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由 收藏家雜誌 發表于 藝術2022-09-22
簡介褐彩裝飾最早出現在越窯,其他博物館館藏藏品中有見到三國時期青釉褐彩瓷

青瓷熊燈有幾個

西晉 青釉瓷熊燈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西晉青釉瓷熊燈

口徑10、底11。8、高12。5釐米。瓷熊燈,整體由燈盤、熊及托盤組合而成。由一坐熊用雙手支撐起燈盤,身體刻劃出細線紋,代表鬃毛。熊的神態處理準確、生動,為極具意趣的佳作。燈具下方為三足托盤。此燈造型別致、古拙,通體施青釉,略泛黃。

中國古代文明源遠流長,燈在我國也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據考證,最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成熟的燈具出現。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時期,燈燭在作為照明用具的同時,也逐漸成為祭祀和喜慶等活動不可缺少的必備用品。在三國兩晉時期,制瓷技術趨向成熟,青銅燈具走向衰微,陶瓷燈具尤其是青瓷燈具開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銅燈,成為燈具中的主體。青瓷熊燈造型在當時比較常見,屢見不鮮。這一時期常被引為代表的是南京清涼山吳墓出土的三國青瓷熊燈。

西晉 青釉瓷獅形器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西晉青釉瓷獅形器

長14。5、寬6。5、高8釐米。明器。插座、燭臺。俗稱“辟邪”。獅呈俯臥仰視狀,昂首瞪目,齜牙咧嘴。背部有一管狀插孔。毛髮用細線雕刻而成,尾部呈下垂芭蕉葉狀,頭部刻劃細膩,長尾垂貼,四肢蹲伏,彷彿隨時都要一躍而起,整體造型生動。通體施青釉,胎釉緊密結合,釉色圓潤而有光澤。

獅形器的流行時代是兩晉到東晉前期,兩晉南京地區和寧紹平原墓中出土甚多,東晉晚期以後逐漸消亡。關於其用途一直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的說是水注、水盂,有說是燭臺、長明燈,還有的乾脆是以其形狀稱之為獅子。《中國陶瓷史》中有說到:“獅形燭臺過去被定為‘水珠’,認為是盛水的文具。它的成型方法與當時盛行的蛙形水盂和斂口扁圓腹水盂完全不同,後者是拉坯成型,有一個器壁薄而光滑的扁圓形腹以貯水。辟邪燭臺則用模印法對接成型,器體厚重,內壁凹凸不平,有管狀口而無流,不像盛水的樣子,也與硯、筆筒等文具不相匹配。所以從實用、形態和體重來看,都應以用於插燭照明為宜。”這也是目前學術界比較流行的看法。

東晉 青釉點彩瓷罐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東晉青釉點彩瓷罐

口徑18。5、腹圍69、底徑10。5、高15釐米。點彩瓷罐,侈口,圓唇,束頸,溜肩,弧腹,平底。肩部貼飾對稱橋形四系,罐身以褐彩點綴圓形和三角形等幾何紋圖形。胎質緊緻,施青釉不及底,釉色泛黃,有光澤。

褐彩裝飾最早出現在越窯,其他博物館館藏藏品中有見到三國時期青釉褐彩瓷。但使用褐彩來裝飾的應該是晉代,之後窯口如唐長沙窯、嶽州窯、四川邛窯、五代北宋浙江婺州窯、龍泉窯等都見有這種裝飾。

南朝 青釉龍柄雞首瓷壺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南朝青釉龍柄雞首瓷壺

口徑12。5、腹圍67、底徑18、高41釐米。盤口、束頸、腹部下收,平底內凹。肩部雞首高昂,飾有羽狀雞冠,粗頸,鼓睛。執柄作龍首狀,自肩部伸長頸而出,銜至盤口沿。肩部安對稱橋形系,通體施黃釉。器型尤為高大,造型新穎,為同類器物中罕見。

雞首壺是在西晉時期出現的,很具有代表性,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器型。西晉雞首壺大都雞首小尾,發展到東晉時期,雞首高昂,雞尾成把手。南北朝至隋代的雞首壺,器型比前代的更為瘦長。

南朝 青釉鋪首瓷罐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南朝青釉鋪首瓷罐

口徑13。5、腹圍62、底徑12、高18。5釐米。直口,圓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貼飾兩個對稱獸首,紋飾精美,做工精良。施青黃釉不及底,釉層均勻光亮。

中國古代文獻有可見關於鋪首的記載資料不少,大多是記載建築上的鋪首為多,出土明器及畫像石上的鋪首資料較為少見。鋪首出現在陶瓷上,可追溯到二里頭文化時期。漢代陶瓷器上如陶壺、樽等器物上常有左右兩邊對稱或三點等距分佈的鋪首,這些陶瓷器上的鋪首大多采用貼塑的方式製作。鋪首出現在陶瓷器上始於夏代,興盛於漢魏晉時期,唐以後則趨於罕見。

南朝 青釉佛像瓷香薰

從台州市博物館藏的精品瓷器中,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

南朝青釉佛像瓷香薰

口徑9、通高20、底徑12。5釐米。瓷香薰分上下兩層,子母口,可以啟合。上半部分的做工精細美觀,頂端是兩層仰蓮瓣中間端坐一仙人,圍繞仙人有四個小洞,當焚燒香料時,煙氣便能飄逸而出。蓮瓣下貼塑若干螺紋狀,猶如燃燒的火焰。下半部分為盤口狀託,平底。通體施透亮青釉。

香薰的源頭最早出現在何時,學術界尚無定論,但其發展是有跡可循的。至漢代有關香薰活動的記述開始豐富起來。漢武帝時國力強盛,香料成為外邦進貢的主要物品。西晉張華《博物志》中記載有西域使者進獻香料的故事。漢代宮廷對香料的使用十分普遍,祭祀、日常生活、藥療皆可焚香。香薰活動盛起,焚香時所用的器具也非常多樣化。香盛、香匙、香壺等都是必備物件,當然最核心的還數香爐即燻爐。香薰從上古祭祀儀式流傳至漢代、魏晉時期進入世俗生活,在大量的需求下,促進了香薰器具的製作水平。香薰對於崇尚精神境界的魏晉人來說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是追求得道成仙意識下的精神享受。

中國陶瓷考古之父陳萬里曾經說過:“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台州位於浙江東部沿海地區,是浙江省11個地級市中的一個,因地理位置和歷史傳承,陶瓷對於台州博物館很重要,基於以上種種台州博物館對於瓷器品類文物的徵集非常重視,自開館以來,陶瓷庫建設就是藏品徵集的重中之重,經過在館工作人員幾年的不懈努力,現今台州博物館瓷器藏品從開始基礎薄弱的情況轉變為現在在數量和質量上皆已初具規模。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博物館徵集更多精彩的瓷器藏品。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4期《台州市博物館精品瓷器鑑賞》

作者:李妍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