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由 羊城說書人 發表于 藝術2022-08-04
簡介那回到考試上,朱熹,曾經給四書寫過注,也就是寫過自己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但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可明朝統治者不管,為了統一思想,硬性規定所有的考生都必須按照他老人家當年的思路來答題

八股文簡單嗎

又到每年放榜時,每年這時無數的孩子與和父母都翹首以盼,這一刻不知多少學子和家庭的命運被改寫。而那些文科、理科狀元更是一時間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在這一點上中國自古如此。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中國科舉制度最早始於隋朝,唐、宋也有但名額特別少,後在明朝真正發揚光大,並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取士形式——

八股

八股

八股起於朱元璋,卻影響了後世五百多年的中國讀書人,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科舉從明朝開始,考試科目共分三場:

第一場考

經義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

"四書五經"。

第二場考

寫作,

也就是寫一篇

命題作文

第三場考

策論,

也就

分析具體事件。

在這三個科目中又以“

經義

”最為重要,是考官評判的關鍵。按現在話來說就是這題分值最高。

所以那時候的考生不用像現在的學生,背記那麼多東西,

只用熟讀四書五經

就可以了,考試題目肯定從這個裡面出,不可能有別的。那這麼說當時的考試應該更容易才對啊,事實並非如此。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難點一,格式嚴苛

科考文之所以又稱“八股文”就是在於它的奇葩應答格式,你的答題文章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幾個部分,其中對於

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這四個部分有明確的格式要求,必須要

排比對偶。

正因如此所以叫八股文。

這對於作答來說是非常苛刻的,你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不行,必須對偶。正是這種害人的格式要求,學子作文章時為了達到表面的工整對偶,通常是強湊字數,廢話連篇。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難點二,出題刁鑽

因為科舉考試的範圍只涉及到四書五經,這點雖然方便了考生,但卻難為了出題老師。

四書五經一共也就那麼多的字,各級考題都從裡面出,還要避免重複。不用多久也就無題可出了,逼得那些老師只能

胡亂出題

,比如這句話裡挑幾個字,那句話裡挑在幾個,要不就一段文字中單挑半句出來,張冠李戴強行出題。

這種胡亂拼湊的“

神仙考題

”連老師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讓考生看了怎麼能不吐血。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難點三,只尊聖人

如果說以上兩點算是形式古板,那這第三點就是真正的“

百年

災難”

,它對後世讀書人的荼毒之深令人膽顫。

明朝當時規定,考生所有的應答文章不能寫自己的觀點,必須依靠古言,按照聖人的思路去作答。這個聖人是誰了——

朱熹

意思就是說,這件事、這段文字我不管你心裡是怎麼認為的,但你必須按照朱熹的意思來寫,他的想法才是

標準答案

就僅此一條,便禁錮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思想,

貽害百年

啊!

那回到考試上,朱熹,曾經給四書寫過注,也就是寫過自己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但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可明朝統治者不管,為了統一思想,硬性規定所有的考生都必須按照他老人家當年的思路來答題。在當時,靠著隻言片語,要去揣測一位一百多年前古人的想法,難度之大實難想象。也真是難為了明朝那些學子,不考不行,不考就沒有官做,所以只能是求神拜佛希望朱熹來託夢了。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正是因為八股文存在的種種弊端,所以選出來的讀書人大多都是

書呆子。

明朝著名學者宋濂曾形容過哪些人:

“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

說白了就是一副弱智像。

不要以為八股文就簡單,在古代考狀元的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當然了,哪怕是有如此多的限制,科舉史上依舊誕生過不少的

錦繡文章

。那些優秀的學子,在這嚴苛規則內巧妙地利用規則,無意中插入自己的觀念,文辭優美,立意深遠。其才華當真是不同凡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