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潘一見: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

由 上藝門 發表于 藝術2022-07-30
簡介2-2-2紙本墨筆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也是核心潘一見認為,中國畫的最主要技法就是筆法與墨法,即“筆墨”

瑞安美院畫室怎麼樣

潘一見: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

潘一見,浙江瑞安人,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潘一見自小就在父親的影響和要求下開始拿毛筆練字。2002年,她辭去溫州大學美術學院的工作,來到中央美術學院,師從王鏞。如果說之前她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書法上,那麼從這一年開始,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山水畫上。“父親早年讓我從書法入手的目的,就是為了畫畫。他認為,只有在書法上下功夫,中國畫才有內涵。這就為我後來研究書畫關係埋下了一顆種子。”

2004年,她考上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陳平,陳平也非常注重畫家詩書畫印的全面修養。2008年,她考上博士研究生,師從邱振中,研究方向是書畫比較。如今,潘一見在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山水畫與書法。

潘一見: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

2017京城園林寫生之靜心齋 紙本墨筆

藝術是生活的一種狀態 生活又是藝術的源泉

在潘一見看來,生活要藝術化,“不能想象如果沒有藝術的參與,生活會是怎樣?生活的藝術不僅僅停留在藝術創作上,而是應該瀰漫在空氣中,對生活中的所有細節展開,對人、對物、對事”。她善於用一雙審美的眼,去品閱生活艱辛中的從容之美,困境中的豁達之美;平和寧靜的畫面也是生活的氣息,對藝術真善美的追求同樣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潘一見尤擅山水畫。她的創作主題,一種是寫生山水,另一種是詩意山水。寫生山水,多感悟自然,取捨加工,擺脫照抄自然,由自然之景變為畫面之境。換言之,就是中國山水畫展現的並不是“真實”的自然山水,而是畫家心中的山水。詩意山水則表達詩中情境與意趣。

2006年,她隨陳平到安徽休寧縣的道教名山齊雲山寫生,因為之前曾經花了很長的時間臨摹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當時她就有一個念頭:也要畫一幅和它一樣尺寸的山居圖,於是有了2007年的手卷作品《齊雲山居圖》。2017年秋天,她帶畢業班學生去武當山寫生,不巧那幾日天天下雨,走不了山路,就帶著學生在附近山腰處來回看。“當時,一條小溪打動我了,遠遠看好像是從天上來的,流經到身旁。抬頭是滿山籠罩的雲霧,溪水圍繞著雜草和石頭順勢而下,由遠而近,好像是特意來與我會面。”於是,《太和幽澗》由此而生。

潘一見: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

2017太和幽澗37。7-46。2-2-2紙本墨筆

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也是核心

潘一見認為,中國畫的最主要技法就是筆法與墨法,即“筆墨”。它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也是核心。繪畫由筆主導墨,但因離不開狀物功能,所以用筆方法則隨著描繪物件題材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山水畫的筆墨技法較人物畫、花鳥畫更為豐富多變。如山水畫筆法中表現山石有名目繁多的皴法,墨法中有幹、溼、濃、淡、清、潑等墨色。而且中國畫技法與審美品評密切相關。所以不同畫種的繪畫技法和審美品評也不同,在從功能繪畫到審美繪畫過程中產生的審美和技術也各有差異。

潘一見的藝術創作理念也是圍繞筆墨進行。她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選擇筆墨作為視角研究中國書畫關係,就是因為它是書法與繪畫的共性問題,不僅僅是工具的相同,更是兩者技術體系中的交叉點。“中國書畫筆墨的歷史演變,從技法手段到審美目的,從狀物到寫心,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由晉唐到明清至近現代,最終成為中國畫審美的核心理念。在藝術實踐中,我一直致力於臨摹、寫生與創作,同時研究繪畫理論與實踐、師造化與師古人的關係與矛盾。”

文化強調傳承與延續 而藝術則具有很強的時代面目

對於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潘一見認為,任何一種文化狀態下的藝術都是源於該文化傳統,而創新是其生命的延續,所以藝術注重創造。“在藝術面前,並不存在進步與落後,古代大師的經典作品與現代大師的經典作品之間除了在產生時間上有先後,在藝術價值上並不構成相互可替代的關係。

潘一見:筆墨是中國畫的核心

絕壑千春二216·78cm紙本墨筆2009

作為當代書畫家,應放棄庸俗的藝術進化論,在平等並存、互補融合的心態下,接受和借鑑外來文化精華,以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為出發點思考與創作,讓作品具有獨特的中國韻味。中國傳統文人書畫家的功夫在書畫之外,不僅僅在技巧本身,更是人品和修養。以文化人,以人傳文。

推薦文章