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廢話文學大賽”

由 你是在哪 發表于 藝術2022-08-25
簡介因此,在說的人眼裡,不存在廢話,句句是精華

實用文是什麼型別的文章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最近,一種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文學火了,網友們甚至還辦了一場“廢話文學大賽”。

為什麼廢話也能走紅?它配叫文學嗎?

1

什麼是廢話文學?

在“凡爾賽文學”和“糊弄文學”相繼出圈後,一種新的文字梗正悄然出現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臺,被人們稱為“廢話文學”。

語言是真有趣,就是說了等於沒說。

“廢話文學”也往往用來形容一些個文不對題、不知所云、模稜兩可、打太極、繞圈圈的話。

當你看完一堆白紙黑字卻發現知識增長量毫無增加時,就會發出“說得很好,下次不許再說了”的嘲諷。

“廢話文學”的走紅,不在於它的傷害性多大,而是戲謔性與娛樂性的兼備,竟意外調配出“陰陽怪氣”“俏皮可愛”的畫風。

但我們要知道,文字的最大功能是為公眾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服務,能不能滿足資訊需求才是衡量媒體公信力的基礎KPI。

“廢話式報道”看似不痛不癢,卻足夠讓媒體的公信力在網友的唏噓聲更加雞肋。

2

廢話文學,大師最愛?

按道理廢話既然這麼廢,那不說不就行了嘛?

——不行(畫外音)

就書面表達來說,“廢話”文學大概有三類:

讀不懂的廢話可謂高深莫測。

比如哲學、語言學、考古學……語言詰屈聱牙,充滿專業術語。面對這類廢話,最多隻能勉為其難變廢為寶。

還有讀得懂的矯情,這類文章多屬於表達情感的文藝作品。

劉勰曾把寫文章分為“為情而造文”和“為文而造情”兩種。

為情造文的作品崇尚真情實感,能夠讓接受者受到感動而愉悅精神、淨化靈魂、昇華境界的雞湯,看似無用實則大補。而“為文造情”,注水就相當容易了,參見你的論文。

而最後這個費筆墨的廢話,就是形同空話了。

這種“廢話”有啥意義?愉悅自我?還是適應現實需要?

其實廢話並非全然無用,任何言辭都會傳遞資訊,即便是最簡單的咿呀和突然的驚叫,也有引起注意和傳遞危險訊號的功能。

比如在公關活動、明星宣告、緋聞洗白中得到教科書般的完美展示的“廢話”,雖然看上去說了等於沒說,但細品之後就能摸出味道。

朱自清大佬老早就聊過人們對語言表達認識的演變。談話的目的,多半不是傳達觀念,而是要哼哼。

因此,在說的人眼裡,不存在廢話,句句是精華。說話永遠有意義,只是看對誰而言。

魯迅在《秋夜》裡寫道:“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這是大師手筆。

但這樣的文字放到小學生身上給人的感受又是另一副光景。

所以很多時候,你吐槽的或許不是食材,只是廚師罷了。

此外,一些看似重複的廢話也是一種文學創作的手法。

陸蠡的《囚綠記》有著類似的表述: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於這片綠色……相較於“度過兩個月”,陸蠡的這番表述確實更能讓人感覺到對綠色的留戀之情。

電影臺詞中也有“廢話”,人們會把設定很多冗長且與電影情節沒什麼關聯的人物臺詞的電影稱之為“話嘮電影”。

不過在這類電影中,“廢話”反而是有內涵的。

導演昆汀的《落水狗》,粉先生拒付小費時,他提到“這些女士並沒有餓得要死,雖然她們掙得工資太少。如果我掙得工資太少,只能說明我自己不走運,沒有找到一份社會認為該給大錢的工作。”

在美國付小費已經成為多數人所接受的社會習慣了,他提出這樣的反對觀點可以說十分叛逆,但同時也值得細品。

而且廢話還能產生戲劇效果。

想象一下這樣的表述:我在北京二環有兩套房VS我有兩套房,一套在北京二環,另一套也在北京二環。

試問,哪一種炫富更欠打?

停頓、重複、突兀,這便是這類看似“廢話”文學的妙不可言。

3

廢話不廢,還很珍貴

那麼廢話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呢?其實很簡單,有社交就有廢話,有互動就有廢話,除非你選擇自閉,否則根本逃不掉的!

有心理學家更是指出,快樂的人往往廢話更多,因為廢話多的人總能讓人感覺到親切。

有人神煩廢話,有人就好這口兒——文人、學者、政客恐怕最愛官樣文章一類的空話了。

你覺得文字遊戲很無聊,但是,人類文明進化需要它。

蔡元培《論國文的趨勢及國文與外國語及科學的關係》說:“國文分兩種:一種是實用文,在沒有開化的時候,因生活上的必要發展的;一種是美術文,沒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時候不能不有的。”

但可惜的是,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廢話往往都成了抱怨、牢騷以及情緒的宣洩。

同事之間吐槽工作吐槽老闆,其實吐槽再多也改變不了現狀;夫妻之間為了芝麻蒜皮小事你來我往喋喋不休,其實是消耗對方的耐性與感情;朋友之間哀嘆生活不易人生艱難。

苦難確實需要交流,但話說過度就成了廢話。

廢話不是毫無用處,我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廢話。

綜藝節目《奇葩說》曾有過一個辯題——正確的廢話要不要說?

很多人最開始都是支援不要說的,因為太煩了,說來說去永遠是那麼幾句。

楊奇函用一番話,上演了絕地反殺。

同樣儲殷教授的一段言論也讓現場觀眾動容,他說:“說正確的廢話,經常是需要付出時間的。二十歲以前,你會覺得父母很嘮叨,四十歲以後,你會覺得有父母嘮叨真好。”

感情裡尤其需要正確的廢話。

脫口秀演員孟川說過一個段子,調侃老夫老妻的相處模式:“男人的策略是裝聽不見,女人的策略是再說一遍。”

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廢話是潤滑劑,越親密的人才越會說廢話。

廢話不是埋汰式的絮絮叨叨,而是柴米油鹽下的風花雪月。

錯誤的廢話才是無效溝通,咱不要把好端端的說話之道,變成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廢話之言。

那麼到底該如何有效溝通不“廢”的廢話?

第一句話,說出一個事實,不要添油加醋、不要談天說地、更不要加入你的腦補畫面!

第二句話,說出你的感受,我覺得很傷心,我覺得很緊張……這樣可以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第三句話,講出原因,再講出一個清晰的要求,也就是你的希望和打算。

我們會發現很多人擅長吵架,其實那只是各執一詞,吵完還後悔沒有發揮好。你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越明確就越準確。

牢記講事實、不評論、說現象。不帶議論的觀察,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另外,語言文字僅有不足一成的微弱效果;聲音聲調勉強能達到四成的效果;而肢體語言能傳遞出一大半的資訊。

所以聲音聲調和肢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相當重要,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最能使你的情感以最少的損耗傳遞給對方。

與人交往,講話注意三七分:三分吐槽七分激勵,相視而望盡顯真誠。掌握這個原則,變廢為寶,廢話就能變得彌足珍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