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由 野馬怡雯 發表于 藝術2022-09-19
簡介而在歐洲中世紀,戰場上也有一套嚴格的規矩,譬如說抓住對方一個騎士,只要他起誓說會付你多少贖金,你就可以釋放他,他會嚴格遵守規矩送錢給你云云

歐洲中世紀是中國什麼時候

中國的春秋,以及英法百年戰爭、德國的三十年戰爭,都是這樣的戰爭。相對而言,近代以來的戰爭就很少有曠日持久的,最大規模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戰只打了五年,二戰只打了六年,如果僅以持續年頭論,很容易得出現代人嬌貴,不如古人能打的感覺。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舉個例子,秦穆公和晉國作戰,打到危難之際,突然從山裡殺出幾百個野人,打退包圍秦穆公的晉國軍隊。當時秦穆公很奇怪,你們野人從來不參加戰爭,咋這時候出來救我呢?野人就告訴他,從前俺們曾不小心吃了你的馬,你不但不治罪,還說吃馬肉不喝酒就會傷身,於是賜酒給俺們。因為這個緣故,俺們這次捨命來幫你。

這自然是個特例,所謂的野人其實就是農民,按照春秋的規矩,他們是沒有參戰資格的。所以春秋每次打仗,農民都會聚在遠處看熱鬧!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春秋之際,誰能參加戰爭呢?必須是有身分的人,所以平民不行,奴隸更不行(商紂王就是違背了這一條,導致了自己的亡國)。能上戰場的,起碼是“士”。顧頡剛先生就曾說,“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故謂之‘國士’以示其地位之高。”

正因為參加戰爭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所以在早期,確實打仗很講規矩和禮儀。宋襄公在與楚國開戰之際拒絕擊敵於半渡,理由是:君子不幹這種二皮臉的勾當,要打,那就等對手排好隊,大家公平交手。後人都覺得宋襄公有點傻,但實際上這真是當時的戰爭規矩。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孔子的門徒,就更是如此。子路是孔悝的家臣,孔悝遭亂被困,子路趕緊去救援,結果打到一半,他的冠纓被砍斷,為了不有失君子風度,他彎腰撿帽子,結果被人砍成肉醬。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 ,但對子路的死,他其實是完全贊成的。

正因為這個緣故,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一般都很小,甚至往往一個早上就打完,打完吃早飯也不晚,所以有云:“滅此而朝食物”。而且開戰的地點一般都在兩國國境線上,即所謂“疆”,以此有“疆場”之稱。作戰雙方在開打之前還會打招呼,問對方:“你丫準備好了沒有?”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古代戰爭,頭一個講究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必須要師出有名,派使者去敵國告訴對方之所以要揍他的理由,並且不能趁人之危,比如不可以趁敵國國君過世等重大變故發兵攻打。第二個是不能在險要的地方阻擊敵人,必須要找個寬敞的地方,堂堂正正擺開陣仗幹一架。第三個是在對方沒擺好陣型之前,不能發動進攻。第四個是不能在對方已經受傷失去戰鬥力的情況下,對對方造成二次傷害。第五個是不抓花白頭髮的老人當俘虜。第六個敵人敗退逃跑時,不追,實在要追也只能追五十步。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而在歐洲中世紀,戰場上也有一套嚴格的規矩,譬如說抓住對方一個騎士,只要他起誓說會付你多少贖金,你就可以釋放他,他會嚴格遵守規矩送錢給你云云。要不然你在騎士朋友圈一散播他賴賬的訊息,他的名聲就完蛋了。

中國春秋、歐洲中世紀:經常打仗人卻死得很少,為啥

從這個角度講,戰爭從少數人的競技最終演變為誰也不能倖免的毀滅性事件,其實是一種文明的倒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