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由 書畫楹聯藝術評論 發表于 藝術2022-08-20
簡介藝術成就,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第二屆“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第四屆中國中青年優秀書法邀請展,北京十三、十四、十五屆書法篆刻精品展,曾榮獲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學成果榮譽

丁有繁體字幾畫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俯仰此生得天趣,興會所至豈人為。《蘭亭序集聯》,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門頭溝區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書畫院副院長柳清芬題寫。

柳清芬擅長草書。曾先後就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國家畫院,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

藝術成就,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展、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第二屆“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第四屆中國中青年優秀書法邀請展,北京十三、十四、十五屆書法篆刻精品展,曾榮獲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學成果榮譽獎,首屆中國女性書畫攝影大賽金獎,“首屆孔子藝術獎”提名獎,中華詩詞學會2006年度新會員入選作品榮獲一等獎,入選首都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其書畫作品及詩詞楹聯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全國政協禮堂、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首都體育館展覽,並在韓國、日本、等國家展出。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始建於唐初諸公二年,據說泉州大亨黃守恭夢想桑樹種蓮花,於是放棄了桑園建寺,原名“蓮花寺”。在唐玄宗開元(738)詔書諸州各建一座寺廟,因此改名為“開元寺”。

開元寺,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天王殿,抱柱一副楹聯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撰、由弘一法師書:

此地古稱佛國,

滿街都是聖人。

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年—1942年),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是著名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五十歲之後來到泉州,在承天寺定居。1942年圓寂於開元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藏經閣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錄劉鑑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為寺僧唸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

抱柱一副楹聯是信官陳名聲敬書:

甘露流香品超四大,

紫雲煥彩地闢三摩。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大雄寶殿”懸匾額是崇禎壬午仲秋(1642年),虞山孫朝讓書。

孫朝讓(1593年一1682年),明末清初藏書家。字光甫,號本芝。江蘇常熟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後遷江西布政使,明朝滅亡後,立志不侍二主,優遊泉林四十多年,始終不出任清朝官員,90歲時,無疾而終。其家世有藏書之風,祖父孫七政(1528~1600),與王世貞、汪道昆等人遊,以文采知名。

大雄寶殿,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一般的大雄寶殿,只有三尊佛像,而“開元寺”卻有五尊,稱“五方佛”。中間的一尊是釋迦牟尼,據說是唐玄宗的御賜佛像。餘者依次為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chù)佛,北方成就佛。

抱柱,一副楹聯是弘一法師書:

戒是無上菩提本,

佛為一切智慧燈。

左右,兩邊抱柱一副楹聯是丁亥吉日、穀旦,蔣平疇書:

鷲嶺三車不離當人跬步,

曹溪一指好看孤塔雲中。

外柱一副楹聯是明天啟大學士,張瑞圖書:

蓮座護祥雲名剎宏開登淨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甘露戒壇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甘露井

甘露戒壇,據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一個叫行昭的和尚於是在這裡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壇,遂稱甘露戒壇。南宋建炎二年(1108年)敦炤和尚認為戒壇不符合規範,又按《南山圖經》改建為五級,其間高低寬窄都有嚴格的限制。後經元、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的四重簷八角攢尖式結構。壇頂正中藻井採用如意斗拱,藻井下分五級,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似迴文織錦,結構複雜而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 24尊“飛天樂伎”,身系五彩飄帶,手持琵琶、二絃、洞簫、響板,輕歌曼舞,翩翩若飛。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在開元寺東西兩側有一座塔,與大雄寶殿形成“品”字,佈局。這兩座塔都是八角形,五層樓石塔都是仿木風格。開元寺,雙塔是中國中最高的一對石塔,經過明代泉州八級地震和颱風的考驗,雙塔依然屹立不倒,身上雕刻精美。

“東西塔”,傳說:這兩座東西塔,當時是由師徒二人主事,師傅起東塔,徒弟起西塔,建到塔尾,兩人都沒辦法下來。師父就句起身邊的一支雨傘展開跳落來,徒弟看見師父這樣做,也展開一支雨傘跳落來,結果徒弟卻摔做肉餅。

原來師父用的是布雨傘,跳落去就像降落傘,慢慢著地,所以平安無事;徒弟用的是紙雨傘,一跳落去,紙傘就破,結果徒弟摔死了。所以人就說東塔神西塔鬼。這本是無稽之談,沒有根據,但是它說明了一個道理,真功夫要真學到手,盲目模仿有時會走入死路。泉州有一個古話叫作“跟師傅跳落去”,大概就是來源於這個傳說,其實這只是一個寓言。

俯仰此生得天趣 興會所至豈人為 走進福建泉州開元寺 張桂守

“萬山第一”,碑刻,是宋代狀元王十朋題寫。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

聽黃守宮後人黃玉山說開元寺的故事:

這個“萬山第一”的碑刻,每一個字型都有含義。繁體字‘萬’字的寫法,叫作觀音打坐;‘山’字的寫法,是彌勒掀肚;‘第’字是洞賓背劍;‘一’字是鯉魚吐珠。”不僅碑刻字型的寫法大有文章,“萬山第一”也與“大開元寺”有關。黃玉山說,古時候寺院叫“山”,唐代始建的開元寺為全國最大,因此被稱作“萬山第一”、“大開元寺”。

作者:張桂守,“逐夢前行,不負韶華”,飽覽名山大川,遍訪名勝古蹟。拙作及藝術作品散見《中國楹聯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美術報》、《神州詩書畫報》、《書畫名家報》,易見網路《百度》、《今日頭條》、《騰訊新聞》、《藝術雜賞》、《詩詞軒》、《古村記》、《環球網·文旅》釋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