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新春走基層|“風生水起”新竹田

由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發表于 藝術2022-12-01
簡介”記者走訪獲悉,竹田村還向水務部門提出申請,透過利用豐水井建設小型水廠,以及從鐵沖水庫引水等方式,徹底摘掉“乾旱死角村”的帽子,不僅保障了本村村民的生活、灌溉用水,還能惠及附近三個村的群眾

竹田生的畫值錢嗎

編者按

2022年是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新年伊始、永珍更新,今日起,長沙晚報推出“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廣大記者編輯將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的生產生活,滿懷激情地報道長沙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圍繞實現全面小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主題,記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敬請垂注。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馮濤

“咚鏘咚鏘咚咚鏘……”日前,寧鄉市文旅廣體局送戲下鄉來到灰湯鎮竹田村,村部前坪早就被村民們坐得滿滿當當,精彩的花鼓戲表演引得大夥連聲叫好。聞訊趕來的商販也開始熱情推銷,大紅春聯、旺旺禮包、各色小吃頗受村民歡迎,笑語盈盈之中年味漸濃。

家家通自來水,“乾旱村”摘帽

“以前咱們竹田是典型的‘三冇村’,冇水、冇錢、冇人氣,現在的變化簡直不敢想,你看看好熱鬧咧!”40多歲的村嫂喻海霞開心地告訴記者,她家是早兩年脫貧出列的,現在自己有了一份公益性崗位的工作,兒子正在讀初中,生活一步步走向了小康。

脫貧戶喻海霞那令人欣慰的笑臉,也是竹田村近年來美麗蝶變的一個縮影。

記者走進竹田村瞭解到,該村擁有村民1800多戶、6400多人,由於偏居烏牛山下,交通閉塞、基礎薄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困難。尤其該村所處地質環境屬於喀斯特溶岩地形,地上沒有河流,池塘也蓄不住水,村民生活生產用水是一個大問題,這裡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長沙市乾旱死角村”。

“在我的記憶裡,竹田村一直缺水,一年當中有四五個月要挑水喝。”77歲的村民胡菊秋回憶說,以前每年到了農曆六七月份,附近的池塘、水井就見了底,他要翻過對面的小山去找水,而挑著近百斤的水翻山越嶺的辛苦可想而知。

“黨員幹部就是要帶頭攻堅克難,只要團結群眾,和村民一條心,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夠解決!”竹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餘有良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在鎮村黨委、後盾單位和村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先後開挖深水井16口,最終有5口井成功出水,確保了汾水坳組、楊家組等最缺水片區的800多戶、2000多人的生活生產用水。

如今,村裡打好了深水井,在山上建好了水塔,為胡菊秋家送來了自來水,他感激地說:“黨員幹部為老百姓辦實事,我們全家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永遠不會忘記挖井人!”

記者走訪獲悉,竹田村還向水務部門提出申請,透過利用豐水井建設小型水廠,以及從鐵沖水庫引水等方式,徹底摘掉“乾旱死角村”的帽子,不僅保障了本村村民的生活、灌溉用水,還能惠及附近三個村的群眾。

引入風力發電,村級集體經濟“充電”

俗話說“好事成雙”。令人欣喜的是,竹田村透過多方聯絡,讓村民意想不到地引進了風力發電專案,也為村級集體經濟引來了源頭活水。

2021年8月,一臺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被運上烏牛山,而竹田村群眾積極配合基礎建設,讓出田土山地修建施工道路,全力為專案推進提供支援。透過土地租用、建設管理等方式,竹田村去年獲得了51。6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較上年增長兩倍多,未來幾年的收入還有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建專案堆土處理方面,支村兩委也頗有遠見,選擇了一處山坳作為堆土地點,並利用堆土變廢為寶,修建了一口水面20多畝的山塘水庫。此舉相當於為村裡節約40多萬元費用,還可供附近300多畝良田灌溉之用,可謂一舉兩得。

與此同時,竹田村多方引進優質農業專案,發展綠色產業。華林公司租用500多畝土地種植水果,採摘期有50多名村民參與;四豐茶場在村裡流轉500多畝山地,種植茶葉用於製作黑茶,解決了10多個村民的就業,其中68歲的脫貧戶黃愛中,每年採茶收入超過1。5萬元……

“產業發展興旺了,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也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築牢了防止返貧致貧的防線。”來自後盾單位寧鄉市文旅廣體局的駐村第一書記楊新春介紹,竹田村原有的75戶貧困戶於2020年全部脫貧出列,目前有6戶脫貧監測戶,鄉村振興工作隊於去年5月駐村以來,加強監測預警,建立幫扶機制,和支村兩委攜手確保了全村返貧和新致貧戶零發生。

漫步在寧靜美麗的村道上,只見遠處烏牛山風光旖旎,家家戶戶雞犬之聲相聞,今年籌建的三個美麗屋場將進一步提質人居環境,“風生水起”的竹田村正在邁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明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