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省城書畫界憶“隴上大家”劉萬里

由 蘭州新聞網 發表于 藝術2022-08-27
簡介”巫衛東:發揚傳統筆墨再攀藝術高峰“如今,劉萬里先生的兒子劉德軍也是蘭州畫院優秀的專職畫家,他能取得今天的藝術成就,也是與父親早年的教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韋博文的畫值錢嗎

省城書畫界憶“隴上大家”劉萬里

講座現場

省城書畫界憶“隴上大家”劉萬里

劉萬里先生的兒子劉德軍

近日,紀念隴上著名書畫家劉萬里先生誕辰九十週年學術講座在甘肅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現場,不僅有國家一級美術師、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林經文為到場聽眾獻上的一場聲情並茂的學術講座,回顧了這位“隴上大家”的生平故事及藝術成果。更有應邀到場的省城書畫界代表也紛紛吐露心聲,用飽含情感的寄語表達了誠摯的敬意。

林經文:他是八十年代隴上書畫藝術的縮影

本次活動由甘肅省圖書館主辦,蘭州劉萬里藝術館承辦,旨在重溫隴上書畫藝術名家劉萬里的藝術人生,總結其孜孜不倦、無怨無悔追求傳統文化的豐碩藝術成就。

劉萬里(1931年9月5日——1980年5月2日),字鵬祖,甘肅蘭州人,原任甘肅美術家協會理事、蘭州市正寧路學校副校長、蘭州市文化館副館長等職。1948年,他考入蘭州鄉村師範文藝班,1958年拜師曹隴丁,1960年遠赴京華拜師於李苦禪先生門下。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劉萬里先生是甘肅書畫藝術界的一面旗幟性人物,他在國畫山水、花鳥、鷹、書法創作上作出了不凡貢獻。

“劉萬里先生對李苦禪畫派的繼承和發揚,為西北書畫傳承和後世藝術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日,率先亮相的林經文侃侃而談,獻上了一場題為《劉萬里書畫藝術簡論》的學術講座:“經過了四十年的歷史積澱,當代蘭州乃至甘肅的美術書法創作呈出現了一個很高的藝術層面,在百花齊放的今天,每當我們回顧歷史,回顧四十年前的甘肅美術狀況,劉萬里是一個我們無法忘記的人物,其藝術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他說:“甘肅雖地處偏遠,文人書畫相對薄弱,但自20世紀尤其抗戰以來,隨著敦煌藝術的發現與研究,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出現了暫時的西移。劉萬里先生的年齡段,剛好碰到了這樣一個以蘭州為中心的民間藝術圈子,在品鑑諸多名家作品的過程中得以提升自己眼力。所以說,劉萬里先生的書畫藝術是一個隴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一個縮影。而今天來紀念他、弘揚他的藝術,則有著很深的意義。”

韋博文:愛家鄉、愛朋友、愛學生的藝術家

當日,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畫院名譽院長、原省美協副主席及蘭州畫院院長韋博文也應邀到場,用真摯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本土書畫藝術家的深厚感情。

“劉萬里的家鄉蘭州市紅古區是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交匯點,是大通河和湟水河的交匯處,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進行繪畫創作的好地方。”韋博文感慨地說:“劉萬里先生的成長以及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與故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而且他在平日生活裡更是深受家鄉百姓的喜愛,對故鄉有著深厚的情誼。”

他說:“劉萬里好交朋友且傾心教育,對待友人或學生都十分熱情、親切,不僅贏得了書畫藝術界的良好口碑,還培育出了諸多優秀的書畫藝術家。我與他也是相交甚早,那時一起結交了很多畫家、書法家,共同度過了很多難忘的時光。”

韋博文表示:“當年,劉萬里還帶來了一代國畫大師李苦禪創作的不少作品,這些作品最後都留在了甘肅,對本土書畫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劉萬里所畫的鷹,雖是師承苦禪及古今多位名家,但可貴的一點是越到晚年及生命的最後時段,愈畫愈好。”

