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由 星漢古韻 發表于 藝術2022-09-12
簡介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和象徵之一的古建築油漆彩繪,在我國境內不但分佈廣泛而且歷史悠久,從上古時期繪畫出現之後,勤勞勇敢、富有智慧的古代人民就開始了繪畫與建築藝術的融合,在凝固的時光中展現他們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怎樣區分石獅子的公母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而中華文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而無斷裂的國家文明,所以,可以說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這些延續至今的文明形成了我們中國豐富而且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眾多的中華文化遺產中古建築油漆彩繪是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古建築油漆彩繪實際上就是古代人們在建築物上利用一定的物質材料繪製的裝飾畫,不但增加了建築物的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防水效能

,一定意義上也增加了建築物的使用期限。

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和象徵之一的古建築油漆彩繪,在我國境內不但分佈廣泛而且歷史悠久,

從上古時期繪畫出現之後,勤勞勇敢、富有智慧的古代人民就開始了繪畫與建築藝術的融合,在凝固的時光中展現他們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古建築油漆彩繪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的精神追求,它更是古代勞動人們對建築的實用價值意義的無限追求。

在古代,木質結構是當時建築物的主要結構形式,而木質結構建築材料在經歷較長時間後容易出現受潮或者是蟲蛀等情況

,人們開始在木材表面塗以厚重的紅色或黑色油以改善問題,進而增加了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實現了實用和美觀的結合,這也是古建築油漆彩繪歷史的最初。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不同歷史時期油漆彩繪的發展

(一)夏、商、周時期

雖然夏、商時期沒有留下來這方面的完整遺物,

但是根據若干商代貴族墓葬的夯土中遺留下來的表面呈硃紅色的饕餮紋和雷紋的模印

,完全有理由推斷這些表面塗色的雕刻技術已經使用於地面建築,特別是宮室、壇廟等高階建築。

文獻中還有“山節藻悅”的記載,是說在大斗之上塗飾山狀紋樣,在短柱之上塗飾藻類的圖案。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二)春秋、戰國、秦漢時期

由於像咸陽宮及始皇陵建築等原有之大木架構樑柱早已焚燬,

但還是可以根據文獻記載,秦宮建築舊時裝飾十分之華麗,由戰國至兩漢宮室中梁、柱裹以錦繡或塗色的形式

,想必在秦宮中也有所應用,同時一些綾錦織物的圖案也開始用於建築彩繪上。

(三)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西晉開始,佛教建築廣泛興起,諸如卷草、蓮瓣、寶珠等一些與佛教相關的花紋都成為建築彩繪的創作主題,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提高了以往的建築裝飾傳統。

至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彩繪的“疊暈”手法,除此之外,還有以梅杏為梁、香桂為柱、紅粉泥壁等記載,是頗為別緻的裝飾方法。

隋唐時期的彩繪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達到了較高水平。

唐代用於建築裝飾的紋樣主要有聯珠、卷草、團花、蓮瓣等。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四)宋代時期

宋代是中國古建築油飾彩繪趨向成熟的時期,彩繪的表現手法也更為豐富,

宋代出現了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緣疊暈稜間裝、丹粉刷飾與土黃刷飾和雜間裝等型別。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五)元、明、清時期

在古建築彩繪發展過程中,元明是一重要階段和轉折時期。

在元代建築彩繪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做法“地仗”,地仗是古建築彩繪的重要組成部分。官式建築地仗工藝運用多且規範,民間建築地仗工藝運用少而簡略。

地仗使用材料有生熟桐油、灰料、白麵、血料、生石灰、麻線等。

地仗傳統工藝做法有二麻一布七灰,二麻六灰、一麻五灰、一麻四灰等

,經過完整的地仗工序後,木材表面就形成了一個平整的灰殼層,

它具有防潮、防水、防火的功能,對建築的木結構起到區域性保護作用。

中國古建築油漆彩繪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明清兩代,古建築油漆彩繪發展到了高峰,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

在明代彩畫中十分盛行的旋花圖案是旋渦狀的花瓣組成的幾何圖形,主要用於藻頭部位。

明代北方建築彩繪的重要特徵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而同時明代南方彩繪的形制,其等級可以線條做法劃分為三等,即上五彩、中五彩和下五彩。

古建彩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清代古建築彩繪主要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以及蘇式彩繪三大類。

和璽彩畫大多用在與皇家有關的建築之上。旋子彩畫常用於一般官式建築、寺廟主殿及宮殿組群的次要殿堂之上。蘇式彩畫常用於園林中的亭、臺、廊、榭等小型建築上。

最後,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精神”,只需幽幽清筆,繪就一方咫尺乾坤,淺勒一處精微天地,將萬物景狀臨摹成詩畫般的美。

中國古建彩繪,深涵東方建築文化之精髓,又極具古典色蘊之美,其內涵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哲思,將古老的傳說吟唱至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