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漢靈帝廢史立牧是敗筆嗎劉虞劉焉同為漢室宗親,表現卻截然不同

由 五哥愛說新鮮事 發表于 藝術2022-08-04
簡介漢靈帝重置州牧,儘管設想是美好,過程是最佳化,可是結果是悲哀,其根本原因在於東漢的政治經濟制度及東漢後期的人心不古

國家政權屬於上層建築嗎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中平五年,漢靈帝共進行兩項影響東漢政局的重大改革,其中一項改革就是三月份開始實施的“廢史立牧”,即改州刺史為州牧,向地方官放權。

漢靈帝重置州牧,本意是加強對地方的統治,以便集中力量對付黃巾軍餘眾此伏彼起及邊疆大規模叛亂,從而維護漢室江山的穩固。為此,漢靈帝重置州牧,可稱得上目的明確、設計最佳化、措施得當、過程順利及人選擇賢、州點特色,只是結果大失所望:州牧權力膨脹、中央集權衰弱、諸侯割據林立、基層政權解體。

漢靈帝重置州牧所產生的後果與欲實施前的設想及實施時的過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天差地別,是因為如下原因。

漢靈帝廢史立牧是敗筆嗎劉虞劉焉同為漢室宗親,表現卻截然不同

其一,東漢制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就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階級關係、國家機器、社會意識形態、相應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等等,都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較之於西漢,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援下建立,故豪強地主在政治上經濟上享有特權。特別到東漢後期,豪強地主勢力迅速發展,致政權基本上都掌握在豪強地主手中。豪強地主透過兼併土地,建立田莊,出現規模大且多種經營、聚族而居並賓客相附、宗族宗法色彩濃厚兼有私人武裝的東漢特色莊園經濟。與自耕農經濟相比,莊園經濟具有很強的生存和發展能力。隨著莊園經濟的不斷髮展,豪強地主隨之控制了地方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漢靈帝進行“廢史立牧”的改革,使州牧一躍成為集行政財政軍權於一身的封疆大吏,從而造成州牧擁兵自重。為了共同利益,州牧與豪強地主形成利益共同體,並推舉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人當塢帥,出現“各方諸侯,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降陌”的現象,導致塢壁林立,基層政權解體,使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漢靈帝廢史立牧是敗筆嗎劉虞劉焉同為漢室宗親,表現卻截然不同

其二,人心不古。

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惡。(出自《顏氏家訓·音辭》)這裡的人心,是指人們的意願、感情等。漢靈帝重置州牧後,首批選擇劉焉、黃琬和劉虞三人分任益州、豫州及幽州三州州牧。劉焉治理益州的前期頗有成效,即對叛亂者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又對地方豪強進行打擊,以穩定益州局面;黃琬上任豫州牧,不僅平定了作亂豫州的賊寇陸梁,還將豫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以政績卓著而被封關內侯;劉虞在擔任幽州牧期間深得人心,不但平定張純、張舉的內亂,而且廣施仁政,讓幽州安居樂業。黃琬、劉虞對東漢忠心耿耿。黃琬,先因對董卓遷都有異議而被罷官,後因參與誅殺董卓而死在李傕、郭汜之手;劉虞,先斷然拒絕袁紹等人慾擁立其為帝,再決然拒絕韓馥等人請其領尚書事,後毅然征討掠奪百姓的公孫瓚而兵敗被使者段訓斬首。劉焉,雖是“廢史立牧”的提議者,但在益州中後期的所作所為,可見他居心不良:不是為了平定黃巾之亂,保漢室江山;而是為了自己割據一方,保家族興旺。可惜是東漢後期,大多數的州牧並不像劉虞這樣忠肝義膽的漢室宗親和黃琬這類忠心耿耿的劉室重臣,而是像劉焉這種野心勃勃的東漢軍閥。

漢靈帝廢史立牧是敗筆嗎劉虞劉焉同為漢室宗親,表現卻截然不同

漢靈帝重置州牧,儘管設想是美好,過程是最佳化,可是結果是悲哀,其根本原因在於東漢的政治經濟制度及東漢後期的人心不古。這是漢靈帝未曾想到的。

筆者按:不識時變,指不認識時代的潮流或當前的形勢。漢靈帝在實施“廢史立牧”過程,儘管想法美好及過程最佳化,但忽略制度及人心兩大因素,最終導致州牧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軍閥混戰。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