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由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發表于 藝術2022-09-21
簡介所以安祿山後有安慶緒,安慶緒後又有史思明,無疑後面還會有其他的造反者

安祿山後面是誰當皇帝

“安史之亂”在我們歷史上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場造反從開始到結束都很荒唐,但對於我們全中國的歷史來說卻是改變程序的一次造反。然而世人不知道的是“安史之亂”的主謀之一的安祿山在造反一年後就被殺了,既然如此,為何這場叛亂還持續了八年之久?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這裡面就有很多不被我們世人熟知的原因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安史之亂能夠長達八年的原因。其實這還有一個民間的野史故事,據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場“妖風”。當時安祿山已經被安慶緒給斬殺了,當時的安慶緒雖然有這樣的戰功,但面對實力強大的唐軍還是在節節敗退,甚至被唐軍逼到鄴城苟且。畢竟郭子儀和李光弼帶著將近六十萬的大軍,安慶緒面對被包圍的境遇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消滅。畢竟他已經撐到極限了,挺了四個月之久,隨時都會崩潰。萬般無奈下他還是堅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知道了安祿山的同黨史思明,並且承諾只要他能幫助安慶緒解決眼前的這60萬大軍,他願意把皇位讓給他。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這也是安慶緒唯一的辦法了,畢竟當時的天下除了安慶緒和唐軍也就剩下史思明的十三萬大軍了。史思明也不是傻子,原本想的是等到唐軍滅了安慶緒他好坐收漁翁之利,登基稱帝。但沒想到安慶緒會找到他,而且還是低姿態的來求救。史思明也怕安慶緒窮途末路事後反悔,所以也不敢傾盡所有幫助他,只派出自己的5萬大軍,去支援安慶緒。所以史思明的5萬大軍對60萬的正規軍可以說唐軍必勝無疑。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剛開始也是這樣的,史思明的部隊節節敗退,眼瞅就要全軍覆沒的時候卻突然來了一陣妖風。這陣風颳得唐兵四處逃散,原本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此刻卻成了一盤散沙。大風過後,郭子儀的部隊退到了河陽橋,李光弼的大軍則返回了太原。就這樣,註定失敗的安慶緒竟然奇蹟般的死灰復燃了,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安慶緒又被史思明給誘殺了。這時的史思明對手就剩下唐軍了,甚至重新佔領了洛陽,更是氣勢如虹,威名赫赫。就這樣,原本啊安史之亂已經要被平息的時候,又死灰復燃,甚至勢力更強。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與其說是一陣妖風作祟,我們倒不如來說說讓叛軍死灰復燃的主客觀原因。唐朝一直壓不下去造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但缺乏主帥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唐玄宗成為太上皇,唐肅宗上位。這位唐肅宗就成了平定“安史之亂”實際指揮者,但他不是軍人出身,自身的才能更是一般,不論是作為指揮者還是國家皇帝都作為平平。而且他還耳根子軟,容易受到身邊太監和皇后的擺佈,所以這指揮能力更不用說了。在我們歷史上還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說法,自身能力一般不說還不願意啟用良將。因為他害怕啟用的將軍會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平定叛軍後,自身再成為第二支叛軍。所以安史之亂一直都沒有專業人士的大統帥。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其次就是節度使們不賣力。一場風能吹散正規軍六十萬嗎?這恐怕是天文奇談。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軍借題發揮,不肯出力,正好藉著這股風宣佈撤退,退到自己鎮守的地方,遠離是非之地。這也是難免的,畢竟大家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安慶緒這樣的亡命之徒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魚死網破之的舉動。而且唐玄宗和唐肅宗對於地方的節度使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關愛。這也造成了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安祿山就是典型,中央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他了。節度使們面對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是不肯出力的,畢竟戰後重新洗牌,利益分割的前提就是自身的勢力。只有擁有足夠強的實力戰後才有足夠和中央對話的底氣。

安祿山造反後不過一年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卻延續了八年?

客觀原因就不用說了,造反的結果無論與否,對於底層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激勵。安祿山就是他們最好的例子,安祿山從一個邊鎮將軍,透過造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當上皇帝了。這樣上位的方式實在是一種捷徑,對於底層的叛軍來說實在是太具有誘惑性了。所以安祿山後有安慶緒,安慶緒後又有史思明,無疑後面還會有其他的造反者。所以這就是個死迴圈,想要解開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