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由 收藏馬未都 發表于 藝術2022-10-06
簡介拍打身筒的步驟是在月阜(也就是近代所稱木轉盤)上進行的,使其在一定速度內旋轉,以帶著圍好的泥片旋轉起來,制壺人一直手放在圍片的內部,另外一隻手手握“椎”,近代稱為拍子,在旋轉的月阜上,雙手操作,進行均勻的拍打

紫砂壺如何製作

紫砂器製坯是不能拉坯的,因為手拉坯的壺身是利用慣性離心力的作用,手拉出的,真正的紫砂泥因為砂性重,顆粒感很強,所以無法承受離心力,會拉破,根本不可能手拉成。真正的紫砂壺只能反覆敲打、捏製製作成型,由於工藝的限制,早期紫砂壺以及紫砂製品產量極低,工藝極高,流傳下來的都是極品紫砂壺。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我們來看一個文獻:根據清代周榮的《宜興瓷壺記》所記載:“今吳中較茶者壺必宜興瓷雲,始萬曆間大朝山寺僧(金沙寺僧)傳龔春。龔春者,吳氏小史也,至時大彬,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刳(kū)山土為之。龔春更斫(zhuó)木為模,時悟其法,則又棄模而所謂削竹如刃者,器類增至今日,不啻(chì)數十事”。根據上面的文獻我們發現(出圖):日用陶器階段(紫砂出現之前):陶器——泥條盤築、拉坯等成型工藝技術;第一階段(紫砂壺出現及萌芽):以金沙寺僧為代表——手捏成型;第二階段(草創階段)——模製成型工藝;第三階段(成熟階段):時大彬——棄模,泥片成型。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所謂的泥片成型,基本方法上有“打身筒”和“鑲身筒”兩種。

、“打身簡”成型方法:紫砂壺打身簡的成型方式是紫砂壺圓器的主要成型方式,其成形步驟大致如下。

(1)練泥;

(2)打泥片、泥條;將練好的泥料,用手掌搓成相應的泥條,在近代稱為“泥路絲”。之後,再將厚薄均勻的“泥路絲”放在桌面上,用木搭子進行拍打,拍打好的泥片必須厚薄一致。分別拍打成7塊圓形的紫砂泥片和一條完整均勻的紫砂泥條。接著,根據所需要泥片的尺寸用“牆車”裁出泥片的長度和寬度,這幾個部分包括底片、滿片、假底、口準片、蓋板片、蓋虛片、頸箍片、圍片等紫砂壺器型所需的不同部位,根據不同的部位所需要的尺寸大小,裁切成相應的泥片大小,這個根據不同制壺藝人制不同器型、紫砂壺大小等;

(3)圍泥片;將裁切好的泥條粘附在月阜(也就是近代所稱木轉盤)上,手持泥條邊緣,自內向外圍成一個圓形,使泥片的首部和尾部相接,再用脂泥將相接處進行銜接,將銜接處壓牢縫合,使其嚴密,不漏銜接痕跡。

(4)打身筒;這是製作圓器中最為關鍵的成型步驟。拍打身筒的步驟是在月阜(也就是近代所稱木轉盤)上進行的,使其在一定速度內旋轉,以帶著圍好的泥片旋轉起來,制壺人一直手放在圍片的內部,另外一隻手手握“椎”,近代稱為拍子,在旋轉的月阜上,雙手操作,進行均勻的拍打。這時,原本的圍片慢慢變成拱形,最後形成有弧度的圓器。之後,再將底圓銜接於拍好的身筒的底部,敷上脂泥,銜接緊密。最後,將滿口也相接與圓口處,敷上脂泥,同樣也使其緊密,不露銜接痕跡。此時圓器的身筒已經制作完成。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二)紫砂壺方器的“鑲身筒成型法”製作過程:

紫砂壺鑲身筒成型法主要用於製作紫砂壺器型中方器的基本造型。

(1)練泥;將已經練好的泥料搓成均勻的泥條,做好“泥路絲”,並且裁切劃分成均勻的泥條,數量根據所需要壺型的片數。使泥料具有更好的塑造性,同時保證氣孔的分佈更加均勻。

(2)裁泥片;將裁切好的泥塊拍打成均勻的泥薄片,使其平整均勻,在裁切泥片時,使用斜切,以便下一步更加方便的進行銜接。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3)鑲身筒;在月阜上,將已經裁切好的泥片按照構思好的器型,進行鑲接的步驟。將需要銜接的泥片相接處敷上脂泥,對準鑲接切口,逐片鑲接。同時,不斷調整鑲接形狀。

(4)拍身筒;將鑲好的身筒,進行拍打,使其銜接更加嚴密自然。

(5)鑲滿片和底片:在已經鑲好的身筒上口鑲上滿片,身筒的下部鑲上底片,滿片和底片分別用脂泥閉合完整,不留空隙。此時,一個完整中空的方形紫砂壺身筒已經制作完成。

收藏馬未都:紫砂器是如何做出來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