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由 國學新知堂 發表于 藝術2022-10-05
簡介《易經》在實質上是四氣四象陰陽學說在占卜事務中的應用

孩子學易經先讀嗎

一、學國學不一定要從《易經》學起

《易經》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是一本很神奇的書。為什麼說它很神奇呢?是因為它的內容尚未被我們正確理解。未知加上一些人為的神話,就成了某個神秘的東西。

有人說《易經》太難讀了,但問題是即使我們遍讀國學知識,仍舊無法讀懂它。我們就要奇怪了,究竟哪些內容才是幫助我們理解它的基礎知識呢?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易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很多學者都想登堂入室,窺探其中的奧秘。但是又畏其深奧難懂,試圖尋找一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道路。但是即使我們遍讀易學與國學書籍,仍舊無法讀懂那些文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易經》不是易學,也不是國學。我們能否讀懂《易經》與能否學好國學是沒有關係的。這意味著學國學不必一定要從《易經》開始。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二、《易經》難以解讀的原因

《易經》是周代的官書,它是官學時代的產物。距離我們很久遠了。不僅如此,它距離它的第一批研究者也是很久遠的。

春秋戰國時代的學問是私學興起後的產物,它繼承了周代的官書,《易經》便是其中之一。孔子崇尚周代文化,將周代遺典用作教育後學的教材。後世儒家才有《詩》《書》《禮》《易》《春秋》的五經之說,並將《易》列為群經之首。但不等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學者已經成功解讀了《易經》。

史傳孔子作《易傳》,但這不過是後世為提高《易傳》地位的假託之辭,不足為憑。退一步講,假使《易傳》為孔子所作,也並不就意味著《易傳》已經成功解讀了《易經》。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但後世學者卻一味迷信《易傳》言論,演繹出八卦象八物的工具用於解釋卦理與經文。牽強又不能自圓其說,這意味著《易傳》對《易經》的解讀是有問題的。但是人們又不能超脫《易傳》言論,另立新說以解釋卦理與經文。

八卦符號究竟是誰畫制的?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義?《易經》並沒有交代這些問題,但《易傳》卻說伏羲畫制了八卦,並用它們象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事物。

這個意見影響了國人兩千多年,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為什麼《易經》解讀不能有所突破,就是因為人們不能超脫這些言論。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三、重新考察八卦起源及其意義的問題

八卦即非伏羲所創,更與天、地等八種事物無關。若要理解卦理與經文,我們需要重新尋找八卦起源及其意義的答案。

很多人以為,古人看到了自然界中雌雄、剛柔、男女等對立現象,形成了二元論的思想,建立了陰陽概念及學說。

但我們根據研究認為,陰陽學說是透過對四季迴圈以及與之伴隨的物象變更的觀察而建立的。所謂陰陽就是指寒暑二氣。寒涼為陰,溫熱為陽,所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春氣溫而不熱,暑熱之漸,所以稱小陽,古稱少陽。夏氣炎熱,暑熱之盛,所以稱大陽,古稱太陽。秋氣涼而不寒,寒氣之漸,所以稱小陰 ,古稱少陰。冬氣嚴寒,寒氣大盛,所以稱大陰,古稱太陰。所以古之太少即今之大小。

春時萬物發生,由裡出外,古人概括為生。夏時萬物蕃秀,洩氣於外,古人概括為長。秋時萬物收斂,由外之裡,古人概括為收。冬時萬類閉藏,深居於裡,古人概括為藏。

春夏秋冬四時迴圈,溫熱涼寒四氣交替,物象以生、長、收、藏四象變換。古人將這一現象總結為四氣四象的陰陽學說。這個學說的符號語言就是四象卦,四象卦分別由兩個爻組成,我們又稱之為二爻卦。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八卦與六十四卦都是以二爻卦和四氣四象的陰陽學說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而不是伏羲氏觀物取象畫制。《易經》在實質上是四氣四象陰陽學說在占卜事務中的應用。

在古代六十四卦是卜具,而六十四卦的意義是以四氣四象學說為基礎演變而來的。理解卦理與經文意義沒有四氣四象學說這個基礎是不成的。傳統易學迷信《易傳》言論,所以在經文解讀上不能有所突破。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四、從文化的角度看待《易經》,它是我們瞭解古人的一扇視窗

在這樣的觀下,占卜的筮法與《易經》一書的出現,是一個自然的文化現象,而不是某個天才創制。

古人信仰神明,事事決斷於神明,所以就有探問神明旨意的需要。在這個需要的驅動下,古人結合了當時人的哲學成就,創造了卦象,並以之為卜具,進而發展出筮法的占卜術。《易經》便是筮法的原理,古代卜師筮卜時必備的工具書。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我們今天學習《易經》不是要學習筮法或占卜術,而且透過它所承載的歷史資訊,研究古人的思想和生活。它是今人瞭解古人的一扇視窗,是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易經》與科學無關,但它是古人哲學思想在古人生活過程中應用的產物。那些試圖透過經文發展哲學與科學新大陸的思想是靠不住的。

所以,我們今天研究《易經》,一定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清醒的頭腦,不為成見所惑,不迷信成見,敢於懷疑,勇於創新。

學國學一定要從《易經》學起嗎?

做學問不能走神話言論與其作者的路子,《易經》是人類思想的創造物,就一定能被我們的理智理解。《易經》不是天書,天底下也不可能存在天書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