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由 三聯美食編輯部 發表于 藝術2022-09-28
簡介而很少有人知道,樂山是麻辣燙的發源地,在其作為源頭的五通橋牛華鎮,原始的麻辣燙形似缽缽雞,起源比缽缽雞更早,它是用竹籤穿好串後,放在熱鍋裡煮,在別處也叫串串香

樂山豆腐乾夾蘿蔔絲叫什麼

小城美食多

作者 / 黃子懿

相傳缽缽雞發源於清代,但據黃江龍等人考證,缽缽雞實則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那時改革開放初興,

善於調味的樂山人將本地土雞浸著紅油拿到街上售賣,

缽缽是土窯燒製的,土雞敞放於鄉下,一身跑跑肉。這道小吃以雞為主,涵蓋雞肉與雞雜。當時,買下整隻雞過於奢侈,賣家一般就用竹籤把各部位穿上,方便買家自選,能吃多少是多少。

樂山民間自古就有了把竹子削成竹籤,再串制食材的習慣。今日的四川人,都把其喊作是串串和籤籤,結賬時會喊一聲:“老闆兒,數籤籤!”食材切割後用竹籤串起,就成了小份,適應了那個年代的生活水平,後來逐漸有了串串游商、小攤小店,

進而延伸到今天的缽缽雞和麻辣燙等。這些竹籤上的食物,都是在樂山發揚光大的。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竹籤源於樂山盛產竹子,

種植面積近200萬畝,沐川縣、犍為縣都被一片竹海覆蓋,再往南即是蜀南竹海所在地宜賓。因而用竹子做竹籤,在當地的使用就像四川茶館裡特有的竹椅一樣普遍。

黃江龍說,樂山最早的串串食品來自當地小吃夾絲豆腐乾。這種小吃是在油炸過的酥脆豆腐乾中夾入蘿蔔絲,配上特有的甜酸汁水,最後撒上辣椒麵、花生與黃豆粉等,一根竹籤能穿上4~5個夾絲豆腐乾。這道小吃起源於明末清初,江浙移民入川來到樂山後,帶來了當地的蘿蔔絲餅,那時川人沒有吃餅習慣,移民入川后就用油炸小豆腐來夾蘿蔔絲,再用竹籤穿起固定。

穿串後也更方便食用,一口剛好一個,乾脆利落。

這種便捷與佔有,在麻辣燙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麻辣燙現在的代名詞是張亮與楊國福,需要顧客自選不帶竹籤的菜品,由店家煮好後用一大碗裝著端上來。

而很少有人知道,樂山是麻辣燙的發源地,在其作為源頭的五通橋牛華鎮,原始的麻辣燙形似缽缽雞,起源比缽缽雞更早,它是用竹籤穿好串後,放在熱鍋裡煮,在別處也叫串串香。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牛華鎮位於岷江之畔,匯流的三江水在此奔騰而下,在宜賓匯入長江。夏日的雨季,牛華鎮炎熱而潮溼。麻辣燙的起源,來自岷江上的縴夫,由於樂山附近水流湍急,逆水行舟困難,縴夫和船工必不可少。他們在拉縴之餘,

於江邊壘起石塊,生火煮湯,就地取用便捷食材,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聊以果腹,也驅寒袪溼。

後來有小販看到了商機,便將菜品穿著竹籤、挑著扁擔售賣。

真正讓麻辣燙走向市場,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五通橋自古產鹽,是一個鹽業重鎮,三線建設中308廠、亞西廠等大企業遷入,使五通橋成為川西南重要工業基地。

改革開放後不久,國企改制流行,大量職工下崗後開始自謀出路,一些人選擇在街邊擺賣這種燙吃的小吃。這種小吃因門檻和成本低,成了那個年代生計的保證。

牛華鎮現今多家麻辣燙的創始人都曾是下崗職工,其中不乏工會主席。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麻辣燙售價也十分便宜,最初只要幾分錢一串,適合做勞工階層的果腹之物。

在牛華鎮,週記麻辣燙的生意是火爆的。這家店開在沿岷江南下的104省道邊,有三個店面,桌子上百張,還有一個連排的門臉閒置,一般在節假日等人流最火爆時才開放。一個週三的傍晚6點,飯點剛到,僅4萬人的小鎮就熱鬧起來,食客們把百張小桌填滿。週記麻辣燙現在的負責人是周虹偉,他是創始人周慶中和孫容夫婦的侄子,戴黑框眼鏡,一副書生模樣。周虹偉告訴我,現年50多歲的周氏夫婦最早是在外打工,上世紀90年代回鄉後看了麻辣燙流行,由此開始學做起來。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麻辣燙的關鍵也在於調味,首要是鍋底。一口口煮鍋遠觀看似火鍋,但仔細辨別,卻跟火鍋不同,

麻辣燙用鍋更小、更深,鍋底湯也有不同,火鍋湯底的基礎是牛油,撥開表層滿是鮮紅;但麻辣燙鍋底,聞著不會那麼濃重,撥開之後鍋底見清,以清油為主。

“鍋底都是要加中草藥的。”周虹偉說,其麻辣燙所加的中草藥大約一共十幾種,是機密,主要是對辣味起抵衝作用,也祛溼驅寒,因此相對火鍋更健康一些。

第二個調味的關鍵在於蘸碟,這是口感成敗所在。牛華麻辣燙店裡,

食客無需自己調配蘸料,所有蘸碟都由店家親自配好,配餐檯擺著幾十個蘸碟,

服務員像機器人一樣,按照順序挨個放料。

這蘸碟,源於早期調料的幹碟,最初麻辣燙菜品燙出後不夠入味,當地人要就一盤幹辣椒吃,所謂

“八十年代街邊站,電杆腳下燙串串。一口砂鍋幾樣菜,一盤幹碟大家蘸”。

隨著時間推移和麻辣燙普及,蘸料越來越講究,辣椒、花椒、芝麻等調料要遵循一定精確比例,還衍生出了油碟,後者不僅有比例要求,香油等用料也要特別定製,“火鍋的香油味道很重,會把食物和其他調料的味道沖掉了,麻辣燙的香油要輕一點”。

味在樂山:“籤籤”小史

我嘗著幹油兩碟入口,感覺口感比火鍋更充盈。

同去的攝影師嚐了後說,下次去成都不吃火鍋了,就吃麻辣燙,“感覺差不多”,價格卻更親民。現在這家在牛華的店是週記起源店,竹籤8毛一根,鍋底10元,人均50元能吃得很飽。周虹偉稱,鍋底他們是虧本在賣,人工穿竹籤也會耗掉更多的人力物力,店鋪是靠著菜品的走量盈利。之所以如此,也是想讓麻辣燙保持最初的底色,對小鎮上的熟客友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