樊威:詮釋繪畫精神,緬懷大師風采

“這場講座非常有意義,而且今天到場的嘉賓之中,我與劉萬里老師的關係淵源也比較特殊一點。”中國美協會員、原省美協專職副主席、蘭州畫院外聘畫家樊威表示:“我的父親與劉萬里老師是世交,關係非常好,後來正好家又是住的門對門,父親也經常帶著我去劉萬里老師家裡聚會。”

“我記憶猶新的是,當時經常能見到的還有董吉泉老師,所以說我之後能走上繪畫的道路和他們這些老師都有著直接的關係。”他一邊回憶一邊說:“那時候,我經常會在旁邊看他畫畫,畫山水、畫松樹。他也一邊畫一邊教我,告訴我什麼是託筆,什麼叫做側鋒。”

樊威表示:“這場活動表達了對劉萬里先生的一種緬懷和思念,特別是還為到場的所有聽眾深入淺出的剖析了他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繪畫精神。我想,在座的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受益匪淺、非常值得。”

巫衛東:發揚傳統筆墨再攀藝術高峰

“如今,劉萬里先生的兒子劉德軍也是蘭州畫院優秀的專職畫家,他能取得今天的藝術成就,也是與父親早年的教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中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市政協委員、市美協副主席、蘭州畫院院長巫衛東表示:“最早知道劉萬里先生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家裡掛著一副他親筆書寫的對聯和一幅國畫《梅花》,當時老師告訴我劉萬里是甘肅著名的藝術家。所以,從小也就知道有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前輩。”

“經過這些年到蘭州畫院以後,對劉萬里先生的藝術造詣領略更為深刻。”他說:“作為西部省會城市,擁有這麼一位德高望重而且在全國立得住的藝術家,也是十分可貴的。甘肅一直是西域的一部分,自古便是具有獨特氣質的地域,但是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在全國層面還是處於一個劣勢。”

巫衛東認為:“從劉萬里先生的藝術水準來講,在建國以後傳承和繼承了藝術發展導向,尤其是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筆墨髮展的路徑,都能在劉萬里先生的作品中看的很清晰,這也可以看做建國後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發展的一個脈絡,在其整個筆墨世界裡都能體現出來。”

“今天來看,可以說我們西北也不缺有著深厚造詣的藝術家,缺少的是一個藝術環境,也缺少藝術家在全國整體環境中的清晰地位。”他感慨地說:“在今天首發的作品集中,我也是第一次系統地看到了他的書畫作品,真的很震撼,他的英年早逝實在令人感到遺憾。當然,還有我們甘肅千千萬萬的藝術家,一定會繼承和發揚這份傳統筆墨,將甘肅美術事業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劉德軍:在我心中,父親從未離開過

劉德軍的人生與藝術結緣,離不開父親劉萬里的薰陶和引領。從六七歲開始,劉德軍就在父親的指導下每日勤學苦練,與書法、美術日日相伴,在筆墨芬芳中度過了一個簡樸但美好的童年。

“造化弄人,49歲正值旺年的父親劉萬里先生因病早逝,當時90歲高齡的李苦禪大師,還在潸然淚下中為這位忠厚篤實的金城弟子謝世專門寫來了《劉萬里遺作展覽》七顆大字。當時的我還是一位高二的學生,父親早逝讓我深受打擊。”直到今天,提起父親當年的“不辭而別”劉德軍仍舊充滿遺憾。

“中國畫這條藝術之河有多深?我到今天趟了幾十年仍沒摸著底,這讓我對父親當年所取得的成就愈發感到敬佩。”他說:“想當年,父親從未停止對於藝術的追求,並身體力行地教育我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學生,他都滿懷著一份無怨無悔的愛,這讓他的形象變得更加深邃和慈祥。”

劉德軍感慨地說:“父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在實踐中不斷錘鍊著自己的藝術品格,並用他獨有的思維與創新精神走過了不平凡的藝術人生之旅。其實在我心中,父親從未離開過。因為,隨著甘肅藝術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當年父親這一代人播下教育的種子,如今已是百花盛開、桃李滿園。”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