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由 體態康復師curry 發表于 藝術2022-10-11
簡介② 理學檢查因為骨間後神經並未支配橈側腕長伸肌(ECRL)的收縮,所以我們可藉由手腕的動作來辨別患者是否有骨間後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體內磷含量高有什麼危害

手部無力/晚期出現指下垂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小麗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

右手大拇指無力感

,症狀已經持續了兩、三天不見改善,仔細詢問後發現,她可能因為練習瑜珈時,手臂支撐過多施力不當,導致了

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常見於男性優勢手,以手工業者多見。

肘外側疼痛為早期症狀,多為放射性疼痛,向上可放射至肘部,向下可放射到前臂下段,夜間或休息時疼痛更為明顯。

手部無力,患者主訴伸指、伸拇及前臂旋後無力。

手功能障礙,晚期患者可出現指下垂、拇下垂。

骨間後神經的解剖位置

骨間後神經為橈神經的下方分支。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前臂背面觀

橈神經(radial nerve)由臂神經叢後索,沿著肱骨外側向下行進,並在前臂近端繼續分支為

橈神經淺支

[superficial branch of radial nerve(感覺神經)]與

橈神經深支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運動神經)]。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深橈神經向下繼續通行,當它鑽過旋後肌(supinator)的淺頭與深頭的間隙之後,便稱為骨間後神經(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佛羅氏弓

(Arcade of Frohse)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當骨間後神經鑽進旋後肌之前,會先透過佛羅氏弓(Arcade of Frohse),此為一特化的纖維拱門結構(fibrous arch),這也是臨床最容易造成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壓迫的位置!

骨間後神經的肌肉支配

骨間後神經為運動神經,負責掌管肌肉的收縮。它主要支配了前臂背側的肌肉,包含: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1。伸指肌 2。伸小指肌 3。尺側伸腕肌 4。外展拇長肌 5。伸拇長肌 6。伸拇短肌 7。伸食指肌

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的原因

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的發生原因,可能來自於

創傷

(例如:蒙太奇骨折、橈骨頭骨折/脫臼)、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臂叢神經炎(brachial neuritis)等。另外也常跟前臂的肌肉

施力不當

、過度使用導致的肌肉筋膜勞損有關。

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檢查

① 電生理檢查

我們可透過肌電圖檢查(EMG)或是神經傳導檢查(NCS)來評估骨間後神經是否有壓迫。

當骨間後神經發生壓迫的話,檢查結果會符合以下幾點:

a.

由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所支配的肌肉,會產生‘去神經支配變化(denervation changes)’。

b.

由橈神經支配的肌肉將不受影響。包括:肱三頭肌、肘肌、肱橈肌和橈側伸腕長肌。

c.

橈神經淺支會表現正常的感覺神經動作電位。

② 理學檢查

因為骨間後神經並未支配橈側腕長伸肌(ECRL)的收縮,所以我們可藉由手腕的動作來辨別患者是否有骨間後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簡單點地說,如果請患者做出

握拳動作

會發現患者的拳頭偏向橈側

(因為受“骨間後神經”支配的“尺側腕伸肌”肌力減退。但由“橈神經”支配的“橈側腕長伸肌”不受影響)。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如果繼續請患者做出‘

大拇指比贊

’或是‘

張開手指頭

’的動作,會發現手指頭的力量明顯不足,可能無法做出完整的關節角度(因為這些動作主要由骨間後神經所支配)。

此時我們可能強烈懷疑骨間後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 主要體徵

肌萎縮:確診為骨間後神經卡壓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縮

區域性壓痛:壓痛常常侷限在肱骨外上踝下方2~4cm處,外上髁亦可能同時有壓痛。

誘發痛:伸肘時抗阻力旋後,可誘發疼痛。因旋前時旋後肌被拉長,而抗阻力旋後,旋後肌在拉長的情況下收縮使骨間神經壓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緣在前臂旋後時亦強力收縮而加強對神經的壓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誘發肘外側痛。

區域性腫塊:少數纖瘦的患者肌肉可出現萎縮,可於Frohse弓處捫及條索狀腫塊,並有壓痛。

伸指伸拇障礙:晚期患者可出現拇指不能伸、不能向橈側外展,2~5指掌關節不能伸直。

物理治療介入

以物理治療的觀點,當有神經被壓迫的時候,當然就是要想辦法

解除神經壓力

建議可以先初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① 按壓旋後肌激痛點

運動與康復:大拇指無力—可能是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理由如同前文所述,當骨間後神經穿進旋後肌間隙之前,會透過佛羅氏弓,這是最容易造成骨間後神經壓迫的位置,所以初步放鬆旋後肌的話,應該可以暫時解除骨間後神經壓力!

② 橈神經鬆動運動

我們知道“骨間後神經”其實就是“橈神經”的下方分支。透過特定方向的動作,可以針對橈神經在肌肉、筋膜間隙裡產生滑動(順勢帶動骨間後神經),此方法也可以解除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的壓迫或沾黏。

③ 熱敷

如果您對人體有一定的瞭解,會發現神經與血管的路徑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神經非常需要好的

血液供應

,所以當神經壓迫時,想辦法增加血液迴圈非常重要!這時候適當地透過熱敷可以達到此目的。一般建議熱敷肘關節20分鐘即可。

總結

“骨間後神經卡壓綜合徵”

因為不太常見,所以還是建議交由專業康復師、物理治療師診斷與安排治療。若你已嘗試了以上的方法超過一週仍然不見改善,務必要至醫療院所尋求專業的協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