大師,以圖文並茂、雅俗共賞的方式展示其藝文掌故,呈現當代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達到力行美育的社會目的,旨在讓近現代名家及其藝術作品走入千家萬戶。本期專題帶領大家走進藝術大師吳茀之。

吳茀之先生是現代中國畫大家,他擅長寫意花鳥,間作山水、人物、走獸,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繪畫初學吳昌碩,後學“揚州八怪”,並上溯到石濤、八大、青藤、白陽諸家,悉心研究,力求變革。書法主攻《馬鳴寺碑》及《石門頌》,書畫交融,以詩入畫,意在古拙豐澤,終成筆墨健拔,氣勢磅礴,豔而不俗,多而不亂,清麗超脫的藝術風格。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先生在家中作畫

記詩人畫家吳茀之

文·吳戰壘

吳弗之(1900一1977),初名士綏,改名谿,號吳谿子。浙江浦江縣人。幼承家學,肆力於詩文書畫,其畫初學蔣南沙、惲南田,進入上海美專、醉心於吳昌碩的大寫意,畫風為之大變。後復斟酌古今,取法多方,乃卓然自成一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即在中國畫壇享有盛譽。歷任上海美專、國立藝專教授、解放後任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兼中國畫系主任。

吳茀之為現代浙派中國畫的首領人物之一,且擅長意筆花鳥畫。他與潘天壽同出於吳昌碩之門,而均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自闢蹊徑,自成面目。這在昌碩老人的弟子中是十分突出而難得的。據劉海粟先生回憶,昌碩老人對於吳茀之不為師門所囿的勇敢創新精神和成就表示欣然讚許。吳茀之與潘天壽誼在師友之間,相契終生,情逾昆仲,傳為畫壇佳話。但是彼此的藝術個性和創作風貌又很不相同,潘並不強吳就己,吳也不因敬重潘而與之同化。兩人各本性情,各出手眼,和而不同,相互輝映。大略而言,潘天壽的畫謹嚴冷峻,沉潛於理性的內涵;吳茀之的畫瀟灑流暢,洋溢著感性的意趣。如果說潘天壽像一位“大智若愚”的哲學家,則吳茀之就像一位放浪形骸之外的詩人。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臥牛》

1932年,138 × 58 cm

現藏於吳茀之紀念館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一枝飛雪》

1935年,82 × 87 cm

現藏於吳茀之紀念館

超脫靈變、充滿著詩的激情,正是吳茀之繪畫的一個顯著特點。他作畫重氣機興會,應物從心,縱橫恣肆,敢於打破常規。自稱“好野戰,無定法”,“寧可失敗,不可膽怯”。故其所作,氣勢雄闊,意境清新,筆力遒勁,生機鬱勃。欣賞他的畫,固然令人神清氣爽,耳目一新,看他作畫,亦是一大藝術享受。當他拈筆在手,即已進入“角色”,一俟靈機啟動、振筆直遂,則有疾風猛雨撼天動地之勢,使觀者驚心駭目,振奮感嘆。當大局已定,他乃提筆躊躇,審視再三,節奏由急驟而趨緩慢,筆重千斤,不肯妄下,這種細心收拾的功夫,幾乎使性急的旁觀者感到不耐煩。整個作畫過程乃是快與慢、粗與細、動與靜的辯證統一。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有云:“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吳茀之的作畫過程,亦庶幾似之。不但作為過程之結果的作品是高妙的藝術,其整個創作過程亦如庖丁解牛,身與物化,一片神行,乃是一種窮極變化、不可端倪的動態藝術。這與某些閉門進行“技術操作”,羞於旁人一見的畫家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芝蘭博古圖》

1946年,84 × 37 cm

現藏於浙江美術館

吳茀之的作畫心法是首先求全域性氣勢的貫通,立其大體,則雖有一二疏失,亦不足為病,只要善於細心收拾,反可醫病成妍。他認為筆筆合理合法,看似純無瑕疵,卻不一定是動人心目的佳作。他嚮往解衣般礴、元氣淋漓的境界。認為作畫固然要慘淡經營,成竹在胸,但亦不可忽視隨機應變,臨見妙裁。“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經意處卻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這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論者謂吳茀之善於“遇失救失”,而不見其失,甚或變失為得,別饒奇趣。這與潘天壽的“設險破險”,同為一絕。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雪梅群雀》

