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由 左山堂 發表于 藝術2022-08-14
簡介Three 3畫國畫的不妨偷一些漫畫的本領,吸取漫畫家攝物之所能,一眼能抓住要點,舍其蕪雜,捕物見事,敏捷透徹

諧畫是什麼意思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作者簡介:

劉二剛,1947年生於江蘇鎮江。國家一級美術師。1959年從事美術工作,曾在鎮江國畫院十八年,《江蘇畫刊》編輯部八年。後調南京書畫院,專業畫家(現退休)。1985年起先後在南京、北京、上海及海外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曾參加“百年中國畫展”“中國新文人畫展”“新中國美術60年大展”。出版個人專集:《二十世紀下半葉•新文人畫•劉二剛》《畫裡畫外》《廟亭山隨筆》《午夢齋隨筆》《無悶集》《且文且想且畫》《一個宇宙一個人》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江蘇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

one 1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偷些漫畫本領

作者:劉二剛

有人看我的畫說:有些像漫畫。言下似是貶義。我不諱言,倒是忽有提醒,想想漫畫之於國畫的差異所在。查漫畫這一詞的由來,原來是一種水鳥的名字,李時珍《本草綱目》集解有云:“鵜之屬有名漫畫者,以嘴畫水求魚,無一夕之停。”是一種很辛勤的鳥,不知怎麼變成畫種了。明代有一幅《一團和氣圖》,想得絕妙,畫的是虎溪三笑,將儒道釋三家合一,題:偉哉三人,談笑有儀,合而為一,一團和氣。大概可算是早期的民間漫畫。梁楷的《潑墨仙人》和八大的《翻白眼的魚》,也可屬漫畫。還有京劇中的臉譜,儺劇中的巫神也非漫畫莫屬,只是那時還未用漫畫一詞。漫畫一詞真正的普及應歸功於《子愷漫畫》。1928年連載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週報》上,影響很大。以後又在《新民晚報》上發表,我在孩童時曾臨摹過。還臨摹過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應屬連環漫畫。

two 2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漫畫”一詞未確立時也有叫《寓意畫》《幽默畫》《諧畫》的,還有叫《諷刺畫》《風俗畫》的。顧名思義,這種畫本意是重在醒人耳目,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最大的好處是讓人看了圖後有所思考,有所啟示,可以讓人想上半天。今天已落入讀圖時代,漫畫又有稱“卡通畫”的,而與有著千年的國畫相比,有些像快餐,自然也時常失之簡單化。19世紀,社會動盪,文人畫逐漸衰弱,許多原因在畫家陳陳相因,筆墨毫無生氣,內容空泛,多是為畫而畫。中國畫如何創新,如何“筆墨當隨時代”?我們從齊白石的畫上看到了漫畫的東西,如《不倒翁》《人罵我我也罵人》《看你橫行到幾時》等。齊白石吸收了漫畫的誇張,將哲理寓於幽默之中的特長,必有為而作,同時沒有忽略筆墨中個性的作用,齊白石很好地把握了這個“度”。

Three 3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國畫家劉二剛:偷些漫畫本領

畫國畫的不妨偷一些漫畫的本領,吸取漫畫家攝物之所能,一眼能抓住要點,舍其蕪雜,捕物見事,敏捷透徹。漫畫往往不按常規出牌(這與瞎畫,醜化,心中無數是兩回事),這是需要獨具慧眼的。看豐子愷、關良、馬得、黃永玉、韓羽的畫都是國畫中的冷門,別具一格。好些畫國畫的瞧不起漫畫家,說他們不懂筆墨,而漫畫家自然也瞧不起畫國畫的沒有智慧。我視漫畫手段的“生動”“寓意”“傳神”與國畫都有相通之處,其題字的“畫龍點睛”尤為重要。畫國畫的吸取漫畫要防止不可成為說教的工具,不可走向滑稽或輕佻。如何將這“漫”字用到國畫上恰到好處,須因人而異,藝術本有其天性。筆下漫與不漫,本是教不出來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