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湖州吳興區織裡鎮跑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加速度”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藝術2022-08-25
簡介快速“解題”,得益於織裡鎮讓老百姓解決矛盾糾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閉環執行的最後一塊拼圖:5月底,公安、信訪、執法、安監等9個下派鎮部門的負責人正式入駐“矛調中心”,有效加快了該鎮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的速度

湖州織裡鎮有個叫黃濟民的醫師嗎

日前,因工資糾紛,15名工人來到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尋求幫助。20分鐘後,織裡公安分局、勞動保障監察中隊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聚在了該中心二樓指揮中心,商議解決方案並各自“領命”:評估資產、梳理統計被拖欠工資、補籤欠款合同、組織聯合調解……兩天不到,這起原本至少需要7個工作日才能調處的糾紛,就以部分首付、其餘分期的方式達成了和解。

快速“解題”,得益於織裡鎮讓老百姓解決矛盾糾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閉環執行的最後一塊拼圖:5月底,公安、信訪、執法、安監等9個下派鎮部門的負責人正式入駐“矛調中心”,有效加快了該鎮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的速度。

前有綜合受理、勞動保障、綜合執法等9個視窗分類“接單”,中有打通多部門資料的智慧指揮系統自動“派單”,後有這些部門工作人員常駐調處,再抽調負責人入駐是不是多此一舉?

織裡鎮黨委副書記沈國強也曾猶豫過:中心鎮區有45萬常住人口,其中外來人口35萬,而這些部門一共才百來號人,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多次坐班“矛調中心”後,他還是下定了決心:來訪的不少問題,必須得這些部門相關負責人“出面”才能解決,一來一去反而浪費更多時間。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問題早一點解決,就可以讓他們早一點安心,多一分滿意。現有4。2萬個工商註冊經濟組織集聚織裡,其中僅童裝企業就有1。2萬餘家,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又快又好地調處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勞資糾紛等問題,既是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要前提,也是織裡全力打造“美好生活試驗區”的重要保障。

於是,織里人在“進一扇門、解千百難”的每一個環節上動起了腦筋。調解幹了七八年,該鎮社會治理辦副主任姚明海不怕“結”有多難解,只擔心在法律等專業問題上給來訪者指了彎路。而現在,“矛調中心”不遠處就是吳興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分中心和織里人民法庭織南審判庭,每天都有法官或律師常駐,隨問隨答。“前幾天,一位大伯在工地幹活時受了傷,跑來問怎麼申請賠償,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工傷。”時至今日,姚明海仍慶幸當時跑去諮詢了坐班的法官,“因為是退休後再工作,又是暫住居民,所以按人身意外傷害索賠,不但賠償金額差不多,流程上還比按工傷處理至少縮短了四五個月的時間。”

仔細檢視“矛調中心”的結構圖,處處都能體現這樣的用心。接待視窗邊上,一字排開的“平安大姐”“商協會”等各種社會組織工作室,都是該中心快速調處糾紛的好幫手。簽了廠房租賃合同、交了20萬元定金卻遲遲無法進駐的小方就是“體驗者”之一。“原租戶認為花10多萬元裝修卻只住了一年太吃虧,可又無法接受房東增加房租的要求。”小方告訴記者,像這種矛盾,三方如果都寸步不讓,不知要扯多久。“最後還是‘商協會’工作室出面,請來三方各自所屬商會的會長,以老鄉身份談情說理促成了和解,我和房東補貼了部分裝修款,原租戶也搬出去了。”

強化資源力量,做優一窗受理。日前,“矛調中心”調處了一起跨市糾紛。當地一家童裝企業因轉型升級需要,以裝置入股的形式引進了一套新裝置,但由於生產計劃的變化,新裝置一直未投入使用,導致外地的裝置中介公司和製造商在分紅上出現了分歧,後經調解,三方達成了“限期裝置除錯,逾期租賃裝置”的共贏之策。

和當事人主動找上門不同,這是一起由網格員摸排出來的糾紛。“矛調中心”負責人許樂介紹,為了加強源頭治理,織裡依託各村社矛盾糾紛調解站、168名專職網格員,推動矛盾糾紛調處從“滅火”向“防火”轉變,“早點介入,不但能及時化解矛盾,也避免了小摩擦變為大矛盾。”

多部門入駐、社會組織參與、網格化摸排……一步步落實,一點點完善,據統計,該中心自去年底正式啟動以來,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55件,化解率達99。7%。“我們還希望以此為撬動點,進一步加快從規範型治理向服務型治理轉變,讓老百姓離美好生活越來越近。”織裡鎮鎮長陳勇傑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