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由 清雅閣 發表于 藝術2021-06-11
簡介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書者介紹:趙文敏本名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趙文敏是趙孟頫嗎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宣告:本文由清雅閣原創釋出,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趙文敏的字有很多藏鋒,每一次的藏鋒,把力量生生地收回到筆畫內部,然後讓這股力量,順暢而下,自然而然地寫出一豎、一撇、一捺。趙文敏人生的妥協中其實也有很多的艱難。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確實是有骨氣的舉動,但可能更可貴的,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而犧牲一時的自尊去隱忍、去前進。後者一定比前者更為艱難。可能因為可能因為趙孟頫仕元,所以千百年來他的字型一向被嘲諷“媚俗、綿軟”。可是他的字型雖然柔軟卻隱藏了很大的力量。仕元,所以千百年來他的字型一向被嘲諷“媚俗、綿軟”。可是他的字型雖然柔軟卻隱藏了很大的力量。,元朝給“文人地主”地位夠高了,實行類似包稅制,文人地主那真的和土皇帝沒區別,也就是斷了科舉,讓一些寒門讀書人沒了出路,可元朝滅亡都還有不少“文人”懷戀元朝時他們的地位。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文敏,行書拓本《止齋記》欣賞,筆法秀逸真書法

書者介紹:

趙文敏

本名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文敏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趙文敏

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推薦文章

  • 多經:策劃的五大價值

    多經:策劃的五大價值————————————————————————————————————多經策劃五大價值:業主推廣(人海戰術推廣、線上推廣、線下推廣)、產品篩選定位、產品促銷賦能、物業服務升級及參與者分工分配監督策劃...

  •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2022年關愛退役軍人成果展地鐵專列”於2022年12月31日正式發車,執行時長一個月,透過地鐵2號線專列六節車廂,詳細展示了2022年對退役軍人群體開展的黨建引領、宣傳引導、關愛幫扶等主要成果,車廂內透過車窗貼、座椅貼、電子櫃、看板結合...

  • 考古隊在山西發掘一純金棺材,為何至今沒開啟?專家:碰都不敢碰

    考古隊在山西發掘一純金棺材,為何至今沒開啟?專家:碰都不敢碰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這還是存在於千百年前唐朝的東西,考古人員也想一看究竟,但金棺材外繫了一個紅綢帶,並且打了個蝴蝶結,起先在開啟銀槨後,映入考古人員眼簾的就是這條紅綢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