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重走中國西北角|傳承花兒弘揚花兒馬小蘭帶領臨夏童聲合唱團小歌手登上央視大舞臺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藝術2022-09-01
簡介”孩子們的表演幕後(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傳承如今,馬小蘭老師的兒子也是合唱團的一員,年僅七歲半的他和另外一位搭檔在上個月赴北京參加了《童聲唱》節目,展示了《我家在臨夏》以及《茶碗舞》等民族歌舞

有個什麼亮的歌手

今年6月,甘肅省臨夏市童聲合唱團兩位“小歌手”精彩的花兒歌舞表演登上了央視的舞臺。兩位“小歌手”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童聲唱》節目中,生動表演《我家在臨夏》和《茶碗舞》等民族歌舞,並對東鄉族傳統習俗文化進行鮮活的展現。

“這就是孩子們參加演出的影片,主要就是代表我們東鄉族展示我們臨夏這邊的民歌花兒。”合唱團負責人兼聲樂老師馬小蘭欣喜地為我們分享著手機中的活動留影。

“你看這裡還有跟綠泡泡的合影!”她高興地說。

重走中國西北角|傳承花兒弘揚花兒馬小蘭帶領臨夏童聲合唱團小歌手登上央視大舞臺

孩子們與綠泡泡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花兒

臨夏,位於祖國西北黃土高原,古老的大夏河穿城而過,歷史上名為“河州”。古河州,有著這麼一個朝氣蓬勃的童聲合唱團,他們將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改編填詞,注入臨夏當地富有特色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等文化元素,創新成為一件件與時俱進、膾炙人口的花兒作品,走出臨夏,邁向全國性的藝術舞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這種小地方的人啊,去大城市演出的機會特別少,所以如果唱沒有特色的歌,到哪兒大家都會唱。但是我們的花兒,只有我們這邊唱的才好聽,才地道”,馬小蘭老師說。

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民族聲樂專業的馬小蘭老師經常帶著孩子們參加各地的文藝比賽。2019年,為了參加首屆瀋陽童聲合唱節,老師團隊們從臨夏全州七縣一市選出40名年齡在6-12歲的孩子,赴瀋陽進行為期20天的培訓。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合唱節上榮獲銀獎三級的好成績。

重走中國西北角|傳承花兒弘揚花兒馬小蘭帶領臨夏童聲合唱團小歌手登上央視大舞臺

合唱團所在的綜合培訓中心 劉柳柳/攝

“我們成立的初衷就是‘讓花兒進校園’,成為校園花兒。”

成立於2018年的合唱團在招生階段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部分家長和學生接受不了。“唱花兒啊,那不行。”說到這裡,馬老師無奈地笑了笑。

於是,她開始認真、耐心地解釋,“咱們的這個花兒吸收了原生態花兒的優點,加入了創新的內容,已經是洋氣的花兒了!”改編的主要內容,是沿用原來的令和曲調,再賦予新詞,成為新時代下為公眾喜聞樂見的藝術。

經過和非遺傳承人以及各位老師的數次商討,目前改編出來的“洋氣花兒”共有20首。“我們把簡譜發給七縣一市的音樂老師們,直接面向校園,可以更好的在年輕一代中學習和傳承。”

少年

作為臨夏州教育局直屬的公益性組織,合唱團的招生和培訓都是免費的。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來自學業和家庭的壓力,使得部分學生無法繼續參加培訓和演出,“我會給家長打電話說明孩子的條件很好,適合練習聲樂,但最終,她還是沒來。”說到這裡,馬老師眼神低垂,沉默良久。

“不過,有一名女孩透過合唱團開始接觸民歌,去年透過音樂這條路考到了四川音樂學院,當然也是民歌方向的。”她臉上又洋溢著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重走中國西北角|傳承花兒弘揚花兒馬小蘭帶領臨夏童聲合唱團小歌手登上央視大舞臺

馬小蘭 劉柳柳/攝

花兒是被譽為“大西北之魂”的民歌,內容豐富多彩,風格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亢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花兒賦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豐富的情感、文脈的連線及精神的昇華。對傳播花兒藝術矢志不渝的馬小蘭老師來說,花兒則不僅是自己的特別的愛好,同時也和自己發揚花兒所包含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真善美的取向有著關聯。

小時候,馬老師在父親帶回家的碟片中接觸到了花兒,併為之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時父親不是很支援我唱這些,覺得一個小女孩天天唱什麼情啊愛啊的,”她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的老師覺得我是一個好苗子,建議我去了專業的音樂班,直到後來考上大學,現在父親看到我成功的推廣了民族文化,才開始逐漸的認可和支援自己的事業。”

重走中國西北角|傳承花兒弘揚花兒馬小蘭帶領臨夏童聲合唱團小歌手登上央視大舞臺

孩子們的表演幕後(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傳承

如今,馬小蘭老師的兒子也是合唱團的一員,年僅七歲半的他和另外一位搭檔在上個月赴北京參加了《童聲唱》節目,展示了《我家在臨夏》以及《茶碗舞》等民族歌舞。

“以後我也想讓兒子走這個方向,因為別的小孩都喜歡類似於《孤勇者》這種流行歌,但他就喜歡唱花兒,所以經常主動地說要看我的演出。”說到這裡,馬老師滿眼的笑意。

在馬老師的微信朋友圈裡,內容大多是關於“花兒與少年童聲合唱團”的演出資訊。孩子們穿著富有東鄉特色的民族服飾,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開心地在不同的舞臺上載歌載舞。

“我還是想紮紮實實做出一些作品,傳承花兒的同時推廣和發揚花兒,要推廣給我們的全國人民看。”她說。

(作者劉柳柳、陳曉玲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張維民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來源:中國甘肅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