1947年,136 × 68 cm

現藏於吳茀之紀念館

吳茀之具有自覺而強烈的創新意識,他不屑步趨前人,而強調“寧作我”。所謂“寧作我”,並非師心自用,而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前提下,充分張揚自己的藝術個性。他十分注意觀察自然,一貫重視寫生,凡草木蟲魚,飛鳴潛動,均視為天然粉本,必得其天機神理而後形諸腕下。其弟子曾記他細心觀察燕子群飛的動勢,當其下筆時,一氣連點十幾個橫斜排列的圓點,濃淡乾溼,疏密穿插,變化自然,氣勢宏大。觀者初不知畫何物,待其稍加鉤勒,始知是燕子。這與通常畫燕,逐只而成者大異其趣。這種先布點然後成像的畫法,一氣呵成,先聲奪人,確能抓住燕子群飛時的動態氣勢,雖無前人成法,卻深得自然之神理。

於體察造化中啟用心源,將物像之生態神理化為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創作的契機,並能以不同凡響的繪畫語言給予貼切的表現,這是吳茀之藝術創新的秘密。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花開遍地》

1958年,181 × 96 cm

現藏於吳茀之紀念館

新穎的繪畫語言,一方面源於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體驗。另一方面也出於對傳統的繼承和變革。吳茀之具有深厚的國畫傳統素養,技巧全面而嫻熟。但他從不泥古自封,而拘定“筆墨當隨時代”的宗旨,以求新變。他早年學過工筆畫和西畫,在用筆和用色方面便有意識地進行某種融合和借鑑,以取得煥然一新的審美效果。又好以書法和金石意味融入筆法,故其用筆老辣遒勁,“寫”之“刻”之,力透紙背;雖一點之微,亦落紙有聲。其用色之妙、尤為人稱道,論者謂能繼承吳昌碩豐富中求和諧的傳統,而更見飽滿、強烈,顯得豔而不俗。他又以黃賓虹山水之積墨法施於花鳥畫之用色,創造了積色法,各種顏色層層疊加,卻顯得不髒不膩,既豐富又明快,確非具大手段者不辨。他嘗謂“以黑的感覺用色,則色沉著,以色的感覺用墨。則墨多變化”其用墨用色,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不礙色,色不礙墨,色墨交相輝映,譜寫出大自然絢麗多彩的美妙樂章。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芍藥》

1961年,61。5 × 47。2 cm

現藏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吳弗之的構圖章法空靈多變,不拘一格,對於繁簡對立統一的藝術辯證法尤為深諳。他善於“執簡”,如所作《一唱雄雞天下白》,空無背景,僅一雄雞兀立畫面,而蒼茫空闊之境與引吭高鳴之聲均可感可聞。與“執簡”相對而言,他更善於“馭繁”。嘗謂:“簡和繁各有其宜、都非易事,而繁得好更難。”他作畫常常一加再加,加到極繁,卻使人感到繁而不雜,繁而不亂,繁而有理,繁而有法。如畫花木,繁枝交錯,穿插回環,既層次並然,又豐富多變。其《春來相與護龍雛》,可謂這方面的代表作。這種“馭繁”的精湛功力,使當代許多花鳥畫家歎羨不已,望塵莫及。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蘭花》紙本墨筆

吳茀之畫蘭,更是交口稱譽。潘韻先生認為當代罕見其匹,郭紹虞先生亦贊為超絕無倫。其用筆剛柔相濟,枯溼互變,疏密有致,順逆並用,而有逸氣流貫其間,最適合表現蘭花的風姿神韻。可謂筆參造化,與草太性情相一致。同時幽蘭的風情品性,又分明是畫家氣質素養的寫照,花與人又合而為一了。

吳弗之對於中國古典詩歌寢饋甚深,在現代中國畫家中是雅好吟詠的一位。他於唐喜太白、於宋愛放翁;所作豪邁俊逸,與畫格相統一。他之好在畫上題詩,不僅是繼承元明以來文人畫的遺風,也不僅是出於畫面形式美的需要,而更在於一種氣質和精神的貫通,一種對詩畫相契的妙悟。吳蘇之是一位具有濃厚詩人氣質的畫家,抗戰期間,他避地閩中,曾與包笠三、黃壽祺教授結為“歲寒三友”,通宵聊吟,詩思泉湧。同時他又是一位以畫家的眼睛觀察世界的詩人,所作如“夕陽影裡千章樹、枝作珊瑚葉作花”,閃爍著畫的光影與色彩。他創造了許多詩一樣美的畫境,又吟成許多畫一般美的詩篇。他具有用線條、色彩和文學語言分別譜寫詩畫的卓越才能,同時又善於把兩者有機地融合、打成一片,誠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螃蟹》

1977年,45 × 32 cm

吳茀之的書法也很有特色,遒勁飄逸,跌宕多姿,與畫相得益彰。其楷書得力於《石門銘》和《馬鳴寺碑》,隸書近《石門頌》,行書則學傅青主,間參黃山谷,而能自出新意。晚年所畫,風神瀟灑,韻致天然,尤為書壇所推重。

這位成就卓著的藝術家,正當“衰年變法”,更參一指之時,卻遭到十年內亂的摧殘,不幸過早地結束了藝術生命,使人嘆惋不已。

吳茀之一生淡視名利,不慕聲華。他雖然成名很早,解放以後,卻長期未舉行作品展覽和出版畫集,他的許多藝術精品天能廣泛地為人們所欣賞和研究,實為一大憾事。1994年吳茀之的故鄉為他建造了一座紀念館,家屬捐贈了畫家的一批藝術精品,常年陳列,以供參觀。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薈萃其存世精品,出版了《吳茀之書畫論集》,為欣賞和研究他的藝術提供了方便,相信一定會受到廣大國畫愛好者和專業工作者的歡迎。我作為畫家的親屬晚輩,更感到十分欣慰。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薔薇雛雞》

紙本設色 136cm×68cm 1948年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五果之圖》

紙本設色 40cm×34cm 1963年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籬菊圖》

紙本設色 69cm×69cm 1972年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花鳥寫生冊頁·枇杷花》

紙本設色 30cm×20cm 1964年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吳茀之《花鳥寫生冊頁·金桂》

紙本設色 30cm×20cm 1964年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名家丨詩人畫家吳茀之

湖山藝叢:吳茀之中國畫理 經典讀本

¥

49

小店

購買

湖山藝叢:吳茀之·中國畫理概論

出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2。5

書號:9787534087363

裝幀:平裝32開138頁

定價:32元

《中國畫理概論》分為上下編,下編在戰亂遷徙中遺失。上編分為緒論、國畫之起源、國畫之分類、國畫之派別、國畫之地位、通論、臨摹、寫生、用筆、用墨、用色、佈局、款題等十三目。附錄收錄《中國畫學概論講稿》,豐富原有的概論。

吳茀之在《中國畫理概論》的“緒論”部分引古論今,條理清晰地講述國畫的起源、分類、派別和地位,其中《國畫之地位》一篇極富個人見解。在西學東漸盛行的當時,他卻對中國畫充滿了信心,並早早認識到中國繪畫對西方印象派的影響,希望國畫能經久昌盛,“深望舉國上下,竭力提倡,將古有之國畫,發揮而光大之,則是將來之國花地位,當更有非意料所及者”。而在“通論”中,他詳細闡述了臨摹、寫生、用筆、用墨、用色等七個有關國畫的學習和創作問題。文章既講道理,又教技法,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他在每章節起始闡明要義,並依據古代的畫論、畫理分述其發展沿革,再結合自己的實踐列舉技法要點。這些論述,既有對前人理論和技法的解析,又加入獨立思考和個人感悟。

目 錄

001 序言

007 引例

011 緒論

017 國畫之起源

019 國畫之分類

023 國畫之派別

028 國畫之地位

031 通論

051 臨摹

060 寫生

069 用筆

076 用墨

083 用色

089 佈局

096 款題(附印章)

123 附錄

125《中國畫理概論》下編目錄

126 中國畫學概論講稿

湖山藝叢:吳茀之·畫微隨想錄

出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2。5

書號:9787534087318

裝幀:平裝32開114頁

定價:32元

《畫微隨感錄》是吳茀之從教從藝的手稿,有感而記,長短不一,雖一鱗半爪卻字字珠璣。內容涉及畫史、畫論、筆墨技法以及和學生的談書論畫,記錄了吳茀之個人在藝術探索中最深切的感受,是他對藝術感悟的肺腑之言,對藝術實踐的經驗之談。《畫微隨感錄》補充收錄《中國畫的用筆、用墨、用色問題》《題跋講義》兩篇文章,以及由張嶽健、金鑑才、金一德等後學整理的《吳茀之談藝錄》,全面囊括其從教從藝心德。

目 錄

001 畫微隨感錄

051 吳茀之談藝錄

053 論創作

057 論筆墨

061 論佈局

065 談極似與極不似

069 談任伯年繪畫

075 中國畫的用筆、用墨、用色問題

077 前言

080 概說

098 分論

101 題跋講義

103 概論

108 選作

《中國畫理概論》和《畫微隨感錄》史、論、法交輝,古、今、我參證,是吳茀之國畫創作、教學、研究的結晶,更是藝術思想、藝術綱領的宣言。研讀這些論著,我們就能發現,吳茀之的藝術理論和實踐是統一的。他的畫論不是來自道聽途說,也不是沿襲古人,而是實踐出真知。同時,他的論著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指導他藝術創作的指南針。這種理論與創作互為表裡,使他的藝術美學思想更具有整體性、嚴密性和系統性。

-- END --

出品丨私享時代

學術主持丨劉大石

主編丨王成業 編輯丨劉慧

圖書策劃丨媒體傳播丨展覽策劃丨書畫